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及脑脊液S100β的影响。方法:Pu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全脑缺血模型: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脑缺血再灌注组(n=12)、吗啡预处理组(n=12)。脑缺血8min,再灌注48h后,每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剩余6只大鼠于枕骨大孔抽脑脊液后立即断头取脑,干湿称重法测量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S100β蛋白含量。结果: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受损的病理学改变显著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吗啡预处理组脑含水量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不同脑温对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36只雄性远交系(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常温(37~38℃)、亚低温(31~32℃)、高温(41~42℃)和对照组,每组9只。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改良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ulsinelli法)。凋亡细胞的检测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地高辛标记的脱氧三磷酸腺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结果常温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锥体细胞密度下降;亚低温组较常温组脑缺血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增加(P<0.01);脑缺血后高温组则使锥体细胞密度进一步下降(P<0.01)。常温脑缺血再灌注后48~72h,大脑皮质和海马可见到凋亡细胞,亚低温组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密度明显减少,高温则使锥体细胞凋亡密度增加。结论脑缺血后即时开始亚低温可减少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脑缺血后高温则加剧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变化及意义.方法 93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mNGF,18μg肌注,1日1次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三组疗程均为7d,D组31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A、B、C组缺氧血性脑病患儿的NSE及S100B蛋白浓度在入院后第6、24、72h、7d均较D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在入院后第24h NSE及S100B蛋白浓度均达到高峰,随着时间逐渐降低;A、B组患儿的NSE及S100B蛋白浓度较仅常规治疗的C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有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mNGF联合亚低温治疗的A组与使用亚低温治疗的B组患儿的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浓度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均有减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NGF联合亚低温及单独使用亚低温治疗均能够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浓度,都具有脑保护作用,但mNGF联合亚低温治疗,其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浓度较单独使用亚低温治疗患儿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总提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皮质、海马MPO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用药组脑皮质中NF—κB p65、ICAM-1、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判断:NF—KBp65免疫组化切片用Spot Advanced显微摄像系统摄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龙眼参(LYS)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0只Wistar♂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LYS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60min后行手术,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LYS多糖对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Bcb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LYS多糖能够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增加脑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P〈0.01或P〈0.05),并减轻皮层神经细胞水肿。结论:龙眼参多糖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MWH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于再灌注前5min尾静脉注射LMWH,1.5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各组缺血90min再灌注3、6、12、24、48h点NF-κB p65表达、MPO活性变化,并进行脑含水量检测、TI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假手术组及IR组的未缺血侧大脑半球可见少量NF—κBp65表达于胞质,再灌注后NF-κB p65表达发生核移位,于胞核表达增加,再灌注12h达高峰;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能减少NF-κB p65的核移位(P〈0.05);②再灌注12h后,MPO活性升高,于24h达到高峰;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能减少MPO活性(P〈0.05);③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脑含水量较IR组减少,脑梗死体积较IR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MWH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IR组;⑤假手术组、IR组和LMWH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胛)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NF-xB活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反应级联反应。LMW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NF-κB p65活化和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且对凝血指标胛和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5h再灌注24h。法舒地尔术前腹腔注射给药15mg/kg,术后12h再次给药。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伊文思兰法(EB)测定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抽提物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缺陷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的含水量、EB含量及MPO活性;显著抑制ICAM-1、VCAM-1、IL-8和MCP-1蛋白的表达;降低NF-κB 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核抽提物中NF-κB p65的蛋白量(P〈0.05vsMCAO组)。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NF-κBp65的活化,进而抑制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Fa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A组),每组8只。IR组和EDA组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H组栓线只进入颈外动脉。EDA组于再灌注前30min和再灌注12h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SH组和IR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取血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取脑组织检测缺血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于再灌注3h和24h,参照Zealonga五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血清SOD活力降低(P〈0.01),IR组SOD活力低于EDA组(P〈0.01)。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时血清MDA含量升高(P〈0.01);IR组MDA含量高于EDA组(P〈0.05)。SH组脑组织无或仅有少量细胞Fas表达呈阳性,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均有大量Fas表达;EDA组平均灰度值较IR组大(P〈0.01)。SH组脑组织仅有少量凋亡细胞,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可见大量凋亡神经细胞;EDA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少(P〈0.01)。