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Mc Farland及Osborne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2月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Mc Farland及Osborne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8例股骨头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岁。入院时主要症状:髋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5 d。X线片及CT片示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所有患者急诊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整复复位(Allis法),复位成功后给予骨牵引。术后采用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及CT提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既能够不破坏股骨头残存血供、又能够充分显露髋臼和股骨头,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樊政炎  罗政强 《骨科》2017,8(3):223-226,24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骨科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应用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治疗的12例股骨头骨折病人,其中PipkinⅠ型5例、Ⅱ型7例,收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病人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病人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为52.0~85.5 min,平均为67.3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380.0 ml,平均为262.0 ml;住院时间为8~20 d,平均为13 d;随访时间为18~54个月,平均为24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2~17周,平均为15周,无股骨头坏死、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其中1例PipkinⅡ型病人因骨折粉碎较重合并软骨面损伤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关节炎.根据髋关节Harris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小,对股骨头的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适用于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3.
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估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按Sanders分类法进行骨折分类。采用延长的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本组优17侧,良19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92.3%。结论:采用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8 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2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 个月.术后1、3、6、12 个月的膝关节总伸屈度数分别为80°~120°(平均105.0°)、95°~135°(平均120.3°)、90°~135°(平均119.1°)、110°~135°(平均127.3°).术后12 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6~97 分,平均92.1 分.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 评分标准:优19 例、良7 例、可2 例,优良率93%.未见关节面塌陷、膝关节内外翻及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最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相似文献   

8.
前后入路治疗Pipkin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ipkin骨折是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颈骨折,近年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多,此类患者呈增多趋势.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应用前后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缝匠肌骨瓣植人术治疗11例青壮年Pipkin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Pipkin骨折是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颈骨折,近年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多,此类患者呈增多趋势。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应用前后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缝匠肌骨瓣植入术治疗11例青壮年Pipkin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8~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HSS膝关节评分67~96分。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特殊类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采用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的1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20 ~ 58岁,平均39岁.全部患者均为单侧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3d开始在床上进行膝、踝关节无负重功能锻炼及下肢肌力训练.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90 min,平均70.6 min.未发生伤口感染、栓塞、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获6~10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平均术后6周X线片可见骨痂出现,无骨不连、伤口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小腿肌部分萎缩(最粗处周径较健侧缩小0.4~0.8 cm),随访过程中无患者诉膝关节疼痛.Lysholm膝关节评分中疼痛评分为21 ~ 25分,平均23.8分;总评分为82 ~ 93分,平均89分.结论 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术中对胫骨干多段骨折及近干骺端骨折的复位、固定操作简单,是治疗特殊类型胫骨骨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6例,女47例;年龄63~97岁,平均80.6岁.骨折按AO分型:31A2型64例,31A3型9例;按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16例,Ⅲ型42例.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资料,通过牵引、内旋、后侧支撑及撬拨等方法进行闭合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PFNA进行内固定.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 结果 55例(75.3%)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7 4个月)随访,18例患者失访(包括9例死亡患者).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可12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平均8周(6~16周)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及断钉发生,其中2例因术后摔倒致主钉远端股骨干骨折,二期行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34例,良16例,中5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复位技巧来纠正内翻移位、向后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顺利地应用PFNA进行徽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5例,女12例;左侧13例,右侧1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5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标准分型:IA型4例,IB型6例,HA型8例,ⅡB型7例.Ⅲ型2例.11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2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4d(1~9 d).所有患者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骨折愈合、X线片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56±12)min(35~126 min),失血量平均为(176±42 mL)(115~440 mL).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个月(5~11个月)随访,1例术后2个月死亡.26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9±0.7)个月(2~6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优9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9%.术后92.6%的患者在短期内疼痛缓解.3例出现头颈部短缩,无髋内翻、骨干骨折和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各类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DHS在股骨头的位置、尖顶距、X线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比较不同类型骨折(按AO/OTA 31-A1、31-A2、31-A3不同分型分为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98例患者中有170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7个月(8-121个月).