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种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8例初发T2DM患者双侧IMT,同时监测血压、体质指数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IMT增厚组与内膜正常组相比较,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收缩压亦明显增高,吸烟及大量饮酒者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指标组间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吸烟、饮酒为其危险因素。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等综合治疗对初发T2DM患者延缓动脉硬化有益。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A组即CAS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产生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较B组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LDL-C、IL-6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S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汤广锋  徐雯  李昉 《安徽医学》2014,(11):1506-15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54例)和非斑块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吸烟及高血压比例、糖尿病病程、IMT、LDL-C、TC、CRP及UA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水平与CAS形成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将294例T2DM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析T2DM患者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收缩压(SBP)、脉压、肌酐(Cr)、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51人主要为脑梗死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将所有受试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选,找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相关的因素.结果年龄及吸烟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06(OR = 1.08,95%CI 1.02-1.14)和0.01(OR = 5.09,95%CI 1.47-17.61);年龄、吸烟同样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06(ORn=n1.06,95%CI 1.06-1.11)和0.04(ORn= 2.97,95%CI 1.04-8.50),收缩压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P = 0.04 (OR = 1.03, 95%CI 1.00-1.05),舒张压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P = 0.04 (OR = 0.96, 95%CI 0.92-1.00).结论随年龄的增大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增加,吸烟者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比率高于不吸烟者;收缩压增加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增加,舒张压增加斑块患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润琳  王芳  王懿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58-135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上述因素使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斑块组年龄、病程、HbA1c、TC、TG、FIB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HbA1c、TC、TG、FIB均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颈动脉,并积极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组(A组)和粥样斑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糖、血脂、体质量、吸烟、使用调脂抗凝药物、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等临床情况.结果 B组病程长,PPG、HbA1C、TC、LDL-C、尿酸、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吸烟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药和抗血小板凝聚药使用情况不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患者病程、PPG、HbA1C、TC、LDL-C进入回归方程,与IMT成正相关,余变量与颈动脉硬化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综合控制血脂、血压、血糖,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6个社区常住人口中参加北京市《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的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282例)与增厚组(2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腰围、体重指数、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CIMT增厚组32例,CIMT正常组28例,另取4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IMT、HbA1c、UA及LDL-C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CIMT、HbA1c、U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CIMT增厚组较无CIMT增厚组HbA1c、UA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UA呈正相关。结论 HbA1c、UA是影响颈动脉CIMT的相关因素,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何煜  廖婷婷  黄龙  张琰  夏宁 《广西医学》2013,(5):551-553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分为两组:非颈动脉硬化(NCAS)组(CIMT<1.0 mm)36例,颈动脉硬化(CAS)组(CIMT≥1.0 mm伴或不伴斑块)53例,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Cys C、血肌酐、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等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CAS组的Cys C、年龄、HbA1 c、LDL-C、TG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及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 C、年龄、HbA1 c、LDL-C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CIMT≥1.0 mm 为切点,Cys C、HbA1 c 及LDL-C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34、0.615,Cys C曲线下面积最大(P均<0.05)。结论Cys C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14.
海静如 《广西医学》2012,34(1):13-1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90例,以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铜和血锌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将血铜和血锌水平与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和IMT值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组腰臀比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血压、血清FPG、HbA1c、HOMA-IR、TC、TG和LDL-C水平更高,而血清HDL-C水平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血铜水平、铜/锌比值和IMT值显著升高,而血锌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血铜水平与IMT、FPG和HbA1c呈正相关;而血锌水平与IMT、FPG和HbA1c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铜水平升高以及血锌水平降低可能是IMT增厚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晓妮  张永莉 《河北医学》2013,19(2):232-2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比例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30例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530例参与调查的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183例(34.5%),未合并抑郁症者347(65.5%)。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病程、并发症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情绪类型、社会关系在糖尿病伴抑郁症组和单纯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病程的长短、血糖的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的多少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根据CIMT<0.9mm将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A组,n=37)和CIMT增厚组(B组,n=27)。结果①A组患者年龄、收缩压、LN(LDL-c)、LN〔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舒张压、TG、TC、HDL-c以及日内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无明显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CIMT与年龄、LN(LDL-c)、LN(MODD)、SD相关,r值分别为:0.370(P=0.005)、0.325(P=0.009)、0.346(P=0.005)、0.251(P=0.04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LN(LDL-c)、LN(MODD)是CIMT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独立于HbA1c之外。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余江毅 《医学综述》2009,15(3):428-431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引起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通常相互关联,深入了解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代谢、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连娟  田瑞霞  祝文虎  王璨  任明磊 《安徽医学》2011,(10):1659-1662
目的 探讨动脉健康评估(AHP)技术定量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价值,以及影响CIMT的相关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HP技术对890名受检者(其中正常组472人,增厚组197人,斑块组221人)的CIMT进行自动测量,获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 CIMT - Mean)和颈动脉内—中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nkl e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e-medial thickness,IMT)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探讨ABI联合颈动脉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测量ABI和颈动脉IMT。根据ABI和颈动脉IMT的测量结果,评估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比。结果①ABI降低,冠心病(CHD)、脑血管病(CV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率显著增加。②颈动脉IMT增厚,CHD、CVD和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患病率显著增加。③随着ABI/IMT分值的增加,CHD和CVD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ABI和颈动脉IMT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测量较单独测量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1131T/C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154例T2DM患者和206例正常对照者ApoA5基因一1131T/C多态性.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ApoA5基因一1131T/C多态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721、0.279和0.760、0.240.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poA5基因-1131T/C位点基因型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纯合子患T2DM风险是TT纯合子的2.432倍(95%CI:1.081~5.473).T2DM组ApoA5基因一1131T/C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TC)基因型和CC基因型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高于竹基因型携带者(P<0.05).正常对照组T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较TT基因型携带者升高(P<0.05).T2DM组颈动脉IMT ApoA5基因-1131T/C位点CC基因型亚组较TT基因型亚组有增加趋势(P=0.08).结论 ApoA5基因-1131T/C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无相关性,但CC基因型患T2DM的风险增加.ApDA5基因-1131T/C多态性与正常对照及T2DM患者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增高有关,但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