SH组各时点无神经损伤症状,再灌注3h,IR组与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24h,与IR组比较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大脑皮层半暗带Fas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依达拉奉可保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层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为一种假定的血管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本研究探讨外源性H2S,即外源性假定的EDH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行为功能、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学改变。结果: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i.v.)0.195、0.390、0.780mg/kg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脑含水量,显著地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脑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论:NaHS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提示外源性ED-HF(H2S)有抗脑缺血再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对大鼠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颈内动脉的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NSI)组和颈内动脉的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CSI)组。再灌注48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学指标;再灌注24h,48h后,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再灌注开始后与INSI组比较,ICSI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以及神经行为学评分。而在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ICSI组中的观察指标均低于INSI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INSI比较,ICSI可以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缓解行为学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连芳  金夏  梁孟秋  郑小兰  徐国海 《江西医药》2014,(4):293-295,318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罗格列酮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IL-32)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缺血前IgG抗体预处理组(IgG+I/R组,n=20)和缺血前IL-32抗体预处理组(Anti-IL-32+I/R组,n=20)。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3h、6h、12h、24h分别处死大鼠收集血样和肾脏样本,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32、TNF-α、IL-1β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1、血清Cr、BUN浓度,I/R、IgG+I/R组均显著升高(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清IL-32、TNF-α、IL-1β水平,I/R、IgG+I/R组均显著升高(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肾组织MPO活性,I/R、IgG+I/R组显著增强(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32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大鼠血清中高表达,阻断IL-32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ADLE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与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18002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n=10):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n=10):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后再灌注120min;DADLE处理组分为DADLE2mg/kg组(A,n=10)、DADLE3mg/kg组(B,n=10)和DADLE5mg/kg组(C,n=10):在FR组的基础上于再灌注前经颈外静脉注射DADLE。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l区神经元病理变化情况,westernblot测其脑组织内非磷酸化ERK与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状况。结果Sham组ERK与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ADLE处理组与I/R组相比,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其中B组、C组ERK与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C组之间ERK、P-ERK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明显上调,DADLE可以通过增加ERK的活化而达到降低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发挥脑保护的作用;同时,该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和有“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附注射液后处理组(SF/IPO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光镜下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加重,肺组织W/D明显增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SF/IPO组及IPO组肺组织病变减轻,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IPO组比较,以SF/IP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后处理对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经典的缺血后处理比较,是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临床应用的减轻再灌注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肺损伤的信号机制。方法 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采用活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阻断LAD45min后再灌注3h;S组缝合针仅穿过LAD下方,不结扎。分别于实验结束时放血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和血清;进而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C组CK-MB和PPI明显升高;同时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增加。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共28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同期入选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6及IL-10在伤后第1、3、5天的动态变化。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调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伍火志  张浩  袁茂溪  袁江 《安徽医药》2013,17(6):929-93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血管内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只)和卡托普利后处理组(CAP组,n=8只)。I/R组阻断左肺门1 h后,恢复通气再灌注1 h。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通气及灌注2 h。CAP组于再灌注前20 min腹腔注射卡托普利(10 mg.kg-1)行药物后处理,恢复通气再灌注1 h。留取静脉血及左侧肺组织,分别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ACE mRNA的表达量及静脉血中ET-1的含量,测肺湿/干重比(W/D)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AP组肺组织MPO、MDA的含量及ACE mRNA的表达量、血清ET-1含量及肺W/D明显低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中SOD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形态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卡托普利后处理可以明显减轻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组织中ACE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浩 《中国药房》2010,(45):4246-4248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前列腺素E1(PGE1)高、中、低剂量组(20、10、5μg·kg-1);假手术组和I/R组给予0.5mL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h后建立肺IRI模型,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提取标本。检测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W/D、MDA、MPO和NF-κ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GE1中、高剂量组肺W/D、MDA、MPO和NF-κB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PGE1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反应对肺IRI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