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任红蕊 《当代护士》2018,(3):139-140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了解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以有效提高医疗安全,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结果通过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及其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器械零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了解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以有效提高医疗安全,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依此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2003年至2011年术后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2006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外来器械设计精良、针对性强,对患者的伤害小、预后效果好,有利于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加强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及其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完善和具体化手术室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体会。主要包括建立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加强外来器械的管理,加强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保障安全使用,进行有效的追溯管理,器械公司人员管理,器械的术中使用与管理和术后管理,完善和具体化外来手术器械的各个环节,优化工作流程等方面。认为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有效控制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 参照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化管理,对器械情况、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及病人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论 根据规范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 有效提高了外来器械的完好率和消毒合格率, 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降低了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效果。有效的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无菌质量的管理。结果: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器械包破损、丢失损坏、术前准备污染、手术过程中污染的发生率。结论: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规范、标志信息齐全的合格率,降低了灭菌后湿包的发生率,保障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供应,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手术室对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实践.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对器械公司人员进行操作规范培训,实行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和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物流管理,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外来器械及外来器械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的管理办法,确保手术安全。方法:通过近2年多来对我院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参加手术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发现外来器械及其跟台手术器械护士对手术室安全管理有较大的影响。结果: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完善了外来器械的清点、登记等管理措施,各相关科室基本上能按要求把好外来器械验收质量关;外来器械护士的手术室管理及院感管理知识得到了提高。结论:加强对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的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安全隐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医院多部门合作构建外来器械信息追溯模块的使用效果.由医工信息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临床骨科病房多部门协作,联合信息系统对医院各部门信息模块进行改进,完善医院外来器械的管理流程,加强对医院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保证外来器械在院内的医疗安全.多部门合作信息追溯模块构建并实施后,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接收登记合格率从88.97%提高到100.00%,外来器械使用后清洗消毒执行率从81.97%提高到9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9.
谢萍 《全科护理》2011,9(26):2400-2401
为了规范手术室管理,确保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使用的安全,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严格把关,在制度和流程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手术室2011年9月~2013年11月完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和使用外来器械手术医师确认卡以来,应用外来手术器械6179例次手术的效果。结果:采用外来器械手术医师确认卡以来,加强了手术前后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未出现外来器械准备不足、配送失误,消毒灭菌质量合格,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质量管理,可督促器械公司准备合适的器械,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团队合作,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骨科手术外来器械和手术室器械污染情况。[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由手术室护士配合采集未使用的外来器械和手术室器械样本并放于37℃,5%二氧化碳(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96h后,观察细胞培养液的变化。[结果]外来手术器械在术中和术后的污染率明显高于手术室器械,而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增加。[结论]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应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余如平 《护理学报》2010,17(4):23-24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实施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保证手术安全。方法实行器械准入制;器械实行预约、接收、核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登记等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协助手术的公司业务员进行上岗培训。结果2008年1月—2009年8月共使用了1 540例次骨科外来器械,除器械供应商不能及时送来器械2次,造成手术推迟外,其余的手术完成顺利,未出现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未出现因器械原因导致手术感染。结论手术室对外来器械实施流程管理,重视器械在洗涤灭菌质量方面的有效控制,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手术的安全和及时进行。使用外来器械有待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市场,明确术后器械处理的归属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眼科手术室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及挑战,分析其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眼科手术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眼科手术室管理者面时的问题及挑战,并据此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着医疗安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以及设备、器械等管理三大挑战,可通过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和制定操作规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护士业务培训和考核以及成立安全管理小组以应对医疗安全问题;通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应对工作人员积极性;通过专人保管等措施加强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结论]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应积极应对,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为眼科手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显著高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器械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收费明确率、器械验收标准有效把关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用去的植入物付款明确率情况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与医生的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及术后遗失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室租赁外来手术器械683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手术室租赁外来手术器械657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数量缺失率为0、器械灭菌后湿包率为3.22%、术后器械遗失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74%、8.07%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7.80%,显著高于对照组8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明显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并降低术后器械遗失率。  相似文献   

16.
王爱民  赵东升  肖思瑜 《全科护理》2011,(12):1084-1085
[目的]总结眼科手术室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及挑战,分析其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眼科手术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眼科手术室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及挑战,并据此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着医疗安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以及设备、器械等管理三大挑战,可通过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和制定操作规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护士业务培训和考核以及成立安全管理小组以应对医疗安全问题;通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应对工作人员积极性;通过专人保管等措施加强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结论]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应积极应对,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为眼科手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对手术室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室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有效管理方法,提高骨科手术器械使用安全性。方法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严格控制准人关、规范使用环节、加强全程监管等方法加强手术室骨科器械管理。结果实施手术室骨科器械规范化管理后,计费、器械验收准确率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器械丢失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下降(P〈0.01)。结论加强对骨科器械的管理,可以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全国医院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现状的调研,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运行管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53家医院的手术室管理者进行外来手术器械现状调查。结果 58.5%的医院对当前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表示满意,39.6%的医院认为清洗质量一般;90.5%的医院赞同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清洗、消毒、灭菌、监测流程;34%的医院能做到对全部外来手术器械实现信息跟踪和追溯管理,15.1%的医院无任何追溯信息;60.4%的医院存在部分或所有手术由器械商技术人员上手术台进行操作,83%的医院存在器械商技术人员在手术室内进行操作指导;外来手术器械信息追溯及外来人员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结论 各医院手术室需确保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落实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追溯管理,规范外来手术器械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有效控制外来骨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外来器械160例,分成机械清洗组和手工清洗组各80例,在规范清洗的前后进行隐血试验.结果 机械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7.5%,清洗后阳性率为2.5%;手工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7.5%,清洗后阳性率为12.5%;两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清洗方法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当前外来骨科器械的清洗质量差,医院必须加强外来器械的管理,通过规范流程及加强监测跟踪来保证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者解决对策,以期达到规范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流程、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