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改良模型 ,设定假颅脑外伤模型组、颅脑外伤模型组及亚低温组。取伤灶区脑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作ICAM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境下计数ICAM 1阳性血管数 ,同时通过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ICAM 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亚低温组伤灶侧脑组织中ICAM 1阳性血管数及ICAM 1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亚低温组MPO活性明显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少伤灶区脑组织中ICAM 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有助于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实验性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ROS、XOD和MPO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继发性改变的新方法.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外伤后不同时相观察正常组,模型组,牛膝多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ROS,XOD和MPO的变化.结果:在不同时相牛膝多糖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ROS,XOD和MPO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中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牛膝多糖能够降低脑组织中ROS、XOD和MPO活性,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和防治脑外伤发展,故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的二次损伤和多次损伤.  相似文献   

3.
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大鼠脑内载脂蛋白E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外伤的机制。[方法]给脑外伤大鼠灌服安宫牛黄丸药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外伤后大鼠脑组织的载脂蛋白E mR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测定脑外伤后脑脊液载脂蛋白E的浓度。[结果]安宫牛黄丸能显著增加外伤后脑组织载脂蛋白E mRNA的表达和脑脊液载脂蛋白E的浓度。[结论]安宫牛黄丸可以通过增加脑外伤大鼠脑内载脂蛋白E mRNA的表达和载脂蛋白E的合成,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牛膝多糖对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SOD与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实验性脑外伤大鼠氧化应激指标SOD与MDA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继发性改变的新方法.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外伤后不同时相观察正常组,模型组,牛膝多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SOD与MDA的变化.结果:在不同时相牛膝多糖治疗组大鼠脑组织MDA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SOD活性则显著高于模型组.高、中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牛膝多糖能够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活性,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和防治脑外伤发展,故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的二次损伤和多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鼠脑外伤模型 ,在脑的不同部位检测Fos蛋白表达。并在大鼠脑外伤后早期用MgSO4 治疗 ,通过对Fos蛋白的检测 ,探讨MgSO4 的作用机制 ,为今后脑外伤患者早期用MgSO4 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Feeney脑挫裂伤模型 ,5 0g× 12cm的能量作用于鼠脑顶部皮质 ,造成脑挫裂伤。脑外伤后 30min、1h、2h、4h分别在尾壳核、海马、损伤周顶部皮质测定Fos蛋白。大鼠脑外伤后 10min股静脉注射MgSO4 ,在伤后 2h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  ( 1)外伤后 30min ,只有损伤周顶部皮质出现明显Fos蛋白表达 (P <0 .0 1)。脑外伤 1h、2h、4h伤侧尾壳核、损伤周顶部皮质、双侧海马皆出现Fos蛋白高表达 (P <0 .0 1)。Fos蛋白表达以 2h时最为明显。 ( 2 )MgSO4 治疗后以上 3个部位的Fos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假治疗组相比有明显下调 (P <0 .0 1)。结论 脑外伤可诱发Fos蛋白表达 ,脑外伤后 10min ,MgSO4 治疗 ,能下调Fos蛋白表达。表明脑外伤后早期MgSO4 治疗 ,能明显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MMP-9/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变化与继发脑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MMP-9mRNA和TIMP-1mRNA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早期不同时程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分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外伤后1?h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开始增加,伤后12h达到高峰并持续7?d(P<0.01);TIMP-1mRNA表达6h明显升高,24h达高峰,表达量增加1倍,并持续7d(P<0.01)。脑组织含水量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光镜及电镜下可见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破坏、神经元变性水肿和坏死,72h损伤最重。 结论大鼠外伤后诱导MMP-9mRNA和TIMP-1mRNA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的继发脑损害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外伤早期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中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两者与脑水肿、微血管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做大鼠脑外伤模型.按伤后处理时间不同各组再分为7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1 h、6 h、12 h、1 d、3 d、7 d、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损伤灶周围皮层、海马区脑组织中ET-1、VEGF的表达,并采用ESLA法检测外周血中ET-1、VEGF的水平变化;CD34标记损伤灶周围脑皮层区微血管,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外伤组各时间点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及损伤灶周围皮层、海马区脑组织以及外周血中ET-1、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外伤早期ET-1、VEGF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P<0.05),与微血管面密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外伤后外周血及脑组织内存在ET-1、VEGF的过量表达,并且参与调控微血管变化及脑水肿的发生,测定外周血中ET-1、VEGF的含量可成为判断外伤性脑水肿中微血管变化以及脑组织含水量的指标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卢尚坤  李群  凌晓东  闫伟 《浙江医学》2009,31(6):737-739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及该通路下游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模型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对照组仅开骨窗不制作脑外伤.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外伤24h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细胞核内Nrf2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HO-1 mRNA、NQO1mRNA水平.结果 脑外伤后脑组织细胞核内Nrf2蛋白含量显著增加,HO-1 mRNA、NQO1 mRNA水平亦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 脑外伤后脑组织内Nrf2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H)对淋巴细胞受体(GR)及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5 mol/L 地塞米松(Dx)在淋巴细胞株Raji和Jurkat上作用3 d,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R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采用Real time方法检测GR及其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 应用Dx 24 h,总蛋白中GR表达明显减少,但在核蛋白中GR表达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上hGRα亚型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hGRβ亚型量极微,几乎不能检测.结论 GH影响GR的表达,GR活化后由细胞浆转入细胞核;hGRβ亚型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吡格列酮,并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7 d后收集脑组织,采用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PAR-γ mRNA、TNF-α及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PPAR-γ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而应用吡格列酮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大鼠脑组织PPAR-γ的表达,并有效抑制TNF-α及IL-1β的上调表达(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TNF-α及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