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对1548名健康人性格类型与血清脂蛋白组分胆固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型性格者HDL-C、HDL_2-C、HDL_3-C、HDL_2-C/HDL_3-C均明显低于非A型性格者,而LDL-C/HDL-C则相反。性格类型对LDL-C和VLDL-C无明显影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观察结果相似。研究结果说明,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的结论是可信的,性格类型影响血清脂蛋白组分胆固醇水平而发生致病作用可能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90岁2333名正常人群红细胞胆固醇(REC—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亚组(HDL_2—C、HDL_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显示RBC—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并呈正相关(r=0.154,P<0.05)。男、女RBC—C与HDL—C呈正相关,RBC—C与HDL_2—C、HDL_3-C、LDL—C、VLDL—C呈负相关。男性RBC-C与LDL—C相关密切(偏相关系数R=0.157,P<0.05),女性RBC—C与VLDL—C相关密切(偏相关系数R=0.153,P<0.05)。RBC—C与HDL-C、HDL_2—C、HDL_3-C、LDL-C、VLDL-C相关方向、相关强度因年龄增加,性别不同而变化。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RBC—C水平变化及RBC—C与血浆脂蛋白组分胆固醇相关关系在动脉硬化形成及预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膳食纤维不同成分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利平  李珏声 《营养学报》1993,15(2):137-141
本文观察了3种不同膳食纤维(DF)制成品(纤维素、果胶、琼脂)对高胆固醇膳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果胶和纤维素组自实验2周末,琼脂组于6周末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血清TC作用;3种D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肝胆固醇作用;各组血清TG、HDL-C,HDL_2-C,HDL_3-C间无显著差异;纤维素组和果胶组HDL-C/T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种DF均可使大鼠排粪量增加,对大鼠摄食量及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脂饮食对大鼠HDL亚组分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HDL及其亚组分(HDL_2和HDL_3)的胆固醇含量与糖尿病和冠心病及其它周围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而饮食中脂类物质的含量又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通过测定血清总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胆固醇、HDL_2胆固醇和HDL_3胆固醇含量,分析研究了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饮食对大鼠血清上述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内皮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冠心病患者组和46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内皮素水平,同时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9.70±2.37)mg/L、同型半胱氨酸(20.82±6.61)μmol/L、内皮素(83.51±14.4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0.96±0.44)mg/L、同型半胱氨酸(9.35±2.60)μmol/L、内皮素(48.57±15.64)ng/L(P均﹤0.001),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内皮素呈正相关(r=0.731,P﹤0.01;r=0.532,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同型半胱氨酸及内皮素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期研究表明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冠心病发病及其相关心血管病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病人需要长期调脂治疗。冠心病一级干预预防研究中 ,美国Framingham研究显示血清胆固醇每降低 1 %,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 2 %。1 防治冠心病重点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 (TC)或LDL -C升高 ,甘油三酯 (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下三种情况 ,这三种情况均需要治疗 ,脂质代谢障碍程度越重 ,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各种脂蛋白颗粒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变化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餐后血脂代谢特点以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 48例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 (冠心病组 )和 3 0例老年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均禁食 12h后 ,分别接受脂肪餐负荷试验 ,于空腹及餐后 4h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H)、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 ,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 4h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餐前及餐后 4hTG(P<0 0 1)、CH(P <0 0 5 )、LDL -C(P <0 0 1)、PDGF(P <0 0 1)、vWF(P <0 0 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P <0 0 1)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 4h与餐前比较 ,TG、CH、LDL -C值明显上升 ,而HDL -C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PDGF、vWF值在餐后 4h上升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人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餐后血脂更能反映老年人的代谢水平。餐后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小板活化起促进作用 ,血小板反复活化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8.
浓缩鱼油升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穆照梅  刘玉军 《营养学报》1990,12(2):134-138
本文从酶学方面探讨了富含廿碳五烯酸甲酯(EPA-M)和廿二碳六烯酸甲酯(DHA-M)浓缩鱼油升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机理。实验分三组(高脂组、高脂+橄榄油组和高脂+鱼油组)。后两组动物分别以灌胃法给予橄榄油与浓缩鱼油,每头0.5ml/d,高脂组不喂其它油脂,实验期6周。结果显示,鱼油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高脂组和橄榄油组(P<0.01),H-DL-C的变化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亚属Ⅱ胆固醇(HDL_2-C)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亚属薑胆固醇(HDL_3-C)水平无显著改变。鱼油组大鼠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及肝素化后血浆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高于高脂组和橄榄油组(P<0.01),肝素化后血浆肝内皮细胞脂酶(HEL)活性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浓缩鱼油可能通过激活LCAT和LPL活性促使HDL生成增加;同时抑制HEL活性,减少HDL的分解,从而传大鼠血清HDL-C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降脂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如北欧辛伐他汀生存试验(4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冠心病事件复发研究(CARE)、普伐他汀对冠心病的长期干预(LIPID)和空军得克萨斯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实验(AFCAPS/TexCAPS)结果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并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1~4] 。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公布,在全球掀起了“脂质革命”。进入二十一世纪,他汀类调脂药仍是冠心病治疗中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研究更是方兴未艾。1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所谓他汀类药物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的药物统称,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化学名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关键性限速酶,而他汀类降脂药正是竟争性抑制该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中浓度降低,触发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使循环中有更多的LDL -C及其前体进入肝脏与LDL -C受体结合而被清除。此外,...  相似文献   

10.
