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硫氧嘧啶治疗有关的皮肤血管炎很少报道,作者报告1例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1年,在下肢和右耳垂出现超敏性血管炎。患者女性,37岁。1年前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并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200mg/d),本次因多发性关节疼痛和下肢、右耳垂血疱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沉35mm/h,三碘甲状隙氨酸O.4nmol/L(正常0.8~2.5nmol/L),甲状腺素10nmol/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调查及建立潮阳、潮南地区孕妇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方法 将2019年1月至12月于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产检的360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行体检的1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建立孕妇不同妊娠期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区间。结果 潮阳、潮南地区孕妇妊娠早、中、晚期TSH参考区间分别为0.05~5.54mIU/L、0.07~4.12mIU/L、0.19~6.03mIU/L,TT3为1.15~2.89nmol/L、1.30~2.78nmol/L、1.12~2.67nmol/L,FT3为3.41~5.87pmol/L、3.00~5.02pmol/L、2.29~4.66pmol/L,TT4为65.29~170.09nmol/L、77.52~171.21nmol/L、8.01~14.52nmol/L,FT4为11.42~18.68pmol/L、9.10~16.33pmol/L、7.95~14....  相似文献   

3.
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6岁。因双下肢斑块伴微痒不适1年余,于2005年4月10日来我科就诊。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史2年,服用过丙硫氧嘧啶、左甲状腺素、普奈洛尔治疗。体格检查:双眼球明显外突。甲状腺Ⅱ度肿大,质硬,心率128次/min,律齐。皮肤科检查:双侧小腿胫前中下1/3区见多个圆形、卵圆形暗红色坚实水肿性斑块或结节(图1A),直径1.5~3.0cm,皮损凹凸不平,压之无凹陷,皮温不高,无压痛,表面皮肤紧张、菲薄,干燥发亮,毛囊口扩大呈猪皮样外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4.2×109/L、单核细胞0.15,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12nmol/L(正常值1.23…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小腿皮肤结节性损害.患者女,57岁.双小腿出现结节约1年余,无痛、有轻度瘙痒,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因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采用同位素碘(131I)口服治疗,但在小腿部、双眼上睑等逐步发生多发性皮肤结节,通过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甲状腺扫描、甲状腺吸碘率、血清甲状腺系列检测后诊断为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经给予甲状腺素治疗后患者的双下肢皮肤结节、斑块逐渐缩小直至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5.
胫前粘液性水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丽  王宝玺  刘跃华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1):676-676,675
患者女,49岁。主诉:双小腿胫前硬肿斑块2年,无自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年。现病史:2年前,无诱因右胫前出现直径2cm红色斑块,质中,无自觉症状。双小腿可凹性水肿。当时患者出现心慌、憋气、无力,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测T311.28nmol/L(正常值1.8~2.9nmol/L),T4397.32nmol/L(正常值65~155nmol/L),FT335.60pmol/L(正常值3.50~6.50pmol/L),FT4124.37pmol/L(正常值11.45~23.17pmol/L),TSH=0mU/L(正常值0.35~5.50mU/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对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56例患者中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异常的分别有8例、5例、7例,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但两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γ三碘甲腺原氨酸(γ-T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荨麻疹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异常,提示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甲状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1岁,因消瘦3个月,小腿肿胀、结节伴瘙痒、刺痛1个月于2015年6月就诊。患者于2015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消瘦,稍感怕热,偶有手抖,颜面部、四肢、颈背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我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示,促甲状腺激素<0.01 mIU/L,游离甲状腺素48.78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6.39 pmol/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口服甲巯咪唑片治疗,10 mg/d。服药半个月后出现肝功能异常,遂停药。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给予131I治疗,消瘦、怕热、手抖症状有明显改善,双下肢出现非凹陷性水肿,表面可见散在蚕豆至鸽蛋大小结节,双下肢皮肤刺痛、瘙痒,活动受限,背部亦瘙痒明显,但未见结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2年,口服泼尼松5 mg/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岁。因颜面、双手背出现红斑伴四肢肌痛、肌无力,间断发热和关节痛4个月于1986年12月入院。入院体检:心肺肝脾未见异常。皮肤科所见:颜面和上眼睑有暗红色斑疹和丘疹,Gottron征阳性。