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B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黏弹剂钝性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房范围和瞳孔大小。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2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mo视力、眼压控制和中央前房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房角开放范围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A组患者中有8眼瞳孔缩小1mm以上,B组患者中有2眼瞳孔缩小1mm以上。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两种不同的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地增加房角开放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分为两组:A组2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1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4.37±4.83和15.86±3.74mmHg,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前房深度分别为3.53±0.37和3.63±0.35mm,较术前均显著加深(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CVA中值分别为0.6和0.5,较术前提高。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结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适合的青光眼术式治疗PACG,降眼压效果稳定,视力提高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mo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术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0°“最大程度”房角关闭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过“双穿刺”、联合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手术,能否重新开放房角,开放的范围和眼压变化。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8-11/2015-11收住我院病例完整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眼,均为最大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入院后行“双穿刺”手术短时间降低眼内压(术前和术后7d查房角),7~14d后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术中检查房角),比较两次手术前后患者眼压、房角变化,观察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4mo。

结果:“双穿刺”术前眼压为53.4±10.7mmHg(1mmHg=0.133kPa),“双穿刺”手术后32眼眼压正常(其中2眼激光打孔后眼压正常),平均眼压为16.9±13.2mmHg。1眼眼压仍高。双穿刺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P<0.001)。超声乳化术后1wk眼压为16.7±4.8mmHg。双穿刺术后与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 P>0.05)。1眼术后眼压异常,术后30d后正常。双穿刺术后房角的检查结果为:房角开放均值(131.8±111.3)°。术后7~14d 32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1眼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房角开放手术治疗有效率为32/33(97%)。术中房角开放均值(228.6±108.3)°,术后3mo房角开放均值(234.6±107.2)°。双穿刺术后与超声乳化术中房角开放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01),超声乳化术后3mo房角均值大于术中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 P>0.05)。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最大程度”房角关闭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通过“双穿刺”联合晶状体摘除手术逐步开放房角、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可以作为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30眼(B组); 观察术后4、7d,1、3mo,患者BCVA(LogMAR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情况。

结果:术后3mo A组BCVA为0.20±0.18显著高于B组0.39±0.09(P<0.05)。 A组术前眼压(18.3±4.6mmHg)与术后3mo(17.2±1.9mmHg)无差异(P>0.05); 术前B组眼压(18.2±5.0mmHg)与术后3mo(12.4±2.1mmHg)有差异(P<0.05); 术后3mo,A组和B组眼压比较有差异(P<0.05)。术前A组前房深度(2.23±0.21mm)与术后3mo(3.46±0.10mm),B组术前前房深度(2.21±0.12mm)与术后3mo(3.36±0.09mm)均有差异(P<0.05)。A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2±1.57db)与术后3mo(6.54±1.42db),B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1±1.46db)与术后3mo(6.57±1.52db)均无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均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孙重  吴作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30-1933
目的:研究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前后房角形态的变化,并评价此手术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3-01/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9例79眼术前、术后1、6mo的房角形态、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0(TIA500)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房角粘连度、最佳矫正视力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术后1mo 58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6mo 56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6mo与术前相比房角粘连情况、AOD500、TIA500、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除8眼视神经萎缩无改善,其余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

结论:对于单纯性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病史较长、虹膜附着位置靠前的非瞳孔阻滞性及多种机制共存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则术后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机械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郭素平  徐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12-1214

目的:观察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52眼房角镜下粘连性房角关闭≥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随访6mo,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前眼压为33.92±5.45mmHg,术后1、2、3、6mo眼压分别为15.40±2.67、15.65±2.65、15.57±2.50、16.17±2.6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镜辅助下房角分离术对于PAC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李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2070-2073

目的:观察OASIS内置式虹膜扩张器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01/2017-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31眼)和观察组(22例30眼),对照组采用劈核器和晶状体调位钩手动撕开扩张瞳孔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中植入OASIS内置式虹膜扩张器扩大瞳孔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瞳孔直径及眼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OASIS内置式虹膜扩张器的应用效果。

