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大部分缩窄性心包炎CT或心超检查提示心包明显增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心包增厚不明显。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该疾病的治疗经验,重点探讨心包增厚不明显患者的诊治。 方法:回顾了我科2005-2018年11例行心包剥脱手术的缩窄性心包炎病例。总结患者症状、心电图、胸部CT和心脏超声表现,并介绍近年来采用的针对缩窄性心包炎性心脏超声、心导管和磁共振检查经验。 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年龄35岁,术前结合CT和心脏超声提示心包增厚10例,但有一例心包增厚不明显。该病例心脏超声发现室间隔抖动、室间隔运动随呼吸改变、二尖瓣过瓣血流、瓣环运动改变;心导管检查发现静脉压增高,右室压力呈“平方根”波形;心脏磁共振提示右室管样结构,伴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下降;该患者接受了心包剥脱术,术中确诊。全组无死亡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呼吸机使用11.5小时,ICU停留3.2天,术后住院12天,随访无复发、死亡。 结论:少数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增厚可不明显,需行针对性的心脏彩超、心导管和磁共振检查。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金超 《山东医药》1992,32(1):45-45
现将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展综述如下。一、M型超声心动图自70年代以来,许多作者就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进行了系列研究,多以心室舒张受限和由此产生的室间隔运动异常来诊断该病。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窄性心包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包慢性炎性病变,心包切除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现结合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讨论外科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并与非老年人比较。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2007年连续诊断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门诊与住院资料,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临床与病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0例中,48例为老年人,占32.0%,非老年人102例。结核分别占83.3%和76.5%(P>0.05)。老年人胸痛、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检出率均高于非老年人,分别是87.5%比59.8%(P=0.0006),79.2%比52.0%(P=0.0074),腹腔积液发生率老年人明显低于非老年,分别是32.2%比52.9%(P=0.0129),结核性腹膜炎发生率为6.3%比35.2%(P=0.0456);心律失常在两组各为6例,但老年组的心律失常均为持续不可逆的;老年组32例(66.7%)存在62种合并症,非老年组仅13例(12.8%)存在合并症(P<0.001);老年组心包剥脱手术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56.3%比80.4%,P=0.002),70岁以上手术治疗率仅25.9%;病死率两组相似,分别为6.3%比9.8%(P>0.05)。结论老年人缩窄性心包炎发病率不低,结核也是老年人缩窄性心包炎的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比较有一定特殊性,合并症多,心包剥脱手术率随年龄增长下降;病死率、近期预后与非老年人相似。  相似文献   

5.
心包增厚是缩窄性心包炎的基本诊断依据。有研究表明正常厚度的心包也存在缩窄性,该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因缩窄而行心包切除术的心包厚度正常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左前胸外侧横断胸骨切口行为包剥离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2例,除1例死于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外,余11例愈或好转出院,术后随访8-67个月。对该病的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是临床诊断中的难题之一,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为此两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信息。本文介绍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疾病的M型、二维、血流多普勒以及组织多普勒显像等心脏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声鉴别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是临床诊断中的难题之一,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为此两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信息.本文介绍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疾病的M型、二维、血流多普勒以及组织多普勒显像等心脏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9.
增厚的心包通常被认为是缩窄性心包炎的基本诊断特征。有研究显示正常厚度的心包也存在缩窄性,然而与之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却并不明了。该文的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因缩窄而行心包切除术的心包厚度正常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和结果:1 993年至1 999年在Mayo诊所共有1 4  相似文献   

10.
缩窄性心包炎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附68例手术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近10年经手术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12~72岁)。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50例(73.53%)、不肯定3例(4.41%),误漏诊15例(22.06%)。与手术发现对照,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包增厚率为41.18%(28/68)。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包反射增强31例,其中2例确定为心包钙化并得到手术证实,另29例手术出现心包钙化18例。另19例二维超声心动图无心包反射增强,而手术发现心包钙化。本组资料提示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依据:(1)心包增厚、粘连、反射增强。(2)心房增大、心室不大。(3)室壁舒张受限制。(4)室间隔舒张期矛盾运动。(5)下边静脉和肝静脉增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68岁 ,平素健康。 2 0 0 1年 8月 8日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入院。检查发现心包积液 ,血沉 38mm h ,超声导引下心包穿刺抽出血性积液 80ml,病理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考虑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 ,并加用强的松1 0mg每日 3次口服。 8月 1 3日退热 ,继续抗结核治疗 ,但患者进行性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加重 ,查体血压 1 2 0 80mmHg(1mmHg =0 1 33kPa) ,脉搏细弱 ,颈静脉轻度怒张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低钝 ,心尖部可闻及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肝肋下 6cm ,腹水征阳性 ,外周静脉压 2 1mmHg。心脏…  相似文献   

