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业受挫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方法:以365名广东某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学业受挫学生73名,一般学生292名,采用CIAS、OCS、网络使用调查表等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受挫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自知网瘾程度、求助心态、学习态度、专业兴趣、上网后学业成绩等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2)学业受挫学生在时间管理、人际和健康、逃避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结论:过度使用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业受挫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较一般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成长的步伐,青春期逆反心理悄然而至。笔者从事高中心理工作十年来,进行逆反心理相关方面的咨询也比较多,现就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武秀娣 《校园心理》2011,9(5):350-351
<正>伴随着成长的步伐,青春期逆反心理悄然而至。笔者从事高中心理工作十年来,进行逆反心理相关方面的咨询也比较多,现就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解读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4.
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问卷对600名职高生进行测查。结果:职高生的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上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的差异。结论:职业学校麻注意引导职高生树立积极的自尊、自信、自我认同感,选择正确的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行为特征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例0DD患者的自尊调查量表(SEI)、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表(PSQ)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0C)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自我评价与父母对儿童的评价基本一致。Conners父母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别与自尊调查量表和子女控制源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结论:0DD儿童对立违抗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孤僻、不合群、自尊心受挫明显及自我评价低的表现与父母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逆反心理386例就诊者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春期逆反心理 ,虽未列入 CCMD,但由于相关家长、教师及学生本人均为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苦恼 ,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理咨询门诊 1996~ 2 0 0 1年5年间 ,386例青春期逆反心理就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年龄 :12~ 18周岁。性别 :男 2 0 1例、女 185例。就诊方式 :主动136例、被动 2 5 0例。2 主诉问题2 .1 不与家长交流 不与双亲交流 :男 82例 ( 4 7.6 %) ;女 35例( 18. 9%)。不与双亲中一方交流 :男 73例 ( 36 .3%) ;女 10 2例( 5 5 .1%)。2 .2 经常与老师冲突 男 112例 ( 5 5 .6 %)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对2所中学的224名被试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问卷测试。结果1中学生社会支持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但是在支持的部分维度上年级的差异效果显著;2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学校投入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融入(分别r=0.279,r=0.273,r=0.277,r=0.218,P0.01)都有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教师行为(r=0.260)、学校投入(r=0.139)以及同伴关系(r=0.313)和学校融入(r=0.271)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学校归属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 2 0 6 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检出行为问题 395例 ,其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P <0 .0 0 1)。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明显负相关 ,其不同侧面对行为问题有不同影响。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幸福与满足、焦虑、智力与学校情况对行为问题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加强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儿童青少年身体、言语、关系、网络等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方法:采用传统欺负/受欺负问卷、网络欺负/受欺负问卷、抑郁与自杀问卷、学校态度问卷和学业成绩问卷,分层抽取河南省103106名中小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结果:(1)身体、言语、关系、网络等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r=0.24~0.66, Ps0.01)。(2)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分为六类:所有类型欺负-受欺负类(1.6%)、身体/言语/关系欺负-受欺负类(3.1%)、言语欺负-受欺负类(3.0%)、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类(11.2%)、网络受欺负类(3.1%)和未卷入类(78.0%)。(3)六类发生模式在不同性别、学段、城乡、寄宿状况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393.62~1419.47,Ps0.01)。(4)六类群体之间的抑郁情绪、自杀行为、学校态度和学业成绩均有显著差异(χ~2=7643.33~11348.06, Ps0.01;F=2411.96、921.70, Ps0.01)。结论:儿童青少年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可以分为六类,每个类别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分布不同,并且在心理行为问题上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0.
