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12-313
目的本文将对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分组进行护理,从而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对患者治疗的不同结果,为临床推广循证护理,提高胃肠减压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研究组胃肠减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胃肠减压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记录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胃肠减压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后胃液抽出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胃液抽出率33.33%,且恶心发生率12.12%,呕吐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恶心发生率78.79%,呕吐发生率48.48%,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的实质是将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化护理模式,避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从而使护理各项措施有证可循,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直肠癌病人实施Mile's手术,太后不行胃肠减压,观察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接受Mile's手术、术后未行胃肠减压的病人术后胃肠内功能恢复无异常,呼吸道及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胃肠减压对Mile's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我们建议Mile's手术后可不常使用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3.
胃术后胃肠减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学东  吴遵元 《河北医药》1999,21(6):446-447
目的:寻找胃手术后合理胃肠减压的指征及终止时机。方法:对我院1990-1998年间597例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228例采用了胃肠减压,369例未采用胃肠减压而无消化道瘘发生;胃肠减压终止时间与肛敢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胃手术后一律行胃肠减压的作法不可取,应选择易发生穿孔再发、胃空障碍、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讽顾病例作为胃肠减压的对象;终止胃肠减压的时机仍以肛门排气为主  相似文献   

4.
舒适护理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它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素养。胃肠减压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消除恐惧心理,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助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发展。我科于2008年1月-12月在胃肠减压中应用舒适护理552例,年龄15—83岁,平均54岁。其中腹部手术病人335例,(胃肠手术112例,平均带管5天,胆道手术130例,平均带管3天,肠梗阻病人70例,平均带管6天,其他腹部手术23例,平均带管4天。)肠梗阻非手术病人68例,平均带管6天。胰腺炎病人49例,平均带管7天。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胃内潴留严重的患者,采取胃肠减压是最有效的护理措施,但这项操作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实施,既具有一定的痛苦,又需要患者的配合,更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大多数患者会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拒绝,笔者在工作中对一例胰腺癌患者在实施胃肠减压操作的过程中应用了聚焦解决模式,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7.
胃肠减压是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后一项常规且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我们对2006年1—8月60例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后胃肠减压期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2年至2004年间我科应用改装的尿液引流袋为住院的男病人接尿,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减压38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是外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利用相应的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虽是一项基本操作,但临床上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胃肠减压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现就我院380例持续胃肠减脏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方法 对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胃肠减压禁食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实验方法 进行传统法(采用0.5%聚维酮碘液)和改良法(采用自制中药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比较两种方法 对患者舒适度、依从性及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改良法13腔护理时患者不舒适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法(20.O%vs.82.9%)(P<0.01);95.7%的患者愿意选择改良口腔护理法.改良法口腔护理时,患者口腔湿润感好(91.4%vs.35.7%),口臭明显少于传统法(10.0% vs.35.7%)(P<0.01).两种方法 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 均能达到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并发症的效果.改良口腔护理法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价患者行下消化道的切除与吻合手术之后接受胃肠减压干预治疗的必要性。方法以365例行切除吻合治疗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组,180例(A组)行术后胃肠减压,185例(B组)不行术后胃肠减压,观察对比患者手术疗效与发作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结果 术前与术后,两组患者平均腹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术后均比术前大,P<0.05,A组患者在术后的胃液量控制为每日11519 mL,相比于术后第2、3天,第1天胃液量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为28.33%(51/180),B组为8.11%(15/185),A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在行切除吻合治疗后,不实施胃肠减压,更有助于其术后恢复,且可降低其发作并发症的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本科行胃肠减压管辅助治疗67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历,总结胃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67例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管辅助治疗,引流液276~569ml,平均(355.6±87.5)ml;胃管留置时间3~8d,平均(4.4±1.7)d。所有患者的腹痛、腹胀、便秘和胃肠排气减少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系统的胃肠减压管护理措施能够确保胃肠减压的疗效,改善腹痛、腹胀、便秘和胃肠排气减少等症状和体征,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对普外科常见的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弊端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集体讨论选定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的主题,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减压圈),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普外科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能否做到一次性留置成功,在临床上是护患关注的焦点,故取名为"减压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病区各层级护士统计了101次胃肠减压,一次留置置管成功率为87.1%,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胃肠减压留置胃管101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6%,提高了8.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张霞  宫久玲  李春菊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89-349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不仅是治疗结果,更注重医疗过程,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痛苦。临床工作中将人文关怀融入胃肠减压患者的护理中取得良好结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1~5月胃肠减压患者118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男72例,女46例。神志清醒,插管2~7天,平均3.5天。2方法2.1人文关怀在插管前的应用2.1.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人员流动:护士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语言得体,举止大方。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进…  相似文献   

15.
蔺建民  杨玉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93-2893
胃肠减压术是胸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以利于伤口的愈合。但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260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术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2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方法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插管深度在55~65cm之间时,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渐增多,患者的腹胀情况也明显减轻,而且与常规插管深度在55cm以下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取合理的插管深度胃肠减压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复,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孙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92-193
在普外科工作中,持续胃肠减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正确有效地胃肠减压,不仅能够减轻腹部外科患者胃肠张力,还可通过对胃液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生理解剖的特点,加之患者的因素,上胃肠减压管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及拔管后的护理工作,一直是普外科护士关心的问题。现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普外科上胃肠减压管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对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患者胃容量、术后舒适度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分成三组:麻醉组、清醒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经口食道内喉镜辅助下放置双腔胃管,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负压吸引。清醒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肠减压。对照组不做预处理即不插胃管。由外科医生口述胃容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PONV)发生及术后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清醒组表现为术前胃肠减压的不适及术后的排斥感,对照组则术后表现为腹胀,麻醉组术后有些患者耐受性差,表现为不舒适,只有24%的患者术后能耐受(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放置胃肠减压管可以避免胃胀气,减少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及程度,并增加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病例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胃肠减压在临床护理中,熟练的掌握插管的技术,做胃肠减压前后以及减压期间的护理工作,有效的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