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TNT、D-D、FDP及Hs-CRP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AMI,26例UAP,22例SAP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NT,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FDP及Hs-CRP含量.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UAP组、SAP组各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AP组D-D阳性率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D监测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也可用于UAP与SAP的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TNT、D-D、FDP及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李秀娥  王禺  王双云 《西部医学》2012,24(9):1794-179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ACL900全自动血凝仪,通过胶体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血浆D-D和FDP含量及阳性检出率,AMI组比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比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和FDP的含量可作为AMI的诊断指标及UAP和SAP的鉴别诊断指标,D-D和FDP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周彬 《中外医疗》2011,30(31):97-97
目的探讨血清CRP、BN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4例,并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行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UAP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为CHD组,再根据临床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脑钠肽、D-二聚体浓度.结果 CHD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HD组中,AMI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44-104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CS组286例(包括UAP组176例和AMI组11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SAP)组102例,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逐渐升高。结论: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三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ACS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D-二聚体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患者20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3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AMI组),比较三组组间PDW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依据Gensini评分按三分位数分为3组,低分组41分(94例);中分组41-87分(68例);高分组87分(38例),分析血浆PDW和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ensini评分高分组与中分组、低分组比较,PDW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比较,Gensini评分、PDW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DW、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497、0.278(P0.01)。结论 PDW和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正相关,且PDW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的患者冠脉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D-D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疫法测定4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H-FABP、D-D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H-FABP、D-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UA)H-FABP、D-D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SA)H-FABP、D-D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ABP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备可行性,而D-D聚体可以作为AMI诊断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判定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例,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脑梗塞(CI)30例,非血栓性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icrofarad-ualbumin金标法动态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UAP组(0.74±0.32)mg/L、AMI组急性期(1.81±0.62)mg/L与SAP组(0.31±0.13)mg/L及对照组(0.26±0.12)mg/L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P~Δ<0.01、P~**、P~(ΔΔ)<0.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IA组(0.99±0.41)mg/L,CI组急性期(0~6天)1.02±0.51mg/L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亚急性期(7~20天)AMI组(1.45±0.72mg/L)、CI组(2.20±0.71mg/L)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呈进行性增高。AMI组(0.32±0.12mg/L)、CI组(0.32±0.13mg/L)恢复期(1月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定量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准确判断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急性发病情况并为治疗该类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9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AMI)9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0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99例]及20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cy、Hs-CRP及血浆DD的水平。结果 AMI组与SAP组、对照组间Hcy、Hs-CRP、DD,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UAP组与SAP组、对照组间Hcy、DD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SAP组和UAP组与对照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UAP组、AMI组Hcy发病后急性呈下降趋势,恢复期又基本上升至发病初水平;DD随治疗进程逐渐降低;Hs-CRP则急性期水平显著上升,恢复期又基本下降至发病初水平。SAP组中Hcy、DD、Hs-CRP含量随治疗进程逐渐降低。血Hcy、DD、Hs-CRP的阳性率及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Hcy、Hs-CRP、DD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观察组,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再选取120例正常患者组成对照组,我们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分别对于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以方便今后的进一步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值均不同,但以上两个指标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因ACS入院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30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AMI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及对照组(F=3.298、5.082,P<0.05),UAP组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AP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关(P>0.05),AMI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的炎症反应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3月~2008年2月行冠脉造影的相关资料齐全的患者114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再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单支血管局限性狭窄≤50%;中度病变组29例:单支或两支血管管状狭窄病变,任一支狭窄在50%~75%;重度病变组47例:单支血管狭窄程度≥75%,或三支弥漫性病变。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P<0.01)。②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及UAP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尤以AMI组明显(P<0.05),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冠心病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脉血管重度病变组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轻度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在各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性的胸部 和/或背部疼痛,入院时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FDP,均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确诊。比较3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 体,FIB和FDP的水平和阴性率。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和肺栓 塞患者41例。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阴性率依次分别为13.68%,70.41%和4.88%;FDP 阴性率依次分别为24.21%,81.63%和 24.39%。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中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显著高于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均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DP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 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 聚体和FDP在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胸痛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作为二者初步诊断的标志物;但不适于 诊断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正常对照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I(cTnI).结果:正常对照组cTnI阴性率100%,CK-MB均在正常范围.AMI组cTnI阳性率达100%, UAP组cTnI阳性率42.67%.结论:cTnI检测诊断AMI简便、快速,特异性、敏感度高,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师提供AMI患者的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的静脉血中D-二聚体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二聚体阳性组的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 D-二聚体阴性组(P〈0.05).二聚体水平UAP患者多支狭窄组比双支狭窄组增高(P〈0.01),双支狭窄组比单支狭窄组增高(P〈0.01),单支狭窄组比无狭窄组增高(P〈0.05), 无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 AMI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UAP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及多支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呈正相关. 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