术中并发症5例,术后并发症1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Zuckerman等的髋部骨折专用评分标准:优130例,良30例,较差2例,差8例,优良率为94.1%.各组除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X线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是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在不稳定型骨折中,如术后管理得当亦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到2009年12月采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5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平均年龄79.3岁(60~95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分型:均为顺转子间骨折,其中ⅠA型2例,ⅠB型7例;ⅡA型4例,ⅡB型18例;Ⅲ型22例.记录并对比患者伤前及术后6个月SF36量表评分,对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5.7%).51例患者3个月内获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5±0.8)周.1例术后6周出现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行螺钉位置调整术后12周获骨折愈合.伤前SF36量表评分平均为(106.0±16.1)分,术后6个月平均为(102.3±1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247).61.5%(32/52)的患者(获随访53例,去掉术后14 d死亡1例)SF36量表评分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 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固定术可用于治疗粉碎、复杂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设计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征,能有效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周中  熊进  江宁  谢林  黄海涛  陶永飞 《中国骨伤》2010,23(5):340-34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62岁.入院距受伤时间1~49 h,平均4 h.按Evans-Jensen骨折分类标准,ⅠA型4例,ⅠB型24例,ⅡA型13例,ⅡB型22例,Ⅲ型11例,Ⅳ型反斜形骨折4例.按AO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凡出现股骨头切割、尾钉退出、髋内翻、螺钉松动、加压钉滑出套筒、大转子骨折移位均属失败,对其中失败的12例进行分类、归纳,分别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7年,平均36个月.12例失败,其中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4例、髋内翻1例、加压钉滑出套筒2例、螺钉松动2例、尾钉外移2例、大转子骨折移位1例.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患者骨骼的质量、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不稳定型(Russell-Taylor分型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5例;年龄为32~ 87岁,平均53.4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髓内钉组34例,髓外内固定组31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2 ~ 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7.9±19.0) min]较髓外内固定组[(79.8±22.4) min]短,术中出血量[(112.6±63.4) mL]较髓外内固定组[(178.5±97.5)mL]少,骨折愈合时间[(21.0±6.5)周]较髓外内固定组[(28.0±8.7)周]短,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3.4±8.1)分]较髓外内固定组[(79.2±7.4)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均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者,改为髓内钉固定后骨折获愈合;2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其中髓外内固定组1例,髓内钉组1例. 结论 髓内钉较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Femoral head fractures occur almost exclusively as a result of a traumatic hip dislocation. Treatment is typically an emergency and includes the reduction of the dislocated hip under anesthesia. As a rule, the earlier the reduction, the better the outcom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head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most young patients. In some selected cases when there is a very small fragment located in the region below the fovea, removal should be indicated.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those who experience severe femoral head impaction, it is preferable to perform a total hip replacement. Despite optimal management,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femoral head fractures may reach as high as 50%.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revie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9.
姬钢  柏龙文  郭春阳 《中国骨伤》2004,17(2):103-104
髋关节后脱位常伴髋臼后壁骨折,处理不当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者甚至影响髋关节功能。早期确诊、及时恰当地治疗则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克氏针加强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2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AO 31.A1-A2)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PCCP组和DHS组,PCCP组53例,男10例,女43例;平均年龄78.2岁;AO分型:A1型37例,A2型16例.DHS组45例,男7例,女38例;平均年龄75.4岁;AO分型:A1型28例,A2型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 PCCP组有2例失访,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6个月(8~24个月)随访;DHS组有3例失访,4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2个月(10~26个月)随访.PCCP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明显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末出现感染、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股骨头螺钉切割、松动移位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与DHS比较,PC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剥离肌肉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及患者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 as compar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DHS) .Methods We randomised 98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O31.A1-A2) to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either the PCCP or DHS and followed them post-operatively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0.There were 53 cases in the PCCP group and 45 in the DHS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the last Harris score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 In the PCCP group 51 cases obtained a mean follow-up of 11.6 months (range, 8 to 24) and 2 were lost to the follow-up.In the DHS group 42 cases obtained a mean follow-up of 14.2 months (range, 10 to 26) and 3 were lost to the follow-up.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less blood loss and higher Harris scores were achieved in the PCCP group than in the DHS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CCP technique can result in a lower blood loss,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fewer impla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comparable surgery time than the DH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