大豆磷脂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SPL对大鼠血清HDL-C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升高的机理。结果表明SPL升高HDL-C和HDL_2-C的同时,既能使LPL和LCAT活性增强,又能使HEL活性减弱。所以SPL升高HDL-C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激活LPL、LCAT活性,促进HDL的合成与成熟;同时抑制了HEL活性,而使HDL分解代谢减弱。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场所。为探讨肝炎患者血清脂质含量的变化和作为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可能性。我们试图通过检测慢性迁延性(简称慢迁)肝炎患者的血清脂质含量,找出与正常人肝功能的关系。本文对62例慢迁肝患者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份(HDL_2—C;HDL_3—C)和低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测定在老年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4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2例,脑梗塞组45例,脑出血组23例,另选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并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脑梗塞组、脑出血组的TG分别为1.89±1.04、2.12±1.10、1.64±0.75;LDL-C分别为2.32±0.65、2.26±0.89、2.38±0.82;载脂蛋白B(ApoB)分别为1.26±0.24、1.31±0.26、1.28±0.19,均升高,与对照组(分别为1.48±0.52、2.05±0.54、0.88±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DL-C/ApoB比值(冠心病组1.84±0.50;脑梗塞组1.7±0.43;脑出血组1.88±0.48)均下降,与对照组(2.33±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L-C与载脂蛋白Al(ApoAl)平均浓度及其比值低于对照组,尤以HDL2-C(冠心病组0.30±0.11;脑梗塞组0.36±0.10;脑出血组0.32±0.13;对照组0.68±0.14)下降明显(P<0.01);TC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2-C、ApoA1和ApoB指标的检测较血脂常规项目更为敏感,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辽市蒙古族、汉族高血压、冠心病人与健康人的血脂水平 ,为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通辽地区 4 85例健康人、35 8例高血压病人和 179例冠心病人进行血脂测定。结果 汉族健康人血清胆固醇 (TC)浓度为 (172 0 .5± 4 5 3.4 )mg·L- 1,蒙古族为 (16 33.7± 4 36 .1)mg·L- 1,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汉族血清甘油三酯 (TG)为 (12 2 4 .8±5 31.4 )mg·L- 1,蒙古族为 (897.7± 35 6 .4 )mg·L- 1,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汉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浓度和HDL -C/TC比值分别为 ((5 76 .6± 16 7.9)mg·L- 1和 (32 .4 4±9.6 3) % ,蒙古族为 ((5 6 0 .6± 176 .9)mg·L- 1和 ((33.95± 8.84 ) % ,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蒙古族、汉族TC、TG及HDL -C浓度均与年龄正相关 (r =0 .5 4~ 0 .99,P <0 .0 1)。蒙古族、汉族高血压、冠心病人之TC、TG浓度均高于健康人 (P <0 .0 1) ,而HDL -C和HDL -C/TC比值则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1)。结论 临床除测定TC、TG、HDL -C等血脂项目外 ,还应计算HDL -C/TC比值 ,作为综合评价血脂对动脉硬化影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中值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合并未经治疗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08例,其中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分别测定TSH、FT3、FT4、FIB、TG、TC及IMT和hs-CRP。结果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较冠心病组TG、TC、hs-CRP、IM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TC、TG、hs-CRP、IM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6、0.309、0.397、0.391,P0.05),而与LDL-C及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中值厚度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对冠心病患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被动吸烟对不吸烟女性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不吸烟女性中探讨被动吸烟对血脂、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 在11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和208名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83名经冠脉造影排除)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质控血清进行血脂组分,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亚组分HDL2-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测定.被动吸烟暴露的定义是与吸烟的丈夫或同事接触至少5年.结果 在冠脉造影确诊者中被动吸烟者的血脂紊乱、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黏度的升高较非被动吸烟史者更为严重,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非冠心病对照组中,127例被动吸烟者与81例非被动吸烟暴露者各变量的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既往病史)均值的差异检验P值分别为:TC 0.06、TG 0.30、HDL-C 0.004、HDL2-C<0.001、apoA1<0.001、apoB 0.009、apoB/apoA1<0.001、纤维蛋白原<0.001、血浆<0.001及全血的低高两个切变率黏度<0.001和0.004.被动吸烟量与HDL-C、HDL2-C、apoA1、apoB、apoB/apoA1、纤维蛋白原、血浆及全血的高低两个切变率黏度的多元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27、-0.30、0.24、0.31、0.32、0.43、0.51和0.36(P值均<0.01).结论 无论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被动吸烟均可导致机体脂代谢紊乱、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李兰荪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472-1474
