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4例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病程均在80 d以上,在常规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的基础上,加强抗抑郁和抗焦虑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胃液引流量减少至100 ml/d以下,治疗时间分别为:84、87、91、102 d,平均91 d,随访3~36个月,饮食正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是可行的,可避免因二次手术造成和带来的种种手术和麻醉风险和并发症,但治疗时间较长,抗抑郁和抗焦虑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邓联球|邱仁央|谢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0):1360-1362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4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后痊愈,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为13~32 d,平均17.9 d;无1例需手术治疗和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手术后PGS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保守综合治疗为主要方法,一般不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4.
5.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及O型血的病 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8,自引:2,他引:228
目的 为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病因,寻找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以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5例,对其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除糖尿病外,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比Ⅱ式吻合病人的发病率较高。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在术后6周内一般都能恢复。结论 胃镜检查时对残胃适度刺激对胃瘫治疗有价值,应用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及危险因素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806例临床资料,对PGS发生的影响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PGS的发生率为1.36%(11/806),分别发生于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63.6%),3例左半结肠癌患者(27.3%),1例直肠癌患者(9.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糖水平(P=0.002)、术前电解质紊乱与否(P=0.023)、术前肠梗阻与否(P=0.009)、术后进食时间(P=0.018)与PG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糖水平(P=0.002)与术后进食时间(P=0.028)是PG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S是多因素引起的胃功能性紊乱,应予以综合治疗措施。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根据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适当延迟进食时间有利于减少大肠癌根治术后PG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为特点,胃流出道非机械梗阻的功能性疾病,通常发病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的手术.近年来,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了解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有助于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愈率,笔者就此对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PGS多发生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14 d,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均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gas troparesissyndrome ,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 ,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PG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 ,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但下腹部手术 ,如妇科手术也可发生。文献报道 ,胃手术的PGS发生率在 0 .4 0 %~ 5 .0 %左右[1 ] 。PGS更容易出现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 (Pylorus preservingpan creatoduodenectomy ,PPPD ) [2 ,3 ,4] 。在PPPD术后早期PGS的发生率高达2 0 %~ 5 0 % [5] 。董科[6] 等报道 ,对无法切除的胰… 相似文献
11.
T管窦道破裂或愈合不良19例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T管窦道破裂与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2003年7月间术后纤维胆道镜发现的13例T管窦道破裂与6例窦道愈合不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T管窦道破裂病人中11例发生在取石操作时,2例发生在重置T管时;6例窦道愈合不良病人中均未发现明显影响创伤愈合的全身性因素存在。全部病人均通过内镜处理获得痊愈。结论较大而坚硬的结石与不当操作易致T管窦道破裂,而T管窦道愈合不良可能与病人自身愈合能力有关;适宜的内镜处理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崇亮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10(1):67-71
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主要的靶器官。外科手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肺动脉血栓栓塞和急性肺损伤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远较心脏异常普遍,亦是导致术后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环境危险因素的增多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及早预防、积极阻断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妇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妇产科手术时应注意预防;临床上对于VTE尤其是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ambolism,PTE)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尤为关键;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抗凝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3例近期内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或介入性治疗的继发性椎间盘炎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21例,另2例因感染蔓延到椎管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后路病灶清除加灌洗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术后1月内血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结合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可以作出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肝移植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可能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286例成人肝移植病例术后近期发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92例. 结果 192例(67.1%)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术后高血压173例(60.5%), 心衰21例(7.3%),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16例(5.6%),肺动脉高压9例(3.1%).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11.2%(32/286).术后早期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晚期高血压则是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所造成;心衰同肝移植术中输血量有明显关系(χ2=20.27, P<0.01);除术前即存在冠心病史外,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结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有较高的死亡率.合适的病例选择,维持出入量及凝血机制的平衡是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以提高对胃肠道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治疗的20例胃癌D2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患者(12例为外院转诊)再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胃肠吻合口瘘、5例胃小弯侧闭合口瘘、5例食道胃吻合口瘘。结果 18例患者再手术行瘘口修补、充分腹腔引流、胃造瘘、早期空肠造瘘管营养,术后平均22(7~52)d治愈,2例患者因再手术时间延误,引起严重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6 d、8 d死亡。结论胃癌D2根治术后出现胃肠道瘘后积极、正确手术治疗能降低死亡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肠瘘患者42例,其中40例(95.2%)发生于胃肠手术之后,肠瘘的位置:5例胃肠吻合口瘘,7例结肠瘘,14例回肠瘘,8例十二指肠瘘和8例空肠瘘。高流量瘘(〉500 ml/d)有20例(47.6%),低流量瘘(〈500 ml/d)22例(52.4%)。保守治疗17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25例(其中在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发现肠瘘3月左右再行确定性手术15例)。结果本组行保守治疗17例中,治愈12例(70.6%),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行手术治疗25例中,治愈21例(84%),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两组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患者,4例(40%)再次发生肠瘘;发现瘘之后3个月再行手术的15例患者,2例(13.3%)再次发生肠瘘,两组手术后再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2)。本组患者自发现肠瘘之日起,行保守治疗者平均住院(198.5±35.6)d;行手术治疗者平均住院(122.4±45.2)d。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早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88.5±25.1)d,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168.5±65.9)d,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肠瘘患者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是可行,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获得较好地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0mi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3.7%),吻合口狭窄1例(1.2%),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直肠的吻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