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6例,Gamma钉固定组(C组)24例。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02±19)min,B组为(75±15)min,C组为(71±11)min;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A组为(501±134)ml,B组为(212±38)ml,C组为(198±31)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A组为(7±3)次,B组为(8±3)次,C组为(8±2)次;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83.78%,B组88.88%,C组87.50%。结论 Gamma钉具有手术耗时少、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选内固定方法;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动力髋螺钉操作简单,适宜应用于无严重骨质疏松的A1型和A2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2.
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4组在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角钢板组最差,PFNA组最好,DHS、Gamma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首选为PFNA,其次为Gamma钉或DHS,135°角钢板一般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DHS组(采用DHS治疗,33例)、PFNA组(采用PFNA治疗,32例)和PCCP组(采用PCCP治疗,25例).比较3组手术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5例)和DHS组(2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23/25;DHS组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2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方面与优于DHS组(P0.05)。结论 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疗效显著,但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61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了3种不同治疗方法:MTDHS组22例,DHS组20例,Gamma钉组19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8例获随访,时间8~19(13±2.8)个月,1例失访,2例死亡。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MT-DHS组83~91(89.75±4.05)分,DHS组69~80(76.36±5.27)分,Gamma钉组75~84(82.57±3.2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优于DHS组及Gamma钉组(P〈0.01)。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微创,组织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和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每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 与DHS相比,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安全、可靠,更有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取 PFLCP(64例)和 DHS(44例)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价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PFLCP 组(10.2±2.7)周,DHS 组(12.8±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疗效:PFLCP 组优良率92.18%,DHS 组优良率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螺钉松动、骨折移位、关节活动受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PFLCP 组6.25%,DHS 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骨膜剥离少,固定可靠,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小转子必须固定吗?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 讨论股骨转子问骨折伴小转子骨折是否需要固定。方法 回顾分析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其中股骨小转子固定仅2例,其余未行小转子骨折块固定。结果 术后至少随访1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效。结论如果DHS固定牢靠,不用螺钉固定股骨小转子,但强调在骨折愈合之前限制负重行走。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程  张立 《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309-3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9~65岁,平均57.3岁。结果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3.1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无髋内翻,髋螺钉切割、拔出或穿透股骨头现象。结论中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良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130°角度钢板、加压滑动鹅头钉及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以上三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3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功能优良率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结果Gamma钉组疗效最好,手术并发症少,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另两组。结论Gamma钉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此内固定物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更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8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结果]随访112例,平均时间16个月。其中DHS组45例:优29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88.9%;Gamma钉组31例:优2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8%;PFNA组36例:优29例,良6例,差1例。有序Iogistic回归,SPSS软件计算模型全局性的检验结果,P值=0.02,表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Goodness-of-Fit两个拟合优度检验结果,P值均0.05,表示模型拟和较好。相对于DHS组,Gamma钉组疗效的优良率优势是DHS组的exp(1.64)=5.1552倍,PFNA组疗效的优良率优势是DHS组的exp(0.864)=2.3726倍。结果表明,Gam-ma钉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有差异。[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使用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在2005年-2008年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Gamma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三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3年,57例股骨转子问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DHS和解剖锁定钢板及Gamma钉适用于稳定型骨折,均具有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则Gamma钉内固定要优于DHS及解剖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倒打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内固定的选择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顺德区伦教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符合纳入(行LISS或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随访时间≥12个月,影像学随访和临床检查完整)排除(随访时间少于12个月,影像学随访和临床检查不完整病例等)标准的患者分为倒打LISS组;共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73±16)岁和PFNA组:共36例,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74±10)岁。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显性失血、住院时长、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两组术前、出院时、出院后3、6、9、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采用卡方检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78例患者随访22(19,29)个月,平均手术显性失血、住院时长、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t=0.850,P<0.05)、手术切口长度PFNA组更短(t=-2.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倒打LISS及PFNA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具有更简单的操作步骤、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小的手术创伤,因而更适合病情复杂、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粗隆间骨折加压滑动鹅头钉、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5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265例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加压滑动鹅头钉组87例,锁定钢板组113例,髓内钉组65例.[结果]265例均获随访,时间16 ~36个月,平均24个月,优良率:加压滑动鹅头钉组91.9%,锁定钢板组94.7%,髓内钉组90.7%,术后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3种治疗方法以锁定钢板效果最佳,但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年龄、体质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1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方法,行加压中空螺钉(CLS)16例、动力髋螺钉(DHS)58例、动力髁螺钉(DCS)7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7年,平均32个月.加压中空螺钉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其他手术组(P<0.05),其余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仔细分析骨折类型,合理选用内固定,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取得满意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 初步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失败风险评估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4 月至2011年4 月, 四家医院收治的267 例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激素史、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分型等因素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性。通过手术风险评估表评分, 将患者分为手术失败低危风险组、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 比较各组内固定术后失败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67例患者中42 例患者治疗失败。患者高龄、糖尿病、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等危险因素与内固定失败相关, 而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烟酒史、激素应用史等因素与内固定失败无关。糖尿病史、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稳定性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OR 分别为3.76, 2.37 和2.74, 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主要集中在中、高危风险组。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以及糖尿病均为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对低危风险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以首选内固定治疗, 而对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患者建议谨慎选择内固定治疗, 对高龄、高危风险组患者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回顾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优缺点,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6例行内固定手术,其中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固定(DHS组)165例,男78例,女87例,年龄38~98岁;股骨近端解剖钢板(anatomic plate)固定(AP组)103例,男48例,女55例,年龄39~89岁;可膨胀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固定(PFN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1~92岁。根据Evans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分为I、II、III、IV型及逆粗隆间骨折共5型,各组病例数分别为DHS组(12、35、61、42、15),AP组(9、23、38、25、8),PFN组(6、13、21、13、5)。比较上述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DHS、AP和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组较DHS、AP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明显多。各组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膨胀股骨近端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假体置换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假体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中,8例采用股骨端特制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按照Harris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耗时约60~90min;无骨水泥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前疼痛症状消失,无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问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Harris评分:优5例,良2例,中1例。[结论]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假体置换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手术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