四肢肌力级,左、右手握力分别为13和16kg,肌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AST1434nmol·s-1·L-1(正常<500nmol·s-1·L-1),肌酸激酶15243nmol·s-1·L-1(正常<1960nmol·s-1·L-1),乳酸脱氢酶5.4μmol·s-1·L-1(正常<1.5μmol·s-1·L-1),ANA1∶40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ESR70mm/1h。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活动期),肌活检未做。确诊为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7岁。主诉:双下肢弥漫性水肿性斑块、结节伴瘙痒胀痛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双小腿、双足出现多个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皮损持续不消退,伴明显瘙痒、胀痛。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2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碘131治疗,现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例1 男,12岁,1年前于头顶部出现片状脱发,在县皮防所诊为斑秃,给予口服生发丸,10余天后好转。3个月后又出现脱发,继用上药无效,脱发区面积渐大,数量渐多。体检见头顶部散在10余处脱发斑,0.5cm×0.5cm至2.5cm×2.5cm,头皮光滑,无红肿,毛囊无萎缩,心率100次,甲状腺无肿大,闭目双手平伸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T32.618nmol/L,T4211.56nmol/L,TSH4.0mU/L(正常值T31.232nmol/L~3.388nmol/L,T454.18nmol/L~174.15nmol/L,TSH0~10mU/L)。诊断:1斑秃;2T4型甲亢。给予口服他巴唑15mg/d,利血生60mg/d,1个月后复查T4已恢复正常,脱发处面积未…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选取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40例,口服测试液50 mL(含乳果糖10 g、甘露醇5 g),留取6 h全部尿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浓度,计算二者的比值(L/M),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L/M比值为:0.070±0.02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29±0.006)(P<0.05).结论: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肠黏膜通透性较正常人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胫前黏液性水肿亦称为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或局限性黏液性水肿或甲状腺皮病,常伴Graves病(格雷夫斯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少数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46岁.双踝部肥厚性斑块、肿块一年.于2009年4月14日来我院门诊.患者1年前无意发现右踝外侧起甲盖大小肥厚斑块,偶痒,无痛感;半个月后发现左踝部起类似皮损,并呈进行性扩大,近3个月增大明显,大如鸭蛋,到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诊断不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否认外伤史.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例1男,51岁.因小腿肿胀性斑块10天,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10天前无意中发现双小腿伸侧肿胀性斑块,无任何不适,未予处理.平素身体状况尚可,20年前因"眼病"左眼失明.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近2年出汗多,双手常出现震颤,精神紧张时尤重.1年来时感心慌、胸闷.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亦无甲状腺疾病患者.体检:P 120次/分,BP 120/80 mmHg.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较瘦.左眼失明,甲状腺II度肿大,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伸侧下1/2段对称性暗红色肿胀斑块,表面毛孔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二期梅毒伴肝脏损害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梅毒伴肝脏ALT增高很罕见,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干部。全身皮疹,无不适,抗过敏无效,自觉乏力、纳差来诊。2月前冠状沟有1溃疡,自愈。其它部位无溃疡史。1994年4月有冶游史。既往无梅毒及肝炎病史。体检:躯干四肢散在0.5~1cm大小红斑,掌跖可见0.3~1.2cm的红色、铜红色斑疹,中心色淡,边缘较深,表面脱屑,压之不完全退色,口腔会阴无皮损。实验室检查:血尿粪正常。USR(4 ),RPR(4 ),ESR42mm/1h,总胆红素58μmol/L,直接胆红素24μmol/L,ALT10002nmol·s-1/L(正常值<500nmol·s-1/L),HBsAg、HBeAg、抗-HBe、抗-HBc均(-),HBsAb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氧沙林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方法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包被纤维黏连蛋白的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粘附,用带微孔膜的Transwell培养板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用RT-PCR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结果 50nmol/L和100nmol/L甲氧沙林可促进黑素细胞粘附(P<0.05)和迁移(P<0.05),100nmol/L对黑素细胞促迁移作用最强(P<0.01),而且10nmol/L甲氧沙林即可明显促进MMP-2mRNA表达(P<0.01).在一定浓度下,甲氧沙林促黑素细胞粘附、迁移和MMP-2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在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1).结论 甲氧沙林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来促进黑素细胞粘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段茜  程燕  王鹏  张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12):850-850
