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TNF-α及其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本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不同再灌注时间大脑皮质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脑皮质内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脑缺血1h,再灌注12h后大脑皮质内TNF-α及其mR-NA的表达开始升高,24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大脑皮质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本研究结果表明,TNF-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差异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缺血周围区,缺血再灌注2 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增多,12~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7~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12~24 h.Bcl-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开始增强,12~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14 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53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 h开始增高,24~48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 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Bcl-2和p5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探讨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HO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HOP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HOPmRNA及蛋白表达极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CHOP表达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3h后CHOPmRNA表达明显增加,24h达高峰,48h开始显著下降,72h接近对照组水平,CHOP蛋白在缺血再灌注12h时明显表达增高,24h达到高峰,72h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在缺血再灌注12、24、48h,NGF组CHOP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本研究表明,外源性NGF能显著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HOP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NGF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差异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缺血周围区,缺血再灌注2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增多,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7-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12-24h,Bcl-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53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高,24-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Bcl-2和p5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备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运动强度1预处理组、运动强度2预处理组。分别在缺血6h、1d、3d、7d时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AP-43、Nogo-A的表达;RT-PCR法检测GAP-43、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运动强度1预处理组,高于运动强度2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GAP-4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运动强度1预处理组,高于运动强度2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ogo-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强度1预处理组,低于运动强度2预处理组。结论:运动强度1预处理可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存活;而运动强度2预处理加重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和丢失,其机制与调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海马区GAP-43、Nogo-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分泌型RAGE、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2 h、24 h、48 h组,共四个实验组,每组20只健康成年大鼠,雌雄不限。应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局灶型脑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再灌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RAGEm-RN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呈增高趋势,再灌注24 h时,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48 h时,表达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提示再灌注24 h组、48 h组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两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位杂交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48 h组缺血脑组织RAGE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升高,而分泌型RAG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含量及脑组织内的表达均下降。上述变化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生长抑素(SS)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分6、24和72 h组。测试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和生长抑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OS缺血再灌注6、24 h组和对照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72 h与6、24 h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下降;SS缺血再灌注6、24、72 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72 h组比缺血再灌注6 h组下降更低。结论:NOS和SS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甙Rb1(GRb1)是人参中一个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人参属五加科中一属),能减少大鼠暂时性脑缺血梗塞面积和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这种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不完全清楚。本实验研究GRb1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防止神经元凋亡和调控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NAIP)的表达有关。通过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开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GRb1(40mg/kg)。具有神经功能缺失的大鼠被随机分成2组:缺血组和GRb1组,每个组根据再灌注时间(3h,12h,1d,2d,3d,5d,10d,n=4/每时间点)分为亚组。正常大鼠和假手术组做为对照组。TUNEL标记分析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AIP的表达。结果显示再灌注3h凋亡细胞数量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后下降,但再灌注10d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缺血组相比,GRb1各亚组的凋亡细胞数减少,但再灌注12h至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NAIP弱或阴性的免疫反应广泛出现在脑实质神经元。再灌注3h,NAIP阳性细胞增加,12h时达高峰,后下降。再灌注5d,NAIP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少(P<0.05)。NAIP阳性神经元出现缺血性改变如扇形或三角形,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强表达NAIP。在GRb1组,NAIP阳性细胞数量从再灌注12h到10d,显著高于缺血组。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GRb1能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A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云良  高英茂 《解剖学报》2002,33(2):151-15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以及Bcl 2和Bax蛋白表达与再灌注时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 2h、6h、12h、2 4h、2d、3d、7d、14d和 2 1d等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及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1.脑缺血周围区 ,再灌注 2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明显增多 ,12~ 2 4h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7~ 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约 12h。 2 .Bcl 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 2h开始逐渐增强 ,12~ 2 4h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7~ 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3.Bax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 6h开始逐步增高 ,2 4~ 4 8h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14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 4 .Bcl 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基本一致 ,Bax表达时相迟于细胞凋亡。 