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但是,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只有5%~20%,治疗仍以开腹手术为主,而国际上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发现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均行普通胃镜下扫查、病灶区NBI染色、美兰染色,直视下活检确诊,以超声胃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选择EMR和ESD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89∶1,55岁以上占69.2%,部位以胃窦部好发,腺癌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见,胃镜分型以Ⅱc+Ⅲtype最多(69.2%),NBI加美兰染色后均不同程度染色异常。超声内镜均见黏膜层不同程度增厚。EMR、ESD治疗后,完全清除者占96.2%。结论认真仔细操作规范及应用多种检查技术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推广内镜下早期胃癌治疗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胃神经鞘瘤(G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间断性腹胀不适1月余”入院。腹部CT检查示胃体大弯侧团状软组织肿物,直径37.9 mm,部分突出于胃腔外;腹部增强CT检查示动脉期见胃窦体交界处一团状软组织肿物,部分突出胃腔外,边缘较清晰,瘤体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见瘤体轻—中度强化影,病灶周围腹腔内可见轻度增大的淋巴结影;超声内镜见胃窦体交界大弯侧黏膜下一隆起性病变,球形,表面光滑,胃体可见陈旧性出血斑,超声胃镜扫描见一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类圆形病灶,呈高低回声混杂,回声不均匀,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结合病史,初步诊断为胃占位性病变?胃间质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体大弯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GS,顺利出院。术后正常随访1 a,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GS表现为腹胀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误诊;腹部增强CT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明确诊断需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GS的首选方法,如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等,术后不推荐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 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的肌层间Cajal细胞(一种调节自主运动的起搏细胞)的肿瘤,瘤细胞显示KIT突变和表达KIT蛋白(CD117)及CD34,它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由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肌壁内或浆膜下层,常规胃镜检查对黏膜下病变难以定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阳性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意义。为探讨胃GIST的内镜诊断特点,现对我院23例胃GIsT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胃炎样胃癌临床上不少见,但认识不足,经验不够,加之警惕性的缺乏,误诊常见.本文对我院1989年8月至1994年3月胃镜检查中出现的5例临床及内镜下均诊断为慢性胃炎,而最终经病理和手术确诊为胃癌的胃炎样胃癌,进行临床及内镜诊断分析,并对其误诊原因和诊断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复发原因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 2 0 %。虽然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但部分患者仍有复发[1~ 3 ] 。本文对 2 8例行肿瘤全切术后复发脑膜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旨在探讨脑膜瘤复发的因素。1 临床资料2 8例患者均为我院 1 981~ 2 0 0 1年收治者 ,男 1 1例 ,女 1 7例 ;年龄 1 4~ 6 8(平均 47)岁。肿瘤复发 1次2 6例 ,2次 2例。 2 8例中 ,第一次复发为术后 6~ 2 4 0个月 ,平均 95个月 ;2例 2次复发者 ,第二次复发与前次复发时间分别间隔 1 1个月、5个月。本组第一次手术均行肿瘤全切 ,且病理检查示脑膜瘤 ,再次手…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原因分析(附24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复杂 ,故误诊率较高。 1993~ 2 0 0 0年 ,我们收治HFRS患者 112 9例 ,其中首诊误诊 2 43例 ,误诊率为 2 1.5 % ,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5 2例 ,女 91例 ;年龄 9~ 73岁 ,平均3 6.8岁。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66例 ,病毒性肝炎 43例 ,胃肠炎 3 4例 ,细菌性痢疾 2 6例 ,泌尿系感染 19例 ,胆囊炎 16例 ,风湿热 11例 ,感染性休克 8例 ,乙型脑炎 5例 ,白血病 4例 ,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阑尾炎各 4例 ,伤寒 2例 ,钩端螺旋体病1例。其中在 HFRS发热期误诊 2 2 9例 (…  相似文献   

