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群体伤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 对昆明市2007年3人以上突发群体伤事件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昆明市2007年院前急救424起突发群体伤事件,其中交通事故203起(47.9%)、群体斗殴173起(40.8%)、食物中毒22起(5.2%)、一氧化碳中毒7起(1.7%)、其他群体伤19起(4.5%),病例总数1672例,死亡病例26例,群体伤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结论 昆明市2007年院前急救的突发群体伤事件以交通事故、群体斗殴为主,必须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方法,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现代医学一个新的重分支,是指接到求救报警信息后把急救措施送到伤病人身边的救治。而社区院前急救是指伤、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各种情况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在当地获得最及时有效的初步医疗救护,是院前急救的重组成部分和必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12年16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急救组),分析其受伤至救治时间、有效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伤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与60例未经院前急救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对比(对照组)。结果急救组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受伤至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多器官衰竭、应激性溃疡、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预后良好和中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植物人状态和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的病情发展较快,院前急救可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并增加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突发性群体多发伤院内急救存活率。方法 对我院2001-01/2003-01抢救突发性群体多发伤12起共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急救存活93例(86、1%),死亡15例(13.9%),早期漏诊8例(7、4%)。结论 群体多发伤院内急救应以急诊创伤外科为核心,ICU及相关专业及时介入,快速评估、分类救治,加强创伤专业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院前急救中的创伤休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在院前急救中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方法 符合休克诊断标准者纳入研究范围,对其进行现场救治后评估,并追踪现场救治对入院后治疗的影响。结果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脱险率低,院内的成功率、脱险率较高,病种统计中交通伤最多,休克发生率最高者为血管损伤,年龄段以20~29岁最多。结论 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应以治疗失血性休克为主,早期及时止血、适量补液,对病人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及时地转送至医院,能为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内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严重多发车祸伤逐年递增。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伤数百万。院前急救与转运是有效降低伤亡及致残的重要一环。如果在创伤1h内,能够按照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方案迅速得到伤情评估和复苏,并获得实质性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救治成功。因此,创伤后1h也被称为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机”,院前急救与转运就是争取缩短占据创伤后1h的黄金时间。为进一步救治病人,提供一种链式的救治服务,成为生命安全绿色通道的第一站。提高院前急救与转运水平,无疑就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现将近年我院院前急救与转运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中大批伤病患者院前急救程序,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院前急救伤病患者175例,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启动院前急救程序,对其实施有效救治,观察效果。结果所有伤病患者中存活165例(94.29%),死亡10例(5.71%)。死亡患者中,当场死亡5例(50.00%);转送途中死亡2例(20.00%),为多发伤合并失血休克患者;院内死亡3例(30.00%),其中2例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例为胸腹联合伤。结论突发事件中伤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伤因复杂、伤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为医师诊治提供参考,使院前疾病抢救成功率提高。方法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5例的院前急救资料,分析医护人员采取的电话急救与抵达发病现场后,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通过院前急救后,本组55例患者均及时转回医院接受进一步医治,15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52.73%,30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96.3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重视院前急救流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且转运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颅脑创伤(TBI)是常见急重症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居各类创伤之首。 1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TBI救治的起始环节,包括现场救治及患者转运。现场救治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及血压平稳,并行必要的颈部及肢体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CPA)患者院前急救程序和措施,分析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因素,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由我市120急救中心接诊的87例AMI并CPA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为16.1%.院前救治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的心肺复苏、年龄、早期气管插管、及时电击除颤等(P<0.05).结论:急救常识的普及、完善的急救网络配置、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可提高AMI并CPA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致成人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救治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交通事故致急性呼吸窘迫征病例1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伤员144例。其中死亡病人28例,死亡率19.44%,死于原发性损伤10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广泛的心脏挫伤和肺挫伤。死于继发性损伤18例,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和重症感染。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创伤救治团队是提高救治率的前提。快速诊断,及早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正确使用呼吸机,积极改善胃肠功能,积极控制原发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群体性急性、慢性中毒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作为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中毒与解救知识,提高处理群体中毒事件的能力。1群体中毒的概念、原因及特点群体中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因食入或吸入特定有毒物质后,同时或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症状、体征者称群体中毒。其常见于食物中毒、生产性毒物中毒、生产中的意外事故、恶性投毒事件以及救治群体中毒患者时发生的医源性药物中毒等。群体中毒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紧迫性、共同性、艰巨性的特点。因此,国家卫生部应急办公室要求重特大中毒事件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我科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资料,总结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1例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45例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时间10~35min,平均(15.3±7.4)min;转运途中无病情加重或死亡患者,45例全部安全回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通过出诊、现场急救护理和转运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抢救急而有序,忙而不乱,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左心衰竭患者的无效治疗期,提高了急救成功率,为后期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与预防,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92例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病情较轻者就地处理,23例现场死亡,61例患者病情稳定送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公众推广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普及用电知识,预防电击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接诊的1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经合理院前急救死亡率大幅降低,为院内救治创造有利条件。结论院前急救中快速有效的诊断,严密监测体征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和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院前救治的463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3例昏迷患者的病因以脑血管意外最多,其次是中毒、严重创伤、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经院前救治后,病情好转180例(38.9%),稳定236例(51.0%),恶化29例(6.3%),现场死亡13例,途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3.9%。结论迅速准确判断昏迷的病因,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急诊接收的2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41例(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观察组1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观察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和延续抢救情况,比较两组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转运成功率对比无意义(P0.05);对照组现场急救死亡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率、转运死亡率以及进ICU/专科病房2h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抢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争夺宝贵时间,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效果更佳,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程序标准化构想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已建立的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网络系统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在实施院前急救过程中程序标准化的问题,指出院前急救程序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去实现院前急救标准化程序。以期提高中国院前急救的水平,提高医疗救治体系能力,减少和规避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曲雷 《山东医药》2010,50(24):65-66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00例患者,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做出急救诊断;实验组240例患者,主要依据创伤评分做出急救诊断。对比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及延续抢救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现场急救成功、转运成功、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现场急救死亡、转运死亡、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及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 h内死亡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创伤评分方法在现场尽快明确了急救诊断,保证了后续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43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前急救过程和安全转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经急救车接入的患者中有1例重症患者死亡,自行送入者死亡2例(因家属途中搬运错误导致脑疝形成1例,因呕吐物窒息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1例)。结论急救人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判断和明确的诊断,并进行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救治,采取正确的转运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成功抢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