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一种以中小动脉的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被误诊为肾炎,胃肠道肿瘤,病毒感染,多发性肌炎等.本文2例均误诊,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一种以中小动脉的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被误诊为肾炎,胃肠道肿瘤,病毒感染,多发性肌炎等。本文2例均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昕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7-1339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历进行复核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明确的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5例,误诊率为71.4%。结论 分析1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误诊原因,主要是多发性骨髓瘤元特征性临床表现,且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一些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25例中有9例误诊。结论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由于临床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合理必要的辅助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原因。方法搜集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三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65例,误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4例,误诊为小儿脑动脉炎21例,以上误诊患儿共120例全部误治。结论目前儿科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情况仍较严重。儿科医生应持严谨、科学工作作风,严格遵照诊断标准,努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以中小动脉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临床上少见的风湿病中血管炎的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取决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因而临床诊断困难,误诊可能性大。误诊是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经组织活检证实2例,均被误诊。  相似文献   

7.
临床认识多发性大动脉炎已近100年。由于其病因迄今未明,临床表现复杂,名称也较多。据墨西哥国际心血管病学会Lupi等调查,1856年Savory首先描述此病,称谓非特异性动脉炎。1908年日本学者Taka  相似文献   

8.
颞动脉炎又称巨细胞动脉炎(GCA),主要累及大一中型动脉,如主动脉、颞动脉及眼动脉,以头痛、发热、突发视力障碍等起病,部分患者起病后病情甚至迅速进展为永久性单眼或双眼盲,由于本病临床表现较复杂,神经科医师多将其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等。我们收集了我院神经内科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0例颞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43-3444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分支大动脉的全层性血管炎,起病缓慢,但神经症状可较快地出现。大动脉炎在我国及日本较常见,以青年女性为多,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现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历史回顾 本病初称为“缩窄性大动脉炎”,为我国学者黄宛与刘力生最先提出;后又有学者提出“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不典型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命名。后发现少数患者也可呈动脉扩张或动脉瘤,改称大动脉炎。“高安病”或“高安动脉炎”的命名仅适用于本病的头臂动脉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初诊中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2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初诊误诊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初诊正确68例,占56.7%,误诊52例,误诊率为43.3%,其中误诊为腰椎骨质增生比例较高,占13.6%。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诊断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完善相关检查,方能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风湿症是结核病的变态反应性表现,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以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为主要和首发症状,极易造成误诊。本组收集本所1989~1999年12例误诊病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M)病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初诊时常易误诊、漏诊。我院1988年-2003年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2例,初诊误诊14例(43.8%),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多发性骨髓瘤(MM)的鉴别能力,减少误诊,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方法通过检查血常规、尿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骨痛部位拍X光片、骨髓穿刺,再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多发生骨髓瘤。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子殿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03-90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突出,极易造成误诊。1992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共诊断MM15例,其中14例先后在院内外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时间1~18个月。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6例误诊分析长汀县汀州医院内科李文谊,俞荣长汀县汀州医院检验科钟招金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常易被误漏诊。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笔者遇到的6例误诊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中毒症状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表现特殊时则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以多发性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有机磷中毒病例,以期引起重视,提高对有机磷中毒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唤青  仲树芳 《天津医药》1989,17(9):551-552
多发性骨髓瘤(MM)系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多侵犯骨骼,引起骨痛、“钻孔”样溶骨破坏、骨肿瘤等骨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本病常侵犯骨外组织,表现众多的骨外表现造成很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以致诊断困难或误诊。1966~1988年我们几所医院共收治43例不典型MM,现报告如下(附表)。  相似文献   

18.
孙卫红  刘娟 《江西医药》2009,44(3):237-238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1989~2008年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骨科疾病14例,占48.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各3例,骨转移癌4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5例,占17.2%,其中肾功能不全3例,尿毒症1例,泌尿系感染1例;误诊呼吸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脑血管意外各2例,各占7%,其他误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冠心病、肝硬化、多发性神经炎各1例,各占3.4%。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系统分析、全面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X线检查、血尿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及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李秀琴  张风肖 《河北医药》1996,18(6):380-381
多发性骨髓瘤30例误诊分析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李秀琴,张风肖,孙丽君,张凤奎,王超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异常浆细胞的增生并浸润骨骼及软组织;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袭,极易误诊.我院自1985~1994年收治MM3...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时期的锥体外系疾患,其临床表现多样,易致误诊,本文就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病历摘要例1,男,13岁。6年前因“不自主”面部伴上肢抽动,而被外院诊断为癫痫(局限性发作),先后服鲁米那、安定无效。1984年脑电图检查为轻度异常(各脑区散在中高幅θ波)。来本院门诊继续抗痫药治疗无效。同年,复诊中详询病史及体检发现,患者于抽动时,意识始终清晰,时而伴“咯、咯”喉音,10~1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