12.
92例缩窄性心包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01至2008-01年连续诊断的15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门诊与住院资料.结果:在150例患者中,92例在病程中曾发生误诊,误诊率61.3%.92例心包缩窄的病因分别为:结核81.5%(75/92),其他疾病15.2%(14/92),不明原因3.3%(3/92).误诊为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各种疾病51例,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等进行抗结核治疗但未识别出心包缩窄的22例,长期诊断不明17例,2例非结核误诊为结核.隐匿起病者误诊率高,无心包积液病史的患者误诊率高,不典型结核误诊率高,合并全身多处结核的易漏诊心包缩窄.结论:缩窄性心包炎误诊率仍较高,临床医生提高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警惕以及心脏超声医生提高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认识可减少误诊,上腔系统静脉压升高的表现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高原地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取胸骨正中切口行部分心包剥脱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6例术后因引流多而行二次开胸止血术。术后患者住院时间(15.3±6.4)d,症状改善明显。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49(64.4%)例。结论:注重高原地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合理的心包剥脱范围,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06-2010-02期间对13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病死率7.69%。术后不同程度低心排血量6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13例心包病理检查均为风湿性。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Ⅰ~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和心包剥除手术,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处理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范围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38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8例行左心包切除术,对照组20例做全心包切除术.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为(114.00±11.67)mmHg,心率(HR)(99.50±8.21)次/min,脉压差(PPD)(25.63±2.97)mmHg,均>对照组的MAP(90.80±10.66)mmHg,HR(88.80±8.63)次/min和PPD(16.70±3.06)mmHg.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包炎左心包切除比全心包切除对术后心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二维超声与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心包和心肌的运动,评价其在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二维超声分别观察25例正常人、2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室后壁和下壁壁层心包与心肌(包括外层心肌和内层心肌)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及差异,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壁层心包、外层心肌和内层心肌收缩期峰值位移(D1、D2和D3),分别计算外层心肌与壁层心包、内层心肌与外层心肌收缩期峰值位移的比值(D2/D1、D3/D2)。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显示正常组外层心肌的运动幅度高于壁层心包,而内层心肌和外层心肌运动基本一致;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包脏壁两层粘连,导致外层心肌运动受限,与壁层心包接近,而内层心肌的运动幅度高于外层心肌。正常组外层心肌与壁层心包的收缩期峰值位移之比(D2/D1)高于缩窄性心包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0.42)和(1.48±0.53),P0.05];而缩窄性心包炎组内层心肌与外层心肌收缩期峰值位移的比值(D3/D2)高于正常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2.16±0.30)和(1.23±0.29),P0.05]。结论: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包与心肌在心脏收缩期的动态变化,发现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可为缩窄心包炎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焦方磊  刘会云 《山东医药》2009,49(50):36-37
目的观察部分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部分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89例,其中6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血综合征1例,术中右心房破裂出血修补失败1例。均获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级者80例,Ⅱ级者9例。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体外循环辅助是预防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缩窄性心包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例缩窄性心包炎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并有50例正常志愿者心脏磁共振扫描对比、进而讨论了缩窄性心包炎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9.
83例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4年2月经手术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缩窄性心包炎患者83例。平均年龄35.5岁。②所有患者均存在上腔静脉系统压力升高的表现。③48.2%和9.6%的患者在住院前和入院时曾被误诊。④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者占96.4%。⑤病因:结核占79.5%,2000年以后非结核性病因有显著增加。⑥治疗:术后死亡率7.2%;出现术后并发症者占36.1%。接受手术治疗者65.1%出院时心功能有改善。⑦术后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术后心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手术方法,术后心功能,术前存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结论:注意上腔静脉系统压力的升高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结核仍然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双平面或多平面经食管超声了解缩窄性心包炎 (CP)患者的肺静脉血流 (PVF)特征及其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2 4例经超声或临床诊断为CP而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和 15例正常人的PVF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CP患者平静呼气末的PVF较正常显著减少 (P <0 .0 5或 <0 .0 1) ;与之相比 ,吸气时患者肺静脉前向性血流进一步显著减少 ,且以收缩期为著 (P <0 .0 1) ,而心房收缩期血流改变不显著。非CP患者的PVF较正常减少 (P <0 .0 5 ) ,但吸气时无显著改变。②依据M型及二维超声诊断C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 .5 %、87.5 % ,而结合吸气时收缩分数减少 >2 0 %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减少 >30 %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减少 >2 0 %诊断C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4 .1%、10 0 %。结论 :CP患者的PVF表现及吸气时的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 ,正确认识有助于CP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