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中药活血解痉汤治疗偏头痛52例,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提示本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作用,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病机认识,分析祛风除湿、活血祛瘀、益气固本三类中药在治疗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云祥 《陕西中医》2009,30(4):430-431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瘀基本方(白芍、鸡血藤、丹参、川牛膝、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甘草等)治疗本病50例;结果:总有效率9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腰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兰芳  喻清和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34-1236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法,自拟活血方治疗慢性胃炎并进行疗效观察,中药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01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7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40例,总有效率49.5%。两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效果显著。结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活血方是治疗慢性胃炎的良方之一。  相似文献   

5.
祛瘀剂传统上又称活血祛瘀剂,主治瘀血症,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以消除停滞于体内的瘀血。根据中医理论,瘀血是体内血液淤滞于一定处所的病症。其中,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称为“恶血”,因血液运行受阻,淤积在经络脉管内或器官内的又称“蓄血”。常用药物是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为主药组方的方剂,代表性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桂枝茯苓丸等。现代中药在这些方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中成药品种,特别是一些单成分的中药注射剂,拓展了用途和使用范围,使祛瘀剂成为医院中成药中销售量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于征淼  陈晶 《山西中医》2005,21(5):56-57
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活血祛瘀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但尚未明确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活血祛瘀与中医传统疗法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活血祛瘀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治疗急性脑出血,而非采用单一的活血祛瘀疗法.笔者临床观察急性脑出血痰证患者30例,结果证明祛瘀化痰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痰证疗效优于单纯化痰中药,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补肾活血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取家兔双侧桡骨中段手术造成3mm横断缺损的骨折模型,分别应用补肾活血、活血祛瘀、补肾接骨的3类中药,观察不同配伍的中药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在X线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方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另两个单一用药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缩短血肿机化时间,促进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毛细血管再生,增加骨折局部的微量元素,加快内外骨痂的生成,从而使骨折愈合过程缩短。  相似文献   

8.
酒制丹参、大黄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痉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证。常用酒炙,目的是增强活血作用。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通经之功,主要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等证,酒炖后泻下缓和,增强活血祛瘀作用。为探讨两药酒炙后是否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对其进行了活血祛瘀(包括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微循环、离体心脏灌流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收敛固脱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五倍子提取的鞣酸)配合手术治疗本病25例。结果:治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收敛固脱的功效,改善直肠脱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瘀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1组、2组治愈优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IL-6和PGE2含量降低(P<0.05)。结论:本方法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炎症因子的作用,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针刺入血配合药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感受风邪,湿热毒邪相互蕴结,瘀滞肌肉而成。针刺放血配合中药药制度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用中药活血解痉汤治疗偏头痛 5 2例 ,显效 3 2例 ,有效 16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2 3 %。提示本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作用 ,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心肌病以浊毒、瘀血、气虚为基本病因,泄浊排毒、活血祛瘀、补肾益心为主要治则,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组方用药,体现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邓存国  田文继 《陕西中医》2007,28(8):1024-1025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顽固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祛瘀化痰汤(柴胡、枳壳、桃仁、延胡索、半夏、赤芍、天麻、泽泻、丹参等)治疗顽固性眩晕38例,结果:总有效率94.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祛痰开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健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9):819-820
目的观察祛瘀活血中药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祛瘀中药并施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祛瘀活血中药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临床运用活血祛瘀法的体会益阳市中医院(413001)李润生主题词活血祛瘀活血祛瘀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很多病种,在调整循环功能、改善新陈代谢、加强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多年来,用此法治疗多种病症,取得较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治则中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青紫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治则中药对消除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青紫舌的疗效。方法:将109例鼻咽癌放疗后青紫舌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活血祛瘀法、清热养阴法及补气活血法方药治疗,观察治疗后青紫舌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消除青紫舌方面,补气活血法效果最佳,活血祛瘀法次之,而清热养阴法效果不够理想。结论:补气活血法在消除界咽癌患者放疗后青紫舌方面,比活血祛瘀法或清热养阴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洗剂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预防性应用活血祛瘀洗剂,检测其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对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预防性应用活血祛瘀洗剂,检测其对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改善情况;对小鼠疼痛模型预防性应用活血祛瘀洗剂,观察活血祛瘀洗剂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急性血瘀模型组比较,活血祛瘀洗剂0.32、0.64 g/m L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P0.01);与微循环障碍模型组比较,活血祛瘀洗剂0.40、0.80 g/m L剂量组小鼠耳廓微循环改善(P0.05);活血祛瘀洗剂0.40、0.80 g/m L剂量组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5)。结论活血祛瘀洗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筋骨愈合灵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筋骨愈合灵是骨伤科外用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断之功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筋骨愈合灵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抗炎镇痛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治疗闭经、崩漏、痛经、产后恶露不绝、宫外孕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时,活血祛瘀类中药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疗效之可靠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就活血祛瘀药物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体会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