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例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患者女,58岁.头皮出现红色结节,不痛不痒,逐渐增大30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由鳞状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团块,部分瘤细胞胞质淡染,周围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瘤细胞周围可见增厚的基膜,瘤细胞周嗣有角化不良及角囊肿形成,外毛根鞘角化,肿瘤内及间质中可见钙化灶.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患者女,32岁.左侧头顶部外向增生性肿物12年余,缓慢增生,呈菜花状,质地呈实性.组织病理检查:瘤团位于真皮,呈分叶状,主要由大小基本一致的PAS染色阳性细胞组成,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毛鞘角化和鳞状涡形成.诊断: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阴囊散在分布褐色丘疹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棘层细胞核周空泡改变,含有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并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诊断:阴囊播散型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例1女,59岁.颜面部淡黄色半透明丘疹3年,于2008年5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侧颧部出现粟粒大淡黄色丘疹,并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皮损一直不消退.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颧部群集分布粟粒大、淡黄色、半透明状丘疹,质韧,未见明显融合(图1A).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变薄;真皮上部见几处灶状嗜酸性、胶样有裂隙的团块状物质沉积,其周围有少许炎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胶样粟丘疹.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外毛根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7岁。右眉部起淡红色结节1个月,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大,中央质硬。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呈分叶状增生,与表皮相连,主要由向外毛根鞘分化的鳞状上皮组成,周边基底细胞排列成栅栏状。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为孤立性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3岁,维吾尔族,腰腹部、臀部起皮疹63年,于2009年9月10日就诊.患者自诉出生时腰腹部、臀部长淡褐色皮疹,无痛痒,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否认家族有类似疾病.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腰腹部、臀部可见成片状或带状的浅褐色斑丘疹、斑片,倾向融合成片,部分皮损轻度萎缩(图1).患者掌跖正常,无鱼鳞病等遗传病.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明显角化过度,轻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颗粒层细胞显著增厚,颗粒层细胞水肿变大,内含嗜酸性包涵体,棘细胞轻度水肿(图2).诊断:线状表皮松解性表皮痣.  相似文献   

7.
外毛根鞘癌     
报告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女,84岁.右侧面部出现肿块半年,增大、破溃,大小约3 cm×3 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呈小叶状增生且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组织.部分肿瘤组织显示外毛根鞘角化.该肿瘤组织主要由内含透明细胞质之非典型大型细胞所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阳性,过碘酸-希夫染色(PAS)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阳性,S-100蛋白(S-100)阴性,平滑肌抗体(SMA)阴性,细胞角蛋白7(CK-7)阴性,临床诊断为外毛根鞘癌.建议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T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1例确诊PTC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 PTC 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2-89岁,平均54.45岁,病程2周~40年,平均75.88个月.皮损面部最多,19例,占61.29%.本组31例患者中,只有1例临床诊断PTC,准确率仅3.23%,误诊率96.77%.PTC组织病理特征包括真皮内多发性肿瘤结节,囊肿、非浸润性栅栏状边界、透明基膜带、外毛根鞘样骤然角化.结论:PTC临床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特征,应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 PTC 及外毛根鞘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因左下颌起结节3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下颌部出现一芝麻大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下颌见一约蚕豆大灰白色坚实结节,表面粗糙,周围有红晕(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由外毛根鞘细胞组成,叶中央有突然角化而不形成透明角蛋白,呈外毛根鞘角化;其下方有一囊腔,囊壁与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由外向内依次为基底细胞层、棘层与颗粒层,表皮突消失,囊内为角质物(图2、3)。诊断:增殖性外毛根鞘瘤伴表皮囊肿。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60岁.鼻右侧出现新生物2个月,无痛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伴角囊肿形成,增生表皮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其基底部与两侧正常表皮位于同一平面上;真皮浅层有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依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 58岁, 因左足底皮疹20余年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足底出现一花生米大小粉红色斑丘疹, 皮损逐渐增宽增厚为条状斑块, 偶有出血, 无瘙痒等不适, 未予治疗。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底外侧可见一2.0 cm × 0.5 cm粉红色类椭圆形斑块, 境界清楚, 表面呈颗粒状(图1A), 质稍软, 未见明显角化, 无糜烂、渗出, 无压痛, 皮温正常。皮肤镜检查:未见色素网, 可见乳红色结构, 其上可见大量肾小球状、点状、球状血管, 部分可见不规则线状、叶状血管, 中央可见粉白色结构(图1B), 未见溃疡、蓝白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网篮状角化过度, 角化不全, 角栓形成, 表皮内见汗孔细胞形成的瘤团, 与真皮相互交织成宽带状, 瘤团内见管腔形成, 其内见嗜伊红物质;瘤细胞较棘细胞小, 大小形态一致, 呈立方形, 胞核呈圆形, 嗜碱性;真皮浅层、附属器周围散在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图1C、1D)。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恶性增生性甲外毛根鞘样囊肿。患者男,78岁。右手拇指指甲增厚、破溃30年,伴疼痛。组织病理检查见甲床下方大量囊肿样的肿瘤细胞团块,瘤细胞为鳞状上皮,异形性明显,中央可见毛鞘样角化,未见颗粒层,可见透明细胞,瘤细胞未侵入指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1阳性,CK6阳性,CK10部分阳性,CK7阴性、CK15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恶性增生性甲外毛根鞘样囊肿。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5岁。右手无名指丘疹1年余。1年前右手无名指屈侧出现一米粒大丘疹,无疼痛和瘙痒,未予治疗。近两个月来迅速增大为直径约2cm的结节,自行挤出少许内容物,中央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局部呈杯状火山口样,内含大量角化物,边缘呈唇样;鳞状细胞胞浆嗜酸性、略透明,无明显异型性。诊断:角化棘皮瘤(单发型)。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患者女,29岁.右腿内侧线状皮损伴瘙痒20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类似于毛囊角化病的改变: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基底层上方裂隙与棘层松解,局部可见谷粒和圆体.诊断为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  相似文献   

