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CCr)、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根据估算的CCr水平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设立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者均采集病史,测定BMI、FPG、BUN、Cr、TC、TG、HDL-C、LDL-C等指标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TC、TG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V时域指标A组、B组的各HRV时域指标(除外A组的PNN50)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各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B组与对照组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B组在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加(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心率变异性进一步下降,并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45岁以上受检387例,测血压和动态心电图(DCG)。其中高血压病(EH)患142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脉压≤60mmHg(A组)、>60mmHg(B组)分两组,结果:随着脉压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EH患脉压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冠心病(Ⅰ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Ⅱ组)及冠心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Ⅲ组)患者各66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P〈0.05),Ⅲ组的SMI总次数与Ⅱ组、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MI持续时间Ⅲ组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发作高峰均在上午。日间SMI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夜间,夜间SMI发生比例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Ⅲ组昼夜SMI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的发生:动态心电图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糖尿病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与冠心病及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糖尿病患300例,检出冠心病132例,其中27例为SMI,对老年冠心病有,无合并糖尿病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糖病并冠心病占老年糖尿病的44%,且病情严重程度与患病时间及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1),老年糖尿病并冠心病组与老年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相比,SMI,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MI)增多(P<0.01,<0.01和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易合并冠心病,且老年糖尿病并冠心病易发生SMI,心力衰竭及MI,老年糖尿病患应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发现SMI和冠心病,以减少猝死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监测50例E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 mmHg组(A组)242例和脉压>60 mmHg组(B组)26例,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参数和心电图表现.结果 B组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异常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老年EH患者心电图异常与脉压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清肠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712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 60岁)肠道清洁前随机分为A组351例和B组361例,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B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和莫沙必利.记录肠道清洁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B组肠道清洁效果满意率(95.3%)高于A组(9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达到Ⅰ级清洁度的比例(39.3%)高于A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发生率和副作用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3.6% vs 13.4%; 15.7% vs 23.7%,P均<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莫沙必利用于老年人肠道清肠准备效果好、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TK液对老年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纳入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60岁以上患者40例,随机分为HTK液组(A组,n=20)和4:1冷晶体含血停跳液组(B组,n=20).主动脉阻断后,A组使用4℃HTK液,B组使用4℃ 4:1含血停跳液保护心肌,两组分别测定主动脉开放后12 h和24 h血中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时间及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A组和B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脏自动复跳率、多巴胺使用量、ICU监护时间以及两个时间的cTnI和CK-MB,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TK心脏停跳液对60岁以上老年人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4:1冷晶体含血停跳液,特别适用于年龄偏大,病情重,心肌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00例,分为经鼻胃镜及普通胃镜组(各50例),每组再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各25例),比较各组胃镜检查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肌耗氧量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普通胃镜检查中,冠心病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值较非冠心病患者高(P<0.05),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ST段下移发生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P<0.05);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值较普通胃镜明显低(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值低(P<0.05),心律失常及ST段下降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耐受性好,对心血管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126例,分为三组:A组,即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组46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 g,3次/d,同时给予比索洛尔1.25~5.00 mg,1次/d;B组41例,单用比索洛尔1.25~5.00 mg,1次/d;C组39例,单用稳心颗粒9 g,3次/d.4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后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B、C组(χ2=7.40,P=0.007;χ2=10.75,P=0.001),B 组与C 组的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比较: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C 组(χ2=3.96,P=0.047;χ2=4.996,P=0.025),B组总有效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858).治疗前三组室性早搏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间期及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C组间室性早搏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PR间期及QTC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女性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近期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未见致心律失常作用,且比较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NSTEMI并且接受PCI治疗的439例老年(≥60岁)患者。依据入院时的临床检查及化验指标,对每名患者进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低危组评分≤140、高危组评分>140),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入选439例,其中男性273例,女性166例,男性平均年龄68.4岁,女性平均年龄70.3岁。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高危组更多合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两组年龄≥80岁患者之间以及高危组中年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的死亡(包括非心源性及心源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评分是一种应用广泛、快速的心血管疾病评价方法,可以对临床预测并指导患者的早期干预,尤其对于老年NSTEM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复杂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高龄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07年12月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置入SES支架。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5年随访率均为100%,糖尿病组MACCE发生率(57.8%,37/64)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心源性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0% vs.1.67%,15.6% vs.8.33%,P均<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增加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但会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发生与心功能、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患者NYHA心功能Ⅰ~Ⅱ级、PaO2 >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血钾3.5~5.5mmol/L比较,NYHA心功能Ⅲ~Ⅳ级(61.9%比76.7%)、PaO2<60mmHg(59.0%比79.0%)、PaCO2>50mmHg(54.5%比94.3%)、低钾血症者(57.5%比94.2%)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与无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发生心律失常者呼吸衰竭(36.7%比54.0%)、心力衰竭(31.7%比59.5%)、死亡(5.0%比16.7%)等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与多因素相关,且心律失常直接影响疾病并发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Q-TC和J-TC离散度(Q-Tcd和J-Tcd)。方法:测量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心病老年人心电图的R-R、Q-T、QRS和J-T(J-T=Q-T-QRS)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cd和J-Tcd。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Q-Tcd和J-Tcd均显著大于年龄相仿的无冠心病老年人(P<0.001)。老年冠心病亚组中A组的平均Q-Tcd和J-Tcd显著小于B组(P<0.02)和C组(P<0.005、P<0.01)。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cd、J-Tcd可预示冠心病严重程度,作为预测冠心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复方降压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62例,年龄60-81岁,采用随机单盲法被分为2组,其中30例作为A组应用卡维地洛片;32例为B组内服复方降压片。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治疗前,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舒张功能观察。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A组为86.7%,B组为83.8%,两组比较无显差异(P>0.05),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E,A,E/A,DC)在A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P<0.01),B组亦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A组舒张功能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结论:两药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卡维地洛优于复方降压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年龄≥60岁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其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39例(A组),不伴抑郁焦虑症患者51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Holter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临床表现中失眠、心悸、乏力、全身颤抖等症状的检出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监测显示,A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以及心率变异性(HRV)降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降低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症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失眠、心悸、乏力、全身颤抖等症状较不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明显,HRV减低明显,并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及缺血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盐酸美心律片、盐酸胺碘酮片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10例于2016.01-2017.01在本院治疗的CHD伴快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分为参照组(盐酸美心律片治疗,n=105)、研究组(盐酸胺碘酮片治疗,n=105),比较患者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 VS 92.38%,研究组高于参照组(χ2=5.934,P=0.0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 VS 4.6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9,P=0.470);2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PC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QTd、心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参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也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盐酸美心律片比较,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总疗效更理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胸腺肽α1对老年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 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胸腺肽α1)和B组(胸腺肽α1+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拔管即刻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机械通气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拔管即刻2组患者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CD3+比例、CD4+比例、CD4+/CD8+值升高,且B组更高(P均<0.05),CD8+比例降低,且B组更低(P<0.05);机械通气期间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7.39%,B组低于A组(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胸腺肽α1,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9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18.69%),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高(65.15%),主要为SMI;SMI发生高峰为上午8时,日间SMI发生明显多于夜间;睡眠及日间休息时SMI平均持续时间较活动时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其发生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活动平板试验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脉压变化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进行分组:A组为运动试验停止后6分钟脉压〉60mmHg者,B组为停止运动后6分钟脉压40~60mmHg者,对比分析两组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脉压恢复延缓,可能与心脏受损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