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骧 《中华内科杂志》1992,31(10):597-598
  相似文献   

2.
Dibi.  R.  胡琛 《心血管病学进展》1989,10(4):49-51
治疗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当今已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已被应用多年的所谓“第一代”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及双异丙毗胺,(Disopyramrde),药效学和药动学现已清楚。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2年来批准的“第二代”抗心律失常药,如室安卡因(T■ocainde)、慢心律(Mexiletine)、氟卡胺(Flecainide)、胺碘酮(Amiodarone)及英卡胺(Encainide)等,许多重要问题尚待最后澄清.一般原则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应确定病因及诱因,然后作特效治疗.例如缺血、缺  相似文献   

3.
正确评价和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 ,已是心血管专科医师和内科医师每天诊疗工作遇到必须处理的问题。近年来 ,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不少进展 ,主要在非药物治疗方面 ,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非药物治疗可以解决一部分心律失常的治疗 ,但是大部分心律失常还需用药物治疗。应该承认 ,近 2 0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品种发展甚少 ,不少新品种由于安全性的原因而开发受限制。近 5年来上市的新药仅有伊布利特、多非利特 ,以针对房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用途。因此 ,抗心律失…  相似文献   

4.
抗室性心律失常指征: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定义罗晓颖摘译戚文航校JoelMerganroth,MD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I)报导了一项惊人结果:耐受性好、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样与心律失常病死率增高有关,于是,评价这种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比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扑动 (室扑 )与心室颤动 (室颤 )等。由于室扑与室颤的治疗多在心肺复苏中讲述 ,本文只介绍室早与室速在循证医学广泛开展的今天应如何治疗。1 室早与室速的分类与危险分层室早与室速有多种分类方法。为便于治疗 ,以下分类较为适用 :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 ;②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器质性心脏病。后者又分为单形性 (QRS形态基本一致 )和多形性 (QRS形态多变 )两种。为了正确诊治室性心律失常 ,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 ,才能及时作出治疗决策。根据危险…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康加尔多联合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1例经Ⅰ类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者,27例获满意控制。总有效率达87.1%,室早平均减少187次/小时(P<0.0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减小(P<0.01),射血分数增加(P<0.01)。提示康加尔多联合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控制难治性室性早搏,使用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普遍重视。为了探讨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 995~ 1 999年 1 1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 995~ 1 999年收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 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6~ 72(53.5± 1 6.9)岁 ,室性期前收缩 (PVD) 8例 [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 5例 ],VT 1例 ,心房颤动(AF) 2例。其中冠心病 3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ARVD)、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各 1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5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选用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稍作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贾友宏综述朱兆仪审校由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及对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仍缺乏高选择性和特异性的药物[1],对药物分类的界限也不很明确[2]。对部分难治性心律失常,数个单一药达不到疗效或因剂量过大,患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非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现结合有关文献及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1.硫酸镁:硫酸镁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为:①镁是心肌细胞ATP酶的激活剂,该酶可使钾内流增加,并防止细胞内钾外移,有助于稳定心肌第4相动作电位,从而控制异位激动。②镁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O相除极最大上升速度增加,传导加速,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并发症和死亡预兆.梗塞后1年内心脏性死亡危险,与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正相关.因而,越是恶性心律失常,越需要积极治疗.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预防血流动力学恶化和心脏猝死,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法的主要问题是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负性肌力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多见于治疗早期,一般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是发挥有益的协同作用,避免毒副作用相加的关键。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外联合应用抗心素失常药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用药时参与和深入研究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探讨非侵入性方法评价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是临床心电生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评述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胡大一许玉韵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的一级预防对象即是临床上尚未发生过此类心律失常的病人。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的病人如无使用β-受体阻断剂的...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以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性心律失常(VA)引起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同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及 VA 类型有关。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的中期结果并未显示英卡胺和氟卡胺长期抑制可能致命的 VA 可减少心脏性死亡。在该试验得出最终结论或进行其它类似的大规模研究之前,不应认为任何一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被安全地用于可能恶性的 VA 而且期望能够预防猝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缩述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率,发生机理,识方法及处理原则,对临床正确运用抗心律失常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博 《山东医药》1989,29(9):43-45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总被引:481,自引:5,他引:481  
199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制订了心律失常的临床对策 ,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3年第 1期[1] ,至今历时 8年。在此期间 ,心律失常治疗取得明显进展。不少新药面世 ,并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重新评价了原有药物。结果表明 ,有无器质性疾病、心脏病的性质和心功能状态等 ,都能影响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 ,室上性和一些室性心律失常可被射频消融治愈。近年来 ,国内有关的专业学会制订了起搏治疗、消融治疗等指南或建议 ,至今仍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反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