10.
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1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治疗是加温疗法的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微波能是微波使生物体(包括细胞中)的极性分子振荡而产生能量。其能量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微波分为亚毫米波、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四种。临床上常用的是分米波(935~2450)的热效应,以不同剂量的局部加热达到止痛、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肿瘤、组织凝固气化等治疗作用。我们2001-01/2006-06应用该项技术治疗122例疣状胃炎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原因分析 (附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27例ADA患中首诊误诊的20例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分别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 急性左心衰、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胆囊炎、胃肠炎、肾结石等疾病,总误诊率达70.4%;(2)心脏彩超检出率55.6%,食道超声检查、CT、MRI检出率均为100%。结论:ADA的临床表现复杂,易发生误诊,故临床上对突然出现剧烈胸、腹疼痛及难以解释的多器官损害症状或有休克症状但血压未平行下降,应想到ADA的可能,予以CT、MRI等检查,早日确诊。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临床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有时与肾细胞癌(RCC)不易鉴别.故二者易相互误诊。1998~2003年,我院收治RAML患者22例,其中误诊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15例幽门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早期胃癌5例。15例均为R0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35~78 min)。仅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余14例...  相似文献   

14.
曹斌  王开友  郑方孝 《山东医药》2002,42(11):49-50
锁骨下血管损伤临床少见 ,出血多而快 ,伤情凶险 ,处理棘手。 2 0 0 1年 4~ 10月我们成功救治 3例左锁骨下血管损伤 ,现举 2例报告如下。例 1:男 ,39岁。因左上胸被刀刺伤 2 0分钟入院。检查 :神志清楚 ,左锁骨内 1/ 3下方有长约 3cm伤口 ,大量鲜红色血液外溢。血压 80 / 5 0 mm Hg。诊断为左锁骨下血管损伤。立即给予纱布填塞止血。紧急交叉配血 ,右锁骨下静脉插管 ,同时建立 3个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麻醉 ;头部用冰袋降温。快速于左侧第四肋间开胸 ,于主动脉上缘分离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阻断血流 ;再分离出左头臂静脉并阻断其血流。于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的疗效及预后,并探讨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62例早期胃S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  相似文献   

16.
对56例原发性股骨颈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骨、异体骨植入,钢板内固定,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结果:单纯性骨囊肿及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经刮除植骨无复发;骨巨细胞瘤、软骨粘液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复发率较高;术前有病理骨折者及病理恶性程度偏高者,预后不良。我们认为,对于原发性股骨颈病损,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术前应综合分析其良、恶性程度,并根据术中病理结果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下鼻甲肥大患者70例,其中行鼻内镜下下鼻甲改良成形术36例(72侧,实验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4例(68侧,对照组)。手术前后分别行鼻阻力测定,记录两组术后创面愈合、下鼻甲位置、鼻塞改善情况。结果①鼻阻力: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②疗效:实验组创面正常愈合,干痂存留7 d,平均愈合时间7 d;对照组创面为瘢痕愈合,干痂存留20 d,平均愈合时间13 d。实验组术后无一侧粘连增生,对照组有9侧粘连。实验组鼻甲形态、位置适当66侧,鼻塞完全解除35例;对照组分别为22侧,27例。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改良成形术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较理想的术式,符合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及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凤军  孙学猛 《山东医药》2003,43(36):19-20
肝脏是全身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但肝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共收治肝转移癌85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2年4月~2007年7月,我们对出现梗阻症状又无手术适应证的28例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和术后复发癌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立忠  魏先坤  章峰 《山东医药》2006,46(15):32-33
对2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采用局麻下颅骨钻孔,神经内镜下冲洗血肿腔,电凝出血点等治疗,冲洗彻底后放置引流管3 d。术后7 d~2个月复查头颅CT,27例中有1例复发,余恢复良好,中线结构、脑沟、脑池恢复正常状态。随访2个月~1 a,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认为应用神经内镜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止血彻底、冲洗干净、不易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