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8—2006年我院烧伤整形病房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烧伤整形病房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6年间烧伤整形病房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ATB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结果8年来我院烧伤整形病房共检出病原菌459株,其中G^+菌、G^-菌分别占32.2%、64.1%。分离数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抱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15.0%、15.0%、12.8%。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抱菌仍是烧伤感染的主要菌株。随时监测烧伤感染的菌株变化,对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为使创面充分暴露、促进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烧伤患者需要经常更换体位,但大面积烧伤者,自动与被动更换体位都有困难,需采用翻身床[1]。翻身床也以使用灵活,电动翻身,广泛使用于烧伤专科。但是烧伤创面有大量的渗液,有利于微生物定殖,若环境、物品和医疗器械等消毒欠彻底会引起烧伤创面的感染[2]。加强烧伤病房管理是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因此加强烧伤病房各种仪器设备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3.
不断努力,提高我省整形、美容、烧伤外科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瑛 《四川医学》2003,24(1):1-1
我省的整形、美容、烧伤外科经过全省同仁的不断努力 ,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 0 0 2年 10月份在召开的四川省第七次整形烧伤美容外科研讨会上 ,来自全省的 70多位同行对这些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反映了我省在这些方面的学术水平。然而这三个方面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得比较好的是烧伤外科和美容外科。在烧伤方面 ,现在全省绝大多数市级及以上的医院 ,均有专门研修烧伤专业的医师从业 ,从而基本上保障基层对烧伤急重症的初步救治 ,这和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水平基本相当。在烧伤救治方面 ,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如绵阳市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的构成比,掌握病房空气、床头柜表面细菌与创面菌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内感染。方法:2006年至2007年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同时对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空气、床头柜表面进行采样,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烧伤创面分离的菌株与病房环境细菌无相关依从性,而空气与床头柜表面的菌种在归属上存在相关依从性。结论:对烧伤病房定期进行有效的环境消毒处置及创面菌株监测,是预防烧伤创面和烧伤病房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烧伤由于组织失去皮肤屏障 ,机体代谢增强 ,免疫功能下降及创面渗出坏死组织的侵蚀等因素 ,极易发生创面感染。传统认为 ,预防创面感染的关键是大量应用抗生素。但据文献报道 ,香港及英美等国医院 ,抗生素使用量并不大 ,而主要抓感染传播的环节 ,如 :保持环境的干净、干燥、空气流通与洁净 ,经常洗手 ,使用 1次性医疗用品 ,严格的消毒灭菌等。感染率也控制在 7%左右。我院 2 0 0 0 - 0 1起加强了对烧伤病房消毒隔离措施的管理及医院感染监控 ,使烧伤创面感染率明显降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表 1  1999~ 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员创面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院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耐药菌谱、易感部位和预防手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院 2 0 0 0至 2 0 0 1两年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7.2 1%。烧伤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 3 3 .3 3 % ,肺炎克雷伯氏菌占 17.74% ,大肠埃希氏菌占 10 .78%、阴沟肠杆菌占 8.82 %。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占 16.67%。易感部位依次是烧伤创面占 81.73 % ,下呼吸道占12 .5 0 % ,血液系统占 2 .88%和消化系统占 0 .96%。医院感染病原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结论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7.2 1% ,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烧伤创面是主要的易感部位。应针对烧伤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烧伤病人医院感染210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致病菌分布、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我院烧伤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 2 10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此期间医院感染率为 2 4 .9% ,创面感染占 6 7.6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4 2株 ,检出率 2 5 .8% ,居第一位 ;铜绿假单胞菌 31株 ,检出率 19.0 % ,居第二位。静脉导管感染率与皮肤条件优劣有关。静脉导管感染及全身性感染等致病菌主要来源于创面。烧伤创面及其深部真菌感染率所占比例较大。丙肝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烧伤创面是烧伤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高效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严格注意血液、血制品的筛选及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165-1165
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拟定于2 0 0 4年10月中旬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届时将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参加会议可授予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征文内容:烧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如烧伤休克、感染免疫、营养代谢、创面处理、并发症、损伤与修复、后期功能康复与整形、组织工程与移植、烧伤护理、烧伤中心的组织管理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及经验总结等。征文要求:( 1)文章请寄全文和5 0 0 0字摘要各1份,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讨论。( 2 )文章请用打印稿,如无打印条件者可用4 0 0字的稿纸书写。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9.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应用自制的榆黄喷雾剂治疗二度烧伤的住院患者 80 0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应用榆黄喷雾剂治疗二度烧伤的住院患者 80 0例 ,其中男 45 0例 ,女 35 0例 ,年龄 1~ 76岁。其中 <7岁 2 0例 ,7~岁90例 ,>18岁 6 90例。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 10min~ 2 4h。烧伤原因 :热水、热汤、粥、热气、汽油、液化气火焰、电弧、铁水等 ,烧伤面积 1%~ 6 0 %,按照 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 ,[1] 属轻、中度烧伤 795例 ,重度烧伤 5例。烧伤患者均在普通烧伤病房治疗 ,注射TAT 1…  相似文献   