15.
报告2例外毛根鞘癌。患者分别为72岁和82岁,病程1~2年。临床均表现为颞部结节或肿块,渐增大伴角化、破溃。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分叶状肿瘤团块,主要由外毛根鞘型角化、非典型透明细胞组成,团块内可见核异形及病理性核分裂象。诊断:外毛根鞘癌。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92岁。右面部肿物9月余。查体见右侧颜面部约4cm×6cm大小乳头状增生物,表面结痂,有少许分泌物。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与表皮相连,由多个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组成,周边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有上皮细胞突角化形成的无定型角质、钙化灶。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17.
1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5~93岁,平均66岁。皮损均在面部、头皮曝光部位。临床表现为外生性肿物、表面可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组织呈实体状、分叶状、小梁状,主要由不典型的透明细胞构成,以伴有外毛根鞘角化的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年,均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出现1个绿豆大暗红色丘疹,无痛痒,皮疹逐渐增大,中央出现溃疡,并有黄色渗液流出.曾在外院给予中药湿敷(诊断不详),效果不佳.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前臂近肘关节屈侧可见1个蚕豆大暗红色结节,中央破溃如火山口,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溢出.肿物硬无触痛(图1).诊断:角化棘皮瘤.活检过程中,皮损中央脱落黄豆大栓状物,疑诊为"传染性软疣"?组织病理示:棘细胞层轻度肥厚,皮损处呈火山口样外观,可见位于真皮深层的瘤团,下半部可见嗜碱性的基底样细胞,核圆形,染色深;并可见嗜碱性的基底样细胞逐渐消失形成的"过渡细胞"和细胞发生角化、呈嗜酸性但仍可见核的阴影所形成的"影细胞"(图2、3).诊断:钙化上皮瘤.  相似文献   

19.
报告国内首例多发性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centrifugum marginatum)。患者女,37岁,以面部陆续出现丘疹和斑块4个月而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面部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淡红色或近肤色、火山口状丘疹及地图状斑块;丘疹中央呈脐凹状并有灰褐色角质状物;斑块边缘呈堤状隆起,内侧覆较厚褐色痂样角质物,中央部分消退;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表皮呈条索状向真皮不规则延伸,可见鳞状涡和角囊肿样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毛玻璃样,符合角化棘皮瘤特征;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口服阿维A及外用维A酸治疗后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双侧颞部、背部、双小腿外侧散在萎缩性瘢痕、毛囊角化样丘疹。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示:表皮轻度萎缩或局部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可见毛囊角栓。真皮内血管与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嗜酸性变性,皮脂腺萎缩。诊断:萎缩性毛周角化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