结论 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细胞凋亡 ,Bcl 2和Bax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梗死灶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HJ1.7mm〗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7 d组及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相应时点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梗死灶周围AQP4的表达及IgG的渗出以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假手术组明显(P<0.01),6-48 h呈逐渐加重趋势,72 h后有所缓解,7 d恢复正常;(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 h时AQP4表达增加不明显,至再灌注24 h后表达明显增加(P<0.05),7 d仍处于表达高峰;(3)再灌注6 h时IgG渗出不明显,再灌注24 h后开始增加(P<0.05),于再灌注48 h IgG渗出达高峰后开始下降; (4)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强与AQP4表达的增加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表达增加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密切相关,两者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MMP-9)表达的变化规律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流后24h可见MMP-2阳性细胞开始出现,3~7d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显色最深,至14d时仍有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流后6h缺血区内MMP-9阳性细胞开始出现,12h明显增高,至2d达高峰,3d后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至14d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病变区MMP-2和MMP-9表达增加,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前脑室下带 (SVZ)区域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规律。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VZ区域bFGF的表达。结果 缺血后 12h ,bFGF表达开始增加 ,2 4h达到峰值 ,随后下降 ,并持续高水平表达 ,于 14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bFGF呈规律性过表达 ,可能是神经细胞对缺血损伤的有益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缺血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及其组织来源。方法:280~330 g雄性Wistar大鼠,使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大鼠脑缺血模型,并采用Zealonga 5 分制评分法评定模型建立的效果。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假处理组以及缺血后6 h、12 h、1 d、2 d、6 d和14 d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采用定量 PCR检测脑组织中MMP-9和TGF-β1的表达。取对应时点各组大鼠大脑进行MMP-9和TGF-β1的原位组织化学染色。取对应时点各组大鼠血浆,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MMP-9和TGF-β1的浓度变化。结果:定量PCR结果显示MMP-9 mRNA水平在急性缺血6 h即开始升高,到急性缺血2 d时最高。而TGF-β1 mRNA水平在急性缺血12 h开始升高,到急性缺血6 d时达到最高水平。与假处理组样本相比,缺血时间为12 h、1 d、2 d、6 d和14 d的样本有显著差异(P<0.05)。原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从急性脑缺血后1 d起,大脑的皮质和海马区域开始有MMP-9表达。急性脑缺血后2 d左右,大脑皮质的MMP-9染色最明显。在急性缺血2 d后皮质和海马区域开始能观察到TGF-β1表达,6 d时最明显。ELISA结果显示缺血后12 h,血浆中即可检测到MMP-9和TGF-β1的表达。与假处理组相比,缺血1 d时2种因子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中其脑组织是急性脑缺血后MMP-9和TGF-β1的来源之一,该发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中SOCS-3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d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的表达在发病后第2-3天升高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于致炎刺激后12h明显增强,分别于1d和4d时达到高峰,21d后恢复正常;CGRPmRNA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与PPTAmRNA者相似;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PPE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于刺激后12d明显增多,8d到达高速,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尾侧亚核浅层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致炎刺激后12h至4d降低,然后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而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佐剂注射后1d明显降低,8d后恢复正常,14d后又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佐剂刺激后1d,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明显增加,以后维持正常水平,21d和28d时又低于正常水平.在三叉神经节,SP和CGRP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致炎刺激后早期明显减少,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再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在完全福氏佐剂的致炎条件下,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其相应的mRNA在尾侧亚核浅层和/或三叉神经节存在着不同的时程变化,反映了它们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 mRNA 在大鼠缺血性脑梗塞脑内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探讨 Nogo-A基因在缺血性脑梗塞时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 建立缺血性脑梗塞(MCAO)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只在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塞大鼠脑内Nogo-A 的表达量。 结果: 原位杂交法显示:Nogo-A mRNA在脑梗塞后3 d下降,7 d后上升,2周达到高峰,第3、4周保持第2周水平;免疫组化显示:Nogo-A含量在脑梗塞后3 d下降,7 d后上升,3周达到高峰,第4周保持第3周水平。 结论: 脑内Nogo-A 表达在脑梗塞急性期(3 d)变化不明显,而在1周后较为明显,表明:在脑梗塞后期Nogo-A 表达有明显升高,它可能是造成成年哺乳动物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Cysteinyl leukotrienes (CysLTs) in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mediated by activating CysLT(1) and CysLT(2) receptors. We hav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CysLT(1) receptor expression is increased in rat brai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is spatio-temporally related to acute neuronal injury and late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Here we report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CysLT(2) receptor mRNA in rat brai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d by 30mi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e found that the neuron density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or disappeared in the ischemic core and boundary zone during 14 days after reperfusion, and the astrocyte population in the boundary zone was increased 3-14 days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ischemic core, the expression of CysLT(2) receptor mRNA was increased at 6, 12 and 24h and then recovered at 3, 7 and 14 days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boundary zone, th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 7 and 14 days after reperf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ysLT(2) receptor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ute neuronal injury and late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in the ischemic bra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改变。方法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术后第1天、第2天腹腔注射Brdu,第3天、7天、14天和28天取脑,每个时间组6只SD大鼠,冷冻切片,免疫荧光三标检测SGZ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DCX、ki6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NP的表达。 结果 (1)MCAO/R后,SGZ区增殖细胞聚集成簇,细胞簇计数从3d开始增加,7d时最多,随后下降;(2)细胞簇内细胞计数从3d开始增加,7d时最多,随后下降;(3)细胞簇中ki67(+)细胞比例从3d开始到28d逐渐下降。结论 MCAO/R引发SGZ区神经元前体细胞经多次分裂以成簇方式增殖,部分子代细胞向神经元分化,部分子代细胞仍保持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