目的 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12 0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及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 10~ 12周后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的以及GTN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内皮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磊  马爱国  张燕 《营养学报》2005,27(1):9-12
目的:通过补充不同剂量β-胡萝卜素(β-C),探讨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β-C缺乏组(β-C1组),每天补充β-C0.071(β-C2组),0.355(β-C3组),4.28(β-C4组)和15.0mg/kg(β-C5组)4个剂量组,均喂不含VA饲料8w。采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脏中VA含量,分析血液中SOD、MDA和GSH-Px含量及活性,用荧光偏振度P值和微粘度η值评价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果:补充8w干预后,β-C缺乏组大鼠血浆中VA含量为135μg/L,明显低于β-C补充各组(P<0.01),肝脏VA水平仅为0.761μg/g;β-C补充达15.0mg/(kg·d)时,肝脏VA储存量最高,分别是β-C1组和β-C2组的7.7倍(P<0.01)和3.86倍(P<0.01)。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显示,4.28mg/(kg·d)组血浆中SOD的含量较其他4组均降低(P<0.05),GSH-Px活性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明显提高,表现为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值均明显低于β-C1组、β-C2组和β-C5组(P<0.05)。结论:大鼠每天摄入0.355mg/(kg·d)以上剂量的β-C,即可满足机体对视黄醇的生理需要并在肝脏中保持一定量的储存,4.28mg/(kg·d)的β-C补充则能够发挥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而过高剂量补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人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体内β-胡萝卜素( β-carotene, β-C ) 转化维生素A (VA)的效率。方法:使用稳定同位素稀释法对11名50~60岁健康志愿者(男7,女4)进行 β-C人体代谢实验。2 w适应期和8 w实验期内,志愿者接受常规膳食,避免大量VA和 β-C摄入及烟、酒和营养制剂。实验D1 ,给受试者含6 mg氘标记 β-C(2H8 β-C )玉米油胶丸,随半流质早餐(脂肪热能比25%)一起摄入。实验D4 ,同样方法摄入含3 mg氘标记醋酸视黄醇(2H8 -RAc ) 油剂胶丸。实验D1 和D4 摄入标记物后0、3、5、7、9、11、13 h时,实验D2、3、 5、6、7、8、9、10、14、21、28、35、42、49、56 晨空腹时,采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分离血清 β-C和VA 组分,再分别使用气相质谱仪 ( GC/MS )和液相质谱仪 ( LC/MS ) 测定VA和 β-C组分的同位素丰度。根据VA和 β-C的浓度和同位素丰度,描述标记VA和 β-C在体内应答的血液动力学曲线。结果: 11名受试者对口服2H8–RAc和2H8-C的应答均非常明显;52 d时血清中2H4视黄醇(来自2H8 β-C)的曲线下面积(AUC )平均为1 102 ± 658 nmol/d,52 d的2H8视黄醇(来自2H8 -RAc)的AUC平均为3659 ±787 nmol/d, 以摄入的2H8 –RAc作为VA参照,计算来自摄入2H8-C的2H4 视黄醇平均为2599 ±1180 nmol/d 。由此计算 β-C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C ,VEGF -C)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癌组织的表达 ,以探讨VEGF -C与NSCLC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同期肺炎性假瘤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VEGF -C及其受体VEGFR -3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研究对象VEGF -C的阳性表达率为 44 0 %,对照组VEGF -C的阳性表达率为 5 0 %,二者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NSCLC组织标本VEGF -C阳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 66 7%,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2 3 1%,二者间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VEGF -C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与VEGF -C表达阴性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VEGF -C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 ,VEGF -C的表达可促使VEGFR -3在NSCLC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增加 ;VEGF -C的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指标 ;生存时间在VEGF -C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较VEGF-C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明显为短 ;VEGF -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T因素、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20.
菠菜中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菠菜中β-胡萝卜素(β-C)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方法将菠菜培植在25%重水(2H2O)营养液,氘随机标记在类胡萝卜素分子上,其中全反式β-C同位素丰度分布的最高值出现在分子量547(2H10全反式β-C)。给予10名健康成年(43~56岁)男性5.8μmol(2.0mg)溶于油的13C10视黄醇醋酸酯,作为参考VA。7天后,每位受试者摄入100g蒸熟的菠菜(含有7.0μmol或3.8mgβ-C)。56天试验期内,从每位受试者采集血样40次,用HPLC,GC-ECNCI-MS和LC-APCI-MS分析视黄醇和β-C浓度及标记的视黄醇和β-C丰度。试验期间受试者维持低VA和类胡萝卜素膳食。结果标记视黄醇血清反应曲线显示,每1nmol菠菜β-C产生了(0.25±0.10)nmol视黄醇,以13C10视黄醇醋酸酯为参照,菠菜β-C转化为VA的效率是质量比(9.0±4.5)∶1。结论菠菜β-C可以在体内有效的转化为视黄醇,食用菠菜也提高了血清叶黄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