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Chury-Strauss综合征(CSS)和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型坏死性新月体肾炎(NCGN)发病机制与ANCA相关,目前统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  相似文献   

2.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诱导缓解期急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主要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和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常累及中老年人。该病在上个世纪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病死率较高。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疗法使90%以上的患者显著缓解,大大改善了这类疾病的整体预后。但由于该类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统的紊乱,加之免疫抑制疗法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动的同时,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已成为近年来此类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在治疗该病的诱导缓解期更易发生各种感染。因此,在诱导缓解期积极控制疾病活动的同时,如何合理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已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广大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临床问题和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血管炎可以是继发性的,即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及全身性的类风湿病等;也可以是原发性的,即由不明原因所致免疫系统的不当反应而引起。原发性血管炎,根据炎症所累及的血管大小、组织病理表现和可能致病的原因分为大血管炎(如Takyasu's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中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小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Chury-Strauss综合征,Goodpasture's综合征,孤立性皮肤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Henochschonlein紫癜和冷凝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本文主要讨论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ressel vasculitis,AASV)。  相似文献   

4.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肾外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ressel vasculitis,AAS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坏死为特征,与ANCA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诱因较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根据1994年Chapel Hill会议关于系统性血管炎命名和定义,AASV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以及Chu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CSS)。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以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血清中存在针对靶抗原蛋白酶3(PR3)或髓过氧化物酶(MPO)的ANCA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特发性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有关AASV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致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血管炎伴或不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临床上常出现多系统受损。我国环核型ANCA(pANCA)相关小血管炎较多见,肾脏损害严重,预后差。在肾活检没有普及的基层医院,其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血清ANCA检测结果,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近8年收治的9例pANCA相关小血管炎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一类小血管炎,主要侵犯小血管,如小动脉、细动脉、毛细血管等,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密切相关,因而称之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韦格纳氏肉芽肿(WG)及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相关性血管炎(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是一组累及中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循环中存在ANCA为特征。AAV各分型临床表现多样,但在治疗干预方面基本类似。目前治疗主要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两个阶段,治疗更趋于个体化。由于缺乏基于儿童AAV的临床试验,其治疗方案通常根据医生的经验和成人研究数据外推。本文将简要描述儿童AAV发病机制、疾病活动度及损伤程度评估,重点介绍近年来儿童AAV在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韦格纳肉芽肿(WG)及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SS),均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关,故又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SV),目前治疗AASV的基本策略是应用皮质激素、嘌呤类抗代谢物和烷化剂来广泛地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6月检测并明确诊断的30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胞浆型ANCA(c-ANCA)阳性4例,3例识别蛋白酶3(PR3),1例识别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6例,均识别MPO。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以肾、肺受累为主。多数患者有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诱导缓解的缓解率为83.3%。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缺乏特异性,其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ANCA检测和病理活检综合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疗效,吗替麦考酚酯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较环磷酰胺毒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一类小血管炎,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的检出率很高,因而又称之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常见的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中国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检出率、主要的特异性靶抗原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近年来送检的820份不同患者的血清行IIF-ANCA检测,阳性血清则进一步经抗原特异性ELISA明确靶抗原,并探讨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的6个高度纯化的ANCA靶抗原包括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组蛋白酶G(CG)、乳铁蛋白(LF)和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结果43/820(5.2%)为IIF-ANCA阳性,其中36/820(4.4%)为原发性小血管炎。c-ANCA8例,其中7/8识别PR3,1例同时识别LF;p-ANCA28例,其中24例识别MPO,5例识别BPI,2例识别CG,1例识别LF,部分血清可同时识别二到三个不同的抗原。无1例血清识别HLE。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上多表现为多器官损害,肾、肺最易受累,肾脏病理呈活动性病变。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多有中重度贫血及明显的血沉快。结论ANCA相关小血管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主要的特异性靶抗原为MPO和PR3;临床呈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4.
Hiemstra TF,et al.JAMA,2010,304(21):2381-2388.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s)常见于韦格内肉芽肿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也称为ANCA相关的血管炎(AAV)。标准的治疗AAV的方法为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后,使用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以及逐渐减少的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ANCA阳性小血管炎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诊治的5例F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效果回顾。结果:5例病人中男1例,女4例;年龄11岁~39岁,平均26岁;服PTU时间3~36个月,4例有肾脏受累,3例肺部受累,其他如血液系统、皮肤、关节肌肉、眼鼻等均可受累。ANCA检测5例均识别MPO,ESR明显增快,CRP增高。肾活检1例新月体肾炎,1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1例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5例患者立即停服PTU,均应用免疫抑制荆,2例咯血合并感染者加用丙种球蛋白。5例患者随访7~4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ANCA检测阴性。结论:PTU可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及时停PTU,并予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诊断、治疗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1例MPA的临床、实验室、血清免疫学及影像学特点并复心相关资料。结果:MPA与免疫因素有关,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肺、关节等多脏器,肺受损是MPA早期主要表现之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监测为诊断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工具,髓过氧化物酶(MPO)为p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确诊及判断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结论:有典型的肺-肾综合征,加之pANCA( )(MPO100%),即使没有肾活检也可以确定MPA,确诊后,尽早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冲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994年美国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分类命名意见按受累血管的大小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和小血管炎。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艘A)、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ne,CSS)、过敏性紫癜、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这6种原发性小血管炎都可发生肾脏病变,但并非都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WG、MPA、CSS为ANCA.相关性原发性新月体肾炎中的寡免疫坏死性新月体肾炎为MPA限于肾脏表现者。因此,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WG、MPA,我国以MPA较为多见。但目前我国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水平在各地区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地区仍不能检测ANCA,误漏诊严重,治疗也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7例AASV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年龄(53.3±21.6)岁。(2)以发热、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为首发症状者17例(占100%);以肾衰竭为首发症状者8例(占47%);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为首发症状者4例(占23.5%)。(3)76.4%患者血沉(ESR)明显增快,64.7%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4)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中需要透析者11例(合并肺出血者4例),大量蛋白尿者8例,肉眼血尿者3例。(5)本组11例有活动病变者经治疗后,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2例脱离透析,其余4例维持血液透析,5例肾功能好转、蛋白尿及血尿明显减轻、病情稳定;其余6例中,3例未接受冲击诱导治疗,只给予血液透析治疗,3例自动出院。结论对中老年肾病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ESR增快,CRP升高,尤其是合并咯血的患者,应早期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蛋白酶3、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血管炎包括韦格内肉芽肿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多系统累及的自身免疫疾病,7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的累及。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环磷酰胺(CTX)加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CTX诱导治疗抗ANCA相关的血管炎在70%~90%的患者中是有效的,但CTX常引起较高的死亡率、以及白细胞减少、严重感染、肿瘤、卵巢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