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力髋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行动力髋螺钉 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4月-2年,优良率84.2%。结论 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是一种值得信 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两种内固定物对不同类型骨折的固定效果,探讨其最佳适应范围,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18例患者119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按AO分型,对采用DHS、DCS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2型48侧,DHS固定28侧,DCS固定20侧,其中DHS固定者6侧发生主钉切出和髋内翻,4侧内固定松动;A3型36侧,DHS固定16侧,DCS固定20侧,其中DHS固定者4侧发生主钉切出和髋内翻,4侧内固定松动;DCS固定者均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A2型、A3型以DCS固定者疗效较好,DHS固定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疗效,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其发病率占四肢骨折的3.51%,常因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骨折类型,骨质情况,治疗方法的不同,其预后及治疗结果差异也较大[1]。近年来倾向于积极手术治疗。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7岁,平均59.2岁。均为新鲜骨折,65岁以上占77.3%。受伤原因,摔伤18例,车祸伤8例,砸伤9例。骨折按Kyle和Ever's分型,其中2型13例,3型10例,4型12例,术前所有病例均摄骨盆X线片和患髋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移位情况、股骨小转子骨折情况。1.2术前准备患者入院以后即摄X线胸片,进行心电图、腹部肝、脾、肾B超及心脏B超和一系列生化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对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应尽早手术,并发脑梗死患者应行头颅CT检查,避免在急性期手术。高血压患者、血糖高者请内科会诊进行相应治疗。术前常规备血200~400mL。1.3治疗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全麻,骨科牵引床上牵引,C臂X光机透视监控下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46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患髋关节评价优良率95.7%。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1月用DHS治疗的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按照Evans标准分类:Ⅱ型6例,Ⅲ型14例,Ⅳ型3例,23例全部例得到随访,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无感染,疗效评分优良率95.7%。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DHS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平均2年6个月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中2例出现髋螺钉自股骨头上方穿出,余51例维持复位满意,骨折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功能恢复结果优良。结论 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注意髋螺钉穿入位置。小粗隆骨折移位的患者应复位并固定小粗隆,对不稳定骨折应保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避免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8.
覃平  覃延立  韦伟民 《广西医学》2009,31(11):1653-1655
目的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结果本组63例,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2月,平均5个月。优42例,良18倒,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准确、用时少、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的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6~24个月随访骨折均临床愈合.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按Evans分类: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3例.均实施DHS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双下肢功能评分判定疗效,优良率达91.3%.结论 DHS内固定较传统治疗方法有复位好、内固定牢靠、下地早、恢复快等优点,兼具动力性加压与静力性加压双重作用,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焦杰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68-1270,127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这2种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显著,与DHS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DHS内固定相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早日下地负重锻炼,尽可能地使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水平,大幅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各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应用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内固定进行治疗,设立为A组。29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进行治疗,设立为B组。26例应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设立为C组,对比分析各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并发症以及对Harris评分的影响。结果A组手术用时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且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患者卧床时间最短、术后临床愈合快。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7.324,P〈0.05)、C组(χ2=5.6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年,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DHS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Harris评分优良率高,对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同时植骨。结果21例中优14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2%。经1~3年随访,21例骨折愈合,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s,DHS )联合骨水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治疗高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根据髋关节功能情况,对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Harri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动力髋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力髋内固定组并发2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0.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并发1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5.0%。动力髋内固定组 Harris 评分(91.8±6.1)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2.5±5.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力髋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各具优势,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孙卓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66-16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月分别采用DHS和ALP治疗并得到随访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3(平均16.0)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ALP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螺钉拔出2例,髋内翻3例,肢体短缩2例,优良率71.9%;ALP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1例,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1例,优良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ALP的临床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A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术,B组24例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2例患者全部获得1~4年(平均2.5年)随访.DHS组(A组)出现螺钉松动1例,股骨头切割1例,髋内翻2例,肺部感染3例,优良率达76.3%;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组)出现髋部疼痛1例,无假体松动及肺部感染,优良率达83.3%.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较DHS组病人能较早下地活动(P<0.01).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与DHS相比,固定更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6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前合并症、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除1例因肺炎心衰死亡外,余44例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结果优84.1%,良11.4%,差4.5%。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病死率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DHS及PFNA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2012年收治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各21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且以RPFNA组占优势。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与DHS比较,PFNA能够通过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j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骨科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PFNA组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DHS组48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DHS组(P<0.0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2.08%)明显高于DHS组的29.17%,Z=-2.597,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术式符合现代医学微创原则和生物学力学要求,其抗旋髓内钉系统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早期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适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