10.
王钢花  王波 《包头医学》2010,34(2):122-123
1环境管理 ①有条件的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病室内,无条件的在普通病房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房间地面2次,空气消毒落尘2次。③关闭病房门,使之与病区环境隔开。④定时开窗通风与外界交换空气。⑤保持室内温度18~20度,湿度50%-60%,粉尘颗粒数小于1000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1.
赵杏香 《广西医学》2002,24(6):914-915
特大面积烧伤病人 ,烧伤后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 ,机体代偿功能障碍 ,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 ,扩容治疗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重要措施是多管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另外烧伤后用药多 ,需持续静滴用药观察。但是由于机体遭受严重烧伤后 ,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充血渗出、血栓形成及表皮真皮间水泡和组织水肿、皮肤脱落 ,常规穿刺部位均烧伤 ,在休克期穿刺比较困难 ,无法静脉穿刺 ,延误抢救时机 ,影响病人生命。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选取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烧伤病房住院的特大面积烧伤病人 2 8例 ,烧…  相似文献   

12.
烧伤是临床常见创伤 ,小面积烧伤病人的麻醉处理无特殊性 ,烧伤面积超过 5 0 %或头面部等特殊部位的烧伤病人麻醉有相当大的困难性。本文总结我院 2 4例烧伤病人的麻醉情况 ,旨在探讨烧伤病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及术中处理。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烧伤病人 ,其中火焰烧伤 2 5例 ,电击伤 2例 ,烫伤 3例。烧伤面积从 2 0 %~ 85 %不等。共计手术 34例次 ,其中头颈面部手术 11例次。均在复合麻醉下行削痂植皮和整形等手术。麻醉方法 :①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15例次 ,采用 0 .1%氯胺酮静脉滴注复合安定或羟丁酸钠。②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和氯胺酮麻醉 5例…  相似文献   

1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早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硅胶扩张器埋植于正常皮下 ,定时注入液体使其扩张膨胀 ,其表面皮肤软组织随之增殖扩展产生“额外”的皮肤组织 ,以供修复邻近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其提供的皮肤软组织与缺损区的色泽、质地、厚薄以及毛发分布相似 ,修复后避免了供皮区产生新的瘢痕和畸形 ,是近年来整形外科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既往多应用于烧伤后畸形的晚期整形修复[1,2 ] ,对烧伤早期新鲜创面的修复少有报道 ,1993— 2 0 0 2年 ,我院引用国产扩张器 ,用于深度烧伤新鲜创面的早期修复重建 ,与后期整形一次完成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4.
四肢烧伤整形的护理体会刘晓春(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四肢;烧伤;整形;护理烧伤整形在整形外科中占有一定比例。本科1990~1997年收治整形患者910例,其中烧伤168例,占18.46%。而四肢烧伤畸形113例(包括多部位...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本组烧伤患儿 1 0例中 ,男 7例 ,女 3例。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3岁。烧伤面积最小 1 % ,最大2 0 %。麻醉均采用肌注氯胺酮全麻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平安送回烧伤科监护病房。2 术前准备2 .1 了解病情及备血情况 ,做好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带手术通知单到烧伤科病房 ,查看患儿病历详细了解患儿烧伤部位、面积、深浅度 ,检查术前医嘱执行情况及配血情况。术中血液最好是小包装 ( 1 0 0 ml或 2 0 0 ml) ,如是浓缩红细胞混悬液 ,则要备好相应数量的血浆。然后带领患儿及其家属来到手术室后 ,巡回者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对家…  相似文献   

16.
62例手部烧伤愈后整形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间手部烧伤后畸形需要整形的病人6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2例病人出现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是因为早期处理不当而致,虽然经过再次整形治疗,只能减少部分伤残。结论:将整形外科的治疗原则与基本操作技术应用于手部烧伤病人的早期处理,坚持烧伤治愈后的康复治疗,可以预防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  相似文献   

17.
贾文成 《中外医疗》2013,32(10):5-6
目的探讨早期整形修复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95例的病历资料,比较伤后10d内接受早期整形修复的患者观察组(55例)和10d后才接受早期整形修复的患者对照组(40例)早期整形修复时机和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对照组优良率为80%,χ2=4.56,P<0.05,不同修复开始时间的两组患者早期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整形修复开始时间较早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开始时间晚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巨痣、外伤性纹身、肿瘤切除术后创面覆盖、器官再造及整形美容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1] 。因扩张产生的皮肤颜色、质地结构和毛发与周围毛发相似 ,所以修复后外形美观[2 ] 。这项新技术 ,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和推广。本科 1995~ 2 0 0 0年 ,收治此类患者 2 1例 ,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 ,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7例。年龄在 6~ 4 0岁之间。病种 :瘢痕秃发 14例 ,下唇外伤后缺损 2例 ,下肢烧伤瘢痕 3例 ,头部回状颅皮 1例 ,颈部烧伤瘢…  相似文献   

19.
党彩艳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58-959
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行小儿手术麻醉 6 0例 ,采用 3种麻醉方法均能完成 ,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 ,年龄最大 1 2岁 ,最小 1个月 ,其中烧伤整形 2 4例 ,占 40 %,四肢骨瘤 1 2例 ,占 2 0 %,肠息肉 6例 ,占 1 0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四肢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术式 ,采用早期切削痂超薄皮瓣移植治疗手、肘部、足部和膝部深Ⅱ度和Ⅲ度烧伤 3 0例 50个部位。结果创面Ⅰ期愈合 4 5个部位 ,超薄皮瓣远端坏死 0 .5~ 1cm ,经换药治愈 5个部位。术后6个月~ 1年随访 2 1例 ,外观与周围皮肤一致 ,功能正常。认为早期切削痂超薄皮瓣移植是四肢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早期整形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