职高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察职高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SCL-90对450名职高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口学变量中除年级因素外(P<0.05),是否独生子女、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越倾向成绩目标者,心理问题越多(P<0.05);越倾向于学习目标者,心理问题越少(P<0.001),但此作用受到自我概念的中介,拥有更高自我概念者,心理问题越少(P<0.001)。结论:在关注职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可以从自我概念和成就目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族主体文化背景下的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和学校适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陈量表和教师评定的方法对蒙古族小学儿童的自尊和学校适应状况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尊和学校适应在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来源地、年级、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诸多显著差异(F=5.62~32.61,P<0.01);自尊与学校适应(包括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两个维度)显著相关(r=-0.20,0.32,P均<0.01);低自尊组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高于(t=4.516,P<0.001)高自尊组、社会能力显著低于(t=-6.262,P<0.001)高自尊组儿童;自尊可以作为显著变量对问题行为(β=-0.147)和社会能力(β=0.267)进行预测。结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是影响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自尊可以作为预测学校适应的显著变量。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组数字:某市调查5万名大学生有16%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827名学生因抑郁和猜忌多疑而痛苦的占21%;某大学四年间因患精神疾病退、休学者占总体退学人数的30~4O%[’j。不难看出,青年学生失常心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健康成长,应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本文对逆反心理、嫉妒心态和心理障碍王大常见的失信心态,谈谈粗浅看法。1$反心态1.1表现及原因:逆反心态是指客观环境与主观要求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心理态度【”,是当今青年学生失常心态的典型之一。表现:怀疑~切、否定他人、对传统做法不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两所综合大学的429名1~3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大学生自我实际饮酒量、频率和饮酒后果,以及预期其他大学生饮酒量、频率和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结果:大学生饮酒量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9,P0.05)。排除性别差异后,在5种饮酒场合中不同学校男生的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生仅在自己房间中的饮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预期同辈的饮酒量、预期同辈由饮酒导致的不利后果与大学生自身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预期同辈饮酒量,自身吸烟频率及性别能够有效预期个体的饮酒行为。结论: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可以由性别、自身吸烟行为及其预期同辈饮酒量预测,可以尝试通过促进大学生彼此交流、共同建立校园行为规范的方式对大学生饮酒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水校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因而,有关大学生、职高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职业价值观都有报道.但对中专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职业价值观报道甚少。本文对省水利水电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1对象和方法对象:以省水利水电学校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0名.男109名.女91名;年龄17~20岁.平均18±12岁。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日本学者编制的职业价值观星表。SCL-90共90个题目,分为9组症状群.有驱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按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行为学理论,以校园欺凌旁观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欺凌事件发生时的行为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开展相关研究,为有效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标准化问卷对欺凌情境下的旁观者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探讨旁观者的欺凌态度、共情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与其行为反应的相关性。结果:2018年11-12月,共计调查了2479名初中学生,其中912人(36.78%)为欺凌事件的旁观者,男516人(56.57%),女396人(43.43%)。在遭遇欺凌的情境中,男性旁观者较女性旁观者易表现出协助(χ~2=25.855,P0.01)、强化(χ~2=8.307,P0.01)和保护行为(χ~2=9.523,P0.01)。旁观者对欺凌持有较高的支持态度,有明显的协助(r=-0.135,P0.01)和强化行为(r=-0.206,P0.01),有较低的保护行为(r=0.338,P0.01);旁观者的认知共情(r=0.223,P0.01)和情感共情(r=0.152,P0.01)均对其保护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旁观者的学校生活满意度与其出现的协助行为(r=-0.112,P0.01)、强化行为(r=-0.140,P0.01)、局外行为呈现负相关(r=-0.085,P0.01),但对保护行为有正向的预测力(r=0.22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的欺凌态度对其协助行为的预测力(Beta=-0.187,t=-5.842,P0.001)和对强化行为的预测力(Beta=-0.253,t=-7.579,P0.001)均较为明显,校园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次之(Beta=-0.095,t=-2.854,P0.01);认知共情(Beta=0.112,P0.01)、情感共情(Beta=0.099,P0.01)和欺凌态度(Beta=0.265,P0.001)对旁观者的保护行为均具有正向的预测力。此外,年级、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与旁观者出现的不同行为反应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旁观者行为反应具有性别差异性。旁观者的欺凌态度、共情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年级以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旁观者行为反应都有不同的影响,这在校园欺凌的预防干预中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初中生考试焦虑与自我意识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018名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中生自我意识得分为(52.83±12.62),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初中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幸福与满足及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初中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考试焦虑得分与自我意识因子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中生人群中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偏低情况普遍存在,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5岁是第一反抗期。12-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哈尼族中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及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和学校适应行为问卷对621名哈尼族中学生施测。结果 1哈尼族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家庭住地(F=3.20,P0.05)、年级(χ2=51.10,P0.001)哈尼族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的学业适应得分高于乡镇学生(P0.05);县城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得分均高于乡村学生(P0.01,P0.01);乡镇学生的总问卷分值显著低于县城和农村学生(P均0.05);2数据点折线图显示,哈尼族中学生学校适应问卷总均分及5个维度得分,随年级递升呈曲折变化趋势,有升有降;3哈尼族中学生的学校适应与民族文化认同有关,受民族接纳、社会俗约因素的影响,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效应(P均0.001)。结论哈尼族中学生学校适应受家庭住地、年级的影响,不同维度呈非平衡性发展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按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社区学校中的6538名居民,通过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包涵的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健康技能3方面情况,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行政区划、文化程度的居民之间的差异。结果:12.5%的上海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其中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7.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率为26.6%,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率为26.8%。不同行政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9.663,11.415,9.010,79.330;P0.05);不同行政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5.606,15.212,66.422;P0.05);不同行政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232,18.232,68.584;P0.05);不同行政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97.622,20.541,11.475,46.464;P0.05)。结论:上海市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方面相对较差;行政区尤其是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最明显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