结果:术后1mo,两组患者BCVA 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CVA(0.09±0.04)显著优于对照组(0.2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但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55.77±52.98个/mm2)显著高于对照组(2298.94±49.12个/m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均有所扩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瞳孔直径(3.52±1.14mm)大于对照组(3.15±1.02mm); 术后6mo,两组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后1mo均显著扩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眼压(13.40±1.73mmHg)低于对照组(13.93±1.98mmHg); 术后6mo,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后1mo(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ASIS内置式虹膜扩张器用于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可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降低眼压、扩张瞳孔直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5例48眼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28例30眼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者为研究组; 17例18眼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关闭程度、中央前房深度和并发症。

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房角关闭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1、3、6、12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1d,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房角关闭程度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组别与时间对患者眼压和前房深度均有影响(P<0.05),且两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组内对比:术后7d~12mo,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1d,术后3、6、12mo研究组眼压低于术后7d(P<0.05),对照组眼压与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1、3、6、12mo,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1d; 术后3、6、12mo,研究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后7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术后12mo明显低于术后7d(P<0.05)。组间对比:术前1d和术后7d,1、3、6mo,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 术前1d,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mo研究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中远期疗效尤为突出,且不增加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及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mo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6, P=0.001);术后3 mo 的眼压为15.63±3.11mmHg,较术前(45.12±5.3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00);术后3mo的前房深度为3.57±0.02mm,较术前(1.43±0.25mm)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P=0.001);术前、术后前房角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Z=-2.432,P=0.016;Z=-4.379,P=0.000;Z=-4.538, P=0.000)。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4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瞳孔大小.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3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眼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提高;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术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眼压控制、增加前房角宽度方面具有较好疗效.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及增加前房角宽度.  相似文献   

13.
王淑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89-2092

目的: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01/2017-02在我院眼科诊治的68例7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双切口三联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滤泡形成情况及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和视力改变、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后1mo,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分别为12.45±3.01mmHg、0.17±0.03、0.19±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有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5 眼,短暂性浅前房4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3眼。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4眼,短暂性浅前房3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2眼。均经对症治疗1wk后好转,未出现前房出血、瞳孔夹持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增加前房深度,术后患者功能型滤泡有较高的形成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并探讨相关技巧。方法:收集2012-07/2014-07于中山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APACG患者67例67眼,术前充分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分离房角。记录患者术前青光眼发作时和术后3 mo的视力、眼压、降压药物数量、房角开放范围以及并发症等。并使用Pentacam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仪( anterior segment 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眼前段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瞳孔直径等。结果:术前与术后3mo相比,LogMAR视力由术前0.87±0.09增至术后0.23±0.08(t=4.086,P<0.01)。眼压由术前32.31±4.70降至17.57±4.13mmHg(t=20.26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1.89±0.22增至3.43±0.39mm(t=24.266,P<0.01),前房容积自78.24±8.96增加至148.65± 17.85mm3(t=51.583,P<0.01),房角开放范围由105.9°±10.81°增加至320.7°±35.77°(t=46.677,P<0.01),降压药物使用数量由术前3.05±0.40降至0.47±0.13种( t=10.16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由术前3.14±1.28减至术后的3.07±1.18mm ( t=1.157,P=0.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例,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2例。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等技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和改善眼前段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10入选本研究的95例112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分别为0.14±0.18,34.5±6.5mmHg,1.51±0.27mm; 术后1wk; 1,6mo视力分别是0.61±0.14,0.61±0.2,0.60±0.151; 术后1wk; 1,6mo眼压分别是13.1±3.7,12.8±3.9,12.9±4.3mmHg; 前房深度为2.49±0.3 1,2.45±0.39,2.46±0.43mm; 术后1wk; 1,6mo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不同的时段,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房角镜检查:112眼房角均完全开放。术后浅前房、高眼压率及前房炎症反应等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冷远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5-155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收集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06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56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38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疗效的比较,房角镜检查:A组56眼房角完全开放的49眼;B组50眼房角360°开放的44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前房深度:A组为1.73±0.42mm,B组为1.78±0.39mm;术后前房深度:A组为3.25±0.36mm,B组为2.91±0.53mm,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