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葎草中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探讨葎草中黄酮类单体成分对小鼠肺水清除率(AFC)的影响。方法葎草乙醇提取后,除色素,柱分离得单体成分,利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气管给药后,酶标仪测定肺内吸出液的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计算木犀草苷(LGL)和大波斯菊苷(AGL)影响下的小鼠在体AFC。结果葎草中的主要成分为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苷;二者均能促进AFC。结论葎草中的主要成分均可降低肺内的积水。  相似文献   

2.
陈再兴  孟舒  朱旭  王琳  孟繁浩 《中国药事》2011,25(6):547-549
目的测定葎草的根、茎、叶、叶柄不同部位所含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葎草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 C18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在0.05~0.4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大波斯菊苷在0.072~0.36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根与叶中主要含有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且叶中的含量最高。茎与叶柄中含有较多的其他成分。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葎草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测定。葎草的叶与其他部位应分别药用。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黄酮类成分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4):426-430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3)、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ol-3'-O-β-D-glucopyranoside(4)、山柰酚(kaempferol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3-甲基-山柰酚(3-methyl-kaempferol,7)、3-甲醚-山柰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methylether-kaempferol-7-O-β-D-glucoside,8)、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side9,)。结论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叶中的木犀草素(1)和木犀草苷(2),并考察两者含量随采摘时间的动态变化.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 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l和2在2.5~80 μg/ml和5.25~1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和99.9%,RSD为0.89%和1.06%.测定了不同月份采摘的忍冬叶中的1和2,结果显示1、2含量分别在11月(0.75 mg/g)和6月(6.05 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ci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me-thoxy-7-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ag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葎草Humulua scandens(Lour.) Mwrr.的鉴定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茎和叶的韧皮部有分泌道为首次发现。为正确鉴定葎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以及细胞内木犀草素对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抑制效果及进行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HL-60细胞内CK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 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活性(IC50=0.86μmol.L-1)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对细胞内CK2的作用效果要强于阳性对照TBB。酶动力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9μmol.L-1),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1μmol.L-1)。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乙腈-四氢呋喃(95∶5)为流动相A,0.4%磷酸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0~8 min为88%,8~10 min为80%,10~25 min为80%~75%;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和3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应用梯度洗脱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绿原酸浓度在10.18~162.8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木犀草苷浓度在2.01~20.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葎草Humulua scandens(Lour.)Mwrr.的鉴定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茎和叶的韧皮部有分泌道为首次发现。为正确鉴定葎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绒草中酚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1)、芹菜素(apigenin,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咖啡酸(caffeic acid,化合物6)、槲皮素(quercetin,7)、木犀草素(luteolin,8)、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9)、阿魏酸(feru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3、8首次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4%磷酸溶液-四氢呋喃-甲醇(79:11:1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木犀草苷进样量在0.86—427.4μ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日内精密度良好(RSD=1.2%);平均回收率(n=9)为100.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4-O-咖啡酰基-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I)。结论I,II和III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葎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单糖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方法葎草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组品(HSW),经脱蛋白、透析、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层析进行纯化,纯化多糖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粗多糖主要含HSW 1、HSW 2、HSW 3、HSW 4四个组分。结论各组分经高效凝胶色谱、薄层层析、气相色谱等分析得知:HSW 1由葡萄糖(G lu)、半乳糖(G 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0∶0.21,HSW 2~3均由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 ra)、甘露糖(M an)、葡萄糖(G lu)、半乳糖(G al),其摩尔比分别是0.73∶0.99∶0.69∶0.80∶1.00及0.51∶0.31∶0.48∶1.00∶0.45,HSW 4主要由甘露糖(M an)、葡萄糖(G lu)、半乳糖(G al),其摩尔比1∶0.42,为草多糖更深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海燕  雷丽萍  张成 《安徽医药》2012,(9):1261-1262
目的建立飞廉药材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 Kromasil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 1%冰醋酸溶液(31∶69)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50nm.结果木犀草苷峰与其它峰分离良好,在0.0193~0.96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5.8%,RSD=3.1%(n=6).结论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飞廉中的木犀草苷进行定量控制,达到控制药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对赶黄草95%(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与结论从赶黄草95%(体积分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葎草分离纯化出多糖HSW2,研究其组成及初步结构.方法 葎草经水提醇沉、脱蛋白、透析,D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洗脱得纯化多糖HSW2;采用紫外、高效液相、气相、红外、核磁共振等色谱分析其组成及初步结构.结果 HSW2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0.73:0.99:0.69:0.80:1.00分子量约为5.6×104Dal,糖环以β型吡喃糖为主,并有甲基、酰氨基、酯酰基等.结论 分析了葎草多糖HSW2的初步结构,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杜虹花中木犀草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英 《中国药业》2013,22(17):41-43
目的 研究杜虹花中木犀草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苷含量,比较提取效果.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3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不同部位(花、叶和茎)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应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5mL·L-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按1∶9梯度洗脱至3∶7;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木犀草苷存在于金银花的花、叶和茎中,随着花的成熟,花中含量逐渐提高,叶和茎中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毛颐晴 《中国药师》2016,(4):783-78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佛耳草中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和36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在0.0410.821μg、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0.1272.549μg、槲皮素在0.0200.411μg、木犀草素在0.0400.80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1%,97.51%,98.29%,98.73%,RSD分别为1.19%,1.52%,1.22%,1.47%。结论:该法简便,重复性好,各成分分离良好,可用于佛耳草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