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双高"背景下,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适应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改革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托课程资源库和标准化课程,分专业实施教学活动,实施模块化教学。人体解剖学的分专业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了人体解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由实验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平台共同组成。实验教学资源库依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目标设计建设;网络平台基于ASP.NET架构下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人体解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可以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技能型高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设实践出发,阐述了加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建设,对缓解由于招生规模扩大、生物教学资源馈乏等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对提高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能更好地服务于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4.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与“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并列合称“三理一剖”,构成基础医学的不可动摇的支架和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招生规模的扩大,生物教学资源的馈乏日见突出,建立和完善人体解剖学资源库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积极进行校园网建设.目前本校初步形成了校园范围的网络教学环境.由此,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就成为网络教学的核心问题.建立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库可以将最好的教学资源、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最方便的授教途径以及最低廉的教学成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已成为网络时代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1]).而且,通过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并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笔者建设完成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应运而生。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就有了病理学。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学"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而"病理学"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对"病理学"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相似文献   

7.
王亮 《医学信息》2007,20(4):558-559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的差异所引发的异构平台互操作问题成为制约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与医学信息服务的瓶颈。而信息网格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领域的应用则为医学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医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目标的真正实现构筑了可靠的平台。基于信息网格的医院资源信息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检索服务,疾病的查询以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病理学Internet网站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病理学网站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在Internet上建立病理学网站的设计方案和方法。方法:(1)建设病理学网站的基本条件,(2)病理学网站的定位,(3)病理学网站要实现的主要功能,(4)网站的栏目设置。结果:实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建立了网站《病理学家》。网址:http://pathol.126.com/。本网站分为19个功能模块,包括新闻与信息、病理学论坛、网上读片会、病理咨询室、远程病理会诊、远程教育、Medline检索等。结论:就病理学网站建设的意义、栏目设置、网站管理维护、远程会诊等方面问题作了探讨。互联网站反映了本单位的形象,是面向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病理学组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大理学院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四次"乳腺疾病病理诊断研修班"于5月4~7日在云南大理成功召开。这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 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 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 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 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 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 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 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 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 加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 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 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