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鉴于当前用实验小动物建立盘尾丝虫模型尚未解决,作者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对Mel W、硫砷胺钠、苏拉明、伊维菌素、氟苯咪唑、左旋咪唑、硝硫氰胺及三种新的硫砷蜜胺类药(Mel Am、Mel Ni、Mel Gr)的抗牛颈盘尾丝虫第三期幼虫(L_3)效果作了初步观察;力图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体外研究抗盘尾丝虫药物的方法。由牛脐部皮肤获得的微丝蚴(mf)感染雌性蚋,7天后摘取蚋头部,置于分离培养液中(含Eagles MEM,20%灭活胎牛血清(IFCS)、青霉素、链霉素、5-氟尿嘧啶)孵育,待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狗肾细胞及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对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生长、蜕皮期、蜕皮率及存活的影响,并将这种双相培养系统用于体外药物测定。用灌洗法从感染沙鼠体腔获取发育4天的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用每毫升含100U青霉素和1,000μg链霉素的MEM液洗涤2次,将初步融合的单层狗肾细胞以每孔40、30、20及10×10~4的浓度加入组织培养多孔碟,每孔含1.8ml培养基,表面面积约为2cm~2,每种细胞浓度分别以11.1,4.4或2.2%灭活胎牛血清的MEM液混悬,用前置37℃通有5%CO_2气体培养24小时,细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钴60照射时对猫体内彭亨丝虫发育的影响,以及照时的虫体淋巴系统内的移行情况。从埃及伊蚊获得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以贝氏法收集幼虫并计数,取100条左右活泼完整的幼虫置0. 5毫升199培养液内,然后吸入1毫升注射器中,用每分钟2千拉德钴照射,继而将幼虫皮下注入猫的脚掌。每只猫的1只腿接种同批未经照射的幼虫,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照射彭亨布鲁丝虫幼虫引起保护性免疫力的机制,作者观察了照射对第三期  相似文献   

5.
培养液NI由1∶1 NCTC 135和IMDM(加5%、10%或20%胎牛血清,羊或人血清,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混合配成,NCTC及IMDM还分别加入2.2g/l及3.024g/l碳酸氢钠或HEPES 20mM培养液通过0.22μm滤器灭菌,贮于4℃,每隔3~4周配制一次新鲜培养液。采用B、O或AB型人血清或血浆以及无丝虫病史或微丝蚴血症者或已治疗的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作为实验培养液的添加剂。所服血清及血浆均贮于-20℃备用。从实验室感染的东乡伊蚊获取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将蚊虫置入冷的  相似文献   

6.
41只试验猫和37只对照猫,每只猫感染50条马来丝虫幼虫,将幼虫注入猫后脚腘淋巴结或淋巴管。在感染后一周内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枸橼酸盐作腹腔注射4~5次,对照猫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浓集彭亨丝虫或马来丝虫微丝蚴的简单方法。用100~1,200条传染性幼丝虫接种到刚成熟的雌雄长爪沙鼠腹腔内。感染后150~244天用乙醚麻醉剖腹,将取出的腹内脏器浸入玻皿内的冷的无菌  相似文献   

8.
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在沙鼠睾丸细胞系培养液中发育良好,一般在10~14天开始蜕皮进入第四期幼虫(L_4),成双地扭集在睾丸细胞系中最长可活38天,幼虫长度增加32.6%,宽度增加36.8%,可初步分辨雌雄;在鼠肾细胞系培养液中L_3于10~20天开始蜕皮,少数进入L_4,最长可活23天,幼虫长度增加25.9%,宽度增加34.5%,L_3在单纯Earle、Earle加水解乳蛋白及RPMI-1640中,仅能活2~4天。在培养过程中应防止细菌污染,合适的温度和pH亦系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海群生在体外对各种丝虫的作用,文献报道颇不一致。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作者实验观察了海群生在体外对懒猴丝虫感染期幼虫、微丝幼和成虫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感染期幼虫取自叮咬阳性动物12天后的骚扰  相似文献   

10.
指状腹腔丝虫第三期幼虫对大、中、小动物均有致病性。为了探讨指状腹腔丝虫与人的感染关系,我们用恒河猴10只,其中8只接种第三期幼虫,2只作为对照。结果接种的5只猴先后出现前肢或后肢麻痹、瘫痪、  相似文献   

