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伸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冉青珍  路洁 《陕西中医》2013,34(5):613-614
<正>国医大师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在李杲《脾胃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70余载的行医经验,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因时制宜的脾胃治疗大法,提出了调理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可谓其脾胃升降学说的精髓。路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相似文献   

4.
对脾胃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而独树于李东垣,发扬于诸医家。脾胃学说也是脏腑学说的一部分。《内经》从阴阳五行、脾主中土,论述脾胃在功能上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皆赖以养,阐明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原理,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经》提出了脾统血的功能,立肝病先治脾的治未病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脾胃,首分虚  相似文献   

5.
从脾胃论治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摄,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脾胃同居中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病机在血证中具有重要地位。湿热之邪内侵入肠道,肠络受损,则引起便血。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或滋生...  相似文献   

6.
泰县中医院章文赓老中医,临证崇尚东垣脾胃学说,博采诸贤之长,重视调理脾胃。笔者有幸随其实习,得益匪浅。兹将其调理脾胃治疗老年病的经验,简介如次。“眩”平阴火李东垣创“阴火”学说,认为“脾胃乃元气之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  相似文献   

7.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更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历代名医皆于其著作中重视脾胃,于其辨治中处处顾护脾胃之气,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将脾胃学说推向了新高峰。在其所著的《脾胃论  相似文献   

9.
脾胃说略     
脾胃学说并非仅为李东垣一家所倡导。综观诸家著述,脾胃学说大致有温阳升脾说、滋阴降胃说、脾主阴升阳降说、脾阴说、后天之本说等数种,并各有著名医家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别户于东垣,发扬于诸家。《内经》提出脾胃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李东垣本《内经》“土者生万物”之旨,强调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治重升发脾阳,立“甘温除热”大法,著《脾胃论》,被后世称为“补土派”。叶天士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叶氏擅长柔润养阴之法,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历代医家治脾胃多从补虚立论,而张子和善用  相似文献   

11.
吴四智  陈佳  陈孝银 《新中医》2016,48(10):6-7
"脾为后天之本"源于《医宗必读》,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作者尝试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易水学派之脾胃说等学说并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对其理论研究颇多,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任达然副主任医师数十年来,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疑难杂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举案例数则,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从功能上来讲,中医脾胃很可能是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按照中医脾胃学说的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胃与喻为"先天之本"的"肾"一样,同属"五脏六腑之本",是调节机体脏腑活动、维系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环节。现已知,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由消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由来已久,内容丰富,对临床各科都有一定指导意义。脾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人体生理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脾位于中焦,属中土,可以灌溉脏腑百骸,且与胃为表里,在体合肉,开窍于口,主四肢具有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泉,故称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51-1653
脾胃五行属土,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后天之本。本文从气血化生之源、与他脏的关联及气机升降方面,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7.
论脾胃学说与孕期中医体质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佩光  潘奔前  黄敏  余琳 《新中医》2006,38(10):8-9
从脾胃为五脏之本及脾胃为经、孕、乳之源两个方面,分析孕期妇女的中医生理病理体质特点,探讨脾胃学说在孕期体质保健中的意义和应用,提出重视脾胃为开展孕期中医保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脾胃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东垣系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为全元四大家之一。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主张治病应以补脾胃之气为先,后世称为“脾胃派”。笔者查阅有关医史文献,对其脾胃学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元医家李东垣为补土派之先驱,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其提出的“胃气主升”“胃气平而上行也”等观点被学者们归纳为“胃气升发”论。后世医家常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胃主通降”,并以此解释李东垣脾胃学说,然而有些结论非李东垣本意。该文借助《黄帝内经》及李东垣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深入探讨李东垣所言之胃气、胃气升发的生理特性,胃气升发在脾胃功能中的意义,胃气下溜对脾胃病理变化的影响,以及风药在治疗脾胃之气下溜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