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籍所载“高粱之疾”颇似今之代谢综合征,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为“高粱之疾”主要病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亦为“消瘅”、“胸痹心痛”、“眩晕”等病证之因,也有医家认为“高粱之疾”及其相关病变与肝失条达、痰湿瘀血内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艾灸隐白穴治疗痰湿阻肺证13例山东省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266071)安培祯,曹可丽关键词:痰浊阻肺/治疗,艾灸疗法,隐白穴痰湿阻肺证是一种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湿痰壅阻气道的症状。它由外感风寒失冶,或肥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或因中阳不足、脾失健...  相似文献   

3.
导师王伟明教授认为痰湿中阻型痞满以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畅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故针对病机,常以"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疗原则,以陈平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痰湿症是因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或湿痰壅阻气道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它是由外感风寒失治,或肥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或因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湿内生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咯痰色白而清稀,遇冷则甚,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甚则恶心呕吐。鉴于中西医在治疗该症无明显特效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在1995年中着意从内科门  相似文献   

5.
晨起呕恶、咳嗽,痰多色白,且痰滑易出,伴有纳呆食少,胸痞,身体困倦,嗜卧,舌苔厚腻,脉濡者,多由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外感寒湿,束肺困脾,水湿内停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湿而痰生,寅时肺经旺盛而痰聚,故晨起必出痰;因脾虚湿困,则纳呆食少;痰湿阻于上焦,气机不舒,则见胸痞;痰湿阻于中焦,则胃气上逆而呕恶;痰湿郁遏清阳,则肢体困倦、嗜卧;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则痰量多而色白,且痰滑而易出;舌苔厚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相似文献   

6.
以肥胖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痰湿阻络”为切入点,根据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结合柴可夫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健脾和络法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疏肝温肾活血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中医又名肝痞,属中医"胁痛"、"积症"等范畴,是由于长期过食肥甘酒酪之物,长久内伤七情,造成肝胆疏泄失常,肾阳不振,脾失健运,气滞湿阻,痰湿瘀浊停积胶着于肝,致使肝络阻滞而发病.属本虚标实之病,笔者在临床中以疏肝理气,活血温肾法治疗,疗效满意,现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明波教授长期专注于研究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认为青年人眩晕通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因素造成。而究其原因则是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故其主要责之肝脾,宜辨证分型,从肝脾论治。张教授对青年人眩晕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三个证型,主要整理了其独到的认识与理论,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莉 《陕西中医》1996,17(8):353-354
痰湿闭经特点为病程缠绵,容易反复,形体渐丰;病因病机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蒸化,三焦气化受阻,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盛,瘀阻胞宫所致。治宜着眼于从本论治,灵活采用疏肝顺气、健脾化痰、温肾固本三法,使痰化湿除,经水源盛而流畅。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生活习惯相关,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是引起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因素。这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提到的膏粱之疾关系极为密切,《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论:"凡治消瘅、扑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以致痰湿内生、脾阳被遏、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痰湿阻碍气机。长此以往,瘀毒互结、虚实夹杂、痹阻络脉,不仅引发糖尿病的发生,并由此导致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病人除了内服  相似文献   

11.
小儿嗽从脾论治举隅席英贤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73000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小儿咳嗽和脾的病变密切,从脾论治,临床常获良效,病案举隅如下。1脾失健运,痰湿阻肺王某,女,7岁。患儿因咳嗽时轻...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病机特点,在现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脾失健运为病因病机的观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环境及降糖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脾胃虚弱化更为明显,导致在脾失健运的基础上,易兼夹痰湿热之邪,形成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湿热困脾证。  相似文献   

13.
张绍莲 《陕西中医》1994,15(5):218-218
<正> 瘰疠,又称“痰核”,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笔者随导师张介安临证,窥见导师诊治瘰疠别有法术。他从“痰浊为患”的病理出发,论治从脾胃着手,疗效颇著,兹撷要整理如下。 1 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1.1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乃本病之因,痰浊的形成与脾的关系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行,湿聚成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小儿由于脾常不足,决定其健运功能相对虚弱,使痰浊内生可能性增大。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饮食所伤。乳食停滞,积而蕴酿成痰,痰阻气机。痰气博结,同时痰湿内蕴日久,又可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遂成本病。诚如》医补  相似文献   

14.
肥胖性高血压多从痰论治。络病病变与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病机制相关。杨传华教授在基于络病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肥胖性高血压的病因为痰湿体质,多食少动;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痰阻络痹;治疗上以平肝补肾运脾、活血化痰通络为基本原则,分别从痰热、寒痰、痰湿、痰瘀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卢秉久教授认为脂肪性肝病可归属于"肥气""积聚""痰浊""酒积"等范畴,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饮酒过量、情志失调、久病迁延等;病变部位主要是肝、脾、肾,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血痰湿阻于肝脏经脉为标。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气、血、湿、热。自拟方疏肝和络、行气解郁,主要配伍运用泽泻、红曲、山楂、决明子治疗脂肪性肝病,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30-43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范畴,对从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脏腑辨证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位以脾、肝、肾三脏为主,病机为脾失健运,脂浊停留;肝失疏泄,津留为痰;肾失气化,水凝为痰。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化痰泄浊,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7.
肥胖症乃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痰湿、气虚不运、血瘀是肥胖病发生发展的主线。五脏之功能失调与肥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五脏与肥胖症的关系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孙国星  范虹  高晶晶  周巧瑞 《陕西中医》2022,(12):1787-1789
“痰瘀毒风”的学术思想由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创始人雷忠义提出,阐述了心系疾病病机演化过程。国医大师雷忠义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脾失健运,肾气亏虚,实为痰瘀内阻,肝阳偏亢。脾失健运则内生痰湿,痰湿痹阻经脉日久致痰瘀互结,化毒生风。肝阳偏亢则气火上扰,风火相煽,发为眩晕。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在应用“痰瘀毒风”理论辨治高血压病时注重脏腑相关,认为毒邪损络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关键,治疗时善用虫药,重视风药,兼顾扶正、补肾、运脾。  相似文献   

19.
曹鸿云 《吉林中医药》2010,30(3):213-214
咳嗽初起常因外邪袭肺,见咽喉不利、腑气不通之象;缠绵难愈兼脾失健运,见痰浊阻肺之征;慢性久咳气阴不足,痰瘀互阻。诸因素致肺失宣肃,气机逆乱而咳。临床中注重分期论治,调畅气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喘证的发作,虽病变在肺,但与脾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垄阻肺气,升降不利,发为喘促,或脾虚不运,气血化源不足,土不生金,肺虚失宣,可使喘证久发不愈.故必须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