患者女,22岁,农民.因双手、小腿、踝部及足背斑块伴瘙痒2年于2011年6月1日在我科就诊.2年前患者被蚊虫叮咬后,左手拇指指背出现一黄豆大小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变硬,形成一核桃大小硬性暗红色斑块,伴轻度瘙痒,上覆少量鳞屑,无红肿疼痛,无破溃,未进行处理.否认局部外伤和化学物质接触史.其后双手手背及手指、踝部、足背部和小腿先后出现数十块相似皮损,面积0.5 cm×0.5 cm~3.0 cm×3.0 cm,伴轻度瘙痒,无红肿疼痛,无破溃.发病以来,间断自涂外用药(药名不详),皮损仍缓慢扩展.自两年前左手拇指指背出现皮损后,患者出现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口服二甲双胍每日1 g,自诉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8.0 mmol/L左右,餐后血糖不详.否认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等其他系统性及代谢性疾病.其母亲患2型糖尿病,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喜树碱对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0.1%二甲基亚砜处理,实验组分别用5、10、25、50、100、200 nmol/L浓度的喜树碱处理.不同浓度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变化;选取10 nmol/L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 h,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自噬蛋白LC3的变化.结果 5、10 nmol/L喜树碱对HaCaT细胞增殖、凋亡无显著影响,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23±1.00)%,(54.21±8.10)%,(66.75±10.70)%;25、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48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81±5.99)%、(44.35±5.32)%、(65.81±8.28)%、(73.23±9.59)%,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14.46±2.38)%、(19.15±1.59)%、(29.88±1.37)%,与对照组(3.80±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5、10 nmol/L喜树碱处理HaCaT细胞24 h后,LC3Ⅱ表达上调,p62蛋白表达下调.间接免疫荧光显示1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噬体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6.67±4.55)%、(6.23±0.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3).结论 5、10 nmol/L喜树碱可诱导HaCaT细胞发生自噬,但对细胞增殖、凋亡无影响.50、100、200 nmol/L喜树碱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发生凋亡,自噬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助孕周期HCG日不同孕酮水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实施常规体外受精的助孕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日孕酮水平将其分为五组,其中P≤1.59nmol/L患者设为A组(n=78)、1.59nmol/L6.36nmol/L患者设为E组(n=22),比较各组之间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五组患者间的平均获卵数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4.77nmol/L时,平均获卵数A组4.77nmol/L时,平均获卵数D组0.05)。五组患者间的正常受精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间的D3平均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0.05)。五组患者间的周期冷冻率对比,A组0.05)。结论在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助孕周期中,HCG日血清孕酮水平在3.18~4.77nmol/L范围时,有比较理想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和周期冷冻率,移植周期妊娠率也较为稳定,而HCG日血清孕酮水平>4.77nmol/L时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不受孕酮升高的影响,有较高的周期冷冻率,但累计1次胚胎移植的妊娠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的674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SHBG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四组:A组(≤46.25nmol/L),B组(46.26~80.34nmol/L),C组(80.35~109.00nmol/L),D组(>109.00nmol/L)。比较四组的基线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采用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影响助孕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四组中C组患者成熟卵子和优质胚胎数最多,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睾酮指数(FAI)与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呈负相关(r=-0.115、-0.113,P<0.05),血清SHBG水平与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呈正相关(r=0.137、0.128,P=0.001);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血清SHBG水平影响优质胚胎数(B=0.003,P<0.05),但不是影响临床妊...  相似文献   

20.
挪威疥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6岁.因全身皮肤反复出现丘疹伴瘙痒5个月,于2011年3月17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双腋下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剧烈瘙痒,皮疹渐扩展至胸腹、四肢、指趾缝,外院诊断为"湿疹",对症处理疗效欠佳,病情加重,头皮出现大量痂皮,增多增厚,瘙痒加剧,夜间尤甚,难以入睡.既往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治疗后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共10余年(现服甲状腺治疗);慢性肾炎及高血压病史半年,现口服泼尼松15 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