11.
指状腹腔丝虫第三期幼虫对我国南方马、骡健康危害甚大。为了探讨和建立马、骡脑脊髓丝虫病发病机理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特对小鼠、沙鼠、大鼠、海猪及家兔,进行了皮下接种指状腹腔丝虫第三期幼虫的实验观察。结果接种的5只小鼠均发病死亡;接种16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用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在体外培养至第4期和第5期获得了成功。作者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能使幼虫存活7周以上并被用作收集这些幼虫分泌、排泄和脱皮抗原的来源。由压碎东乡伊蚊所得的感染期幼虫用加有青霉素(100μ/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_(1640)。培养液洗涤3次,然后将其放入30ml容量的有螺旋帽的组织培养瓶中,添加10%灭活人AB血清和LLC-MK_2恒河猴肾细胞作为饲养层的RPMI-1640液进行培养。每瓶盛培养液5ml放入40至50条感染期幼虫并在“空气”中于37℃孵育。在无菌条件下隔天更换培养液一次,使LL-MK_2细胞系长满瓶底和瓶侧。在培养后期,培养液的pH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从实验感染沙鼠分离的成虫和从中华按蚊分离的第3期幼虫。成虫:头部圆形,其后缘变细如颈,头顶为圆形的头盖,头盖中央有圆或卵圆形的口,被两圈光滑的唇圈所包围。口内可见附着碎渣的食道起端。头感器位于口旁两侧小突起的后缘,8个头乳突排成两圈,每圈4个。在内外乳突的扁平基部深沟包绕。内乳突和一些外乳突表面都有乳  相似文献   

14.
Chalifoux等(1971)曾介绍一种以微丝蚴的酸性磷酸酶活力的特异分布为依据的区别犬恶丝虫和盖头丝虫微丝蚴的组织化学方法。本文作者对酸性磷酸酶活力的特异分布能否准确地和始终一致地区分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微丝蚴进行了研究。从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猴和长爪沙鼠以及实验感染彭亨丝虫的猫和犬取得末梢血液分别制成薄涂片。血液不用抗凝剂。待涂片晾干后,用4℃的纯丙酮固定,贮存在4℃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犬恶丝虫在3种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犬恶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来自阳性埃及伊蚊,处理后接种于下列3种培养液中:(A)含10%人AB型血清,采用HEPES进行缓冲的RPMI 1640。(B)含有机酸(100ml内含失水苹果酸67mg、琥珀酸6mg和α-酮戊二酸37mg、糖(100ml内含葡萄糖70mg和蔗糖2668mg)和10%胎牛血清的TC-199培养液(C)含10%胎牛血清的Grace昆虫培养液。血清在加热灭活后加入培养液。培养液中加入苄青霉素和链霉素并调节pH值为7.2~7.4。以10~12条感染期幼虫培养于盛  相似文献   

16.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将实验室饲养的东乡伊蚊或多斑按蚊叮吸一个志愿受试者的血,感染两周后自蚊体取第3期幼虫(L_3),经贝氏分离法收集幼虫后,用含有青霉素(100μg/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 1640洗涤3次,放入30ml的组织培养瓶内,瓶内盛有RPMI1640、抗菌素、10%灭活的AB型人血清及  相似文献   

18.
体外培养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对丝虫的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抗丝虫药物的筛选等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丝虫L_3体外培养,但以后的几年内,进展并不大。直到最近几年,此项研究才有所突破,现已发展到能把马来丝虫L_3和魏氏棘唇线虫L_3培养至早期成虫。下面就丝虫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γ-射线照射棉鼠丝虫第3期幼虫免疫大鼠,观察其感染丝虫的能力。感染期幼虫照射减毒和免疫接种:选择重度感染的螨(Bdellonyssus bacoti)经20~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憎蚋(Simuliumdamnosum)体内的丝虫幼虫是盘尾丝虫。但近十多年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媒介蚋体内发现的许多丝虫可能不是盘尾丝虫。这种情况对早年根据媒介蚋的解剖来评定盘尾丝虫病的传播率提出了一些疑问。事实上在媒介体内正在发育的幼虫不可能全部被鉴定,第3期幼虫凭其形态仅能区分是否与盘尾丝虫相似,而不能鉴定虫种。近年来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盘尾丝虫病人的微丝蚴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