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RP、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40例败血症(败血症组)、38例局部感染(局部感染组)和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的新生儿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CRP、PCT水平。结果:败血症组的CRP、PCT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CRP、PC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败血症组联合检测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CRP、PCT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可作为快速有效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RP、IL-6、PCT水平变化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非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于入院当天未用抗生素前及观察组于治疗后恢复期均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ILMA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并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后1d、3d、6d血清细胞色素( Cyt-C)活性及血清sFas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RP、IL-6、PCT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恢复期CRP、IL-6、PCT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PLT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MPV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恢复期PLT、MPV 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1、3、6天血清Cyt-C活性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入院后第1、3、6天血清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RP、IL-6、PCT水平在早期明显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表现为PLT下降,MPV增加,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联合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选择、病情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7,(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6例作为试验组,并以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的CRP、PCT、TNF-α的平均水平。使用SPSS19.0分析比较数据,并用ROC曲线评价这三个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CRP、PCT、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的灵敏度、特异度都达到了100%;PCT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100%;TNF-α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4.44%。结论:CRP、PCT、TNF-α都可以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在三者中CRP的诊断价值高于PCT和TNF-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使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其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的60例无感染征象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WBC、CRP以及PCT水平,并...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29-31
目的:探讨CD64、PCT、hs-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70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6 h分别检测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嗜中性粒细胞CD64、血浆降钙素原(PCT)3项指标,治疗1周后选择观察组中临床好转的患儿作为恢复组,检测恢复组患儿的PCT、hs-CRP、CD64 3项指标,比较不同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D64、PCT、hs-CRP 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恢复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或PCT联合hs-CRP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4、PCT、hs-CRP联合检测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败血症患儿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为败血症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由于症状不典型,病情重,表现多样化,可出现全身症状,又可出现多种各系统症状,因而需要与临床多种疾病鉴别,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必要的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RP作为单一的检测试验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36例患儿分为确诊败血症组(10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对于确诊败血症组和临床诊断败血症组在出现可疑败血症时给予检测CRP、CD64指数、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CRP、CD64的诊断效能。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确诊败血症及临床诊断败血症组,CD64明显升高,而CRP没有明显升高。当最佳截断值CD64取3.2 mg/dL,CRP取1.1 mg/dL时,确诊败血症组,CD64和CRP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11%,特异性为83%和8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和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和50%。结论在对可疑败血症进行检测时,CD64指数诊断准确性优于CRP,相比CRP来讲,CD64指数作为单一的检测指标用来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近年来发现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有全身表现的严重感染病例的血中浓度明显升高,认为它是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指标。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时血中PCT的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1.
我院儿科于 1 992年~ 1 999年收治新生儿败血症 6 2例 ,现将诊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7日龄儿 30例 ,男 1 9例 ,女 1 1例 ,其中 1天内发病 1 8例 ,占 6 0 % ,体重>2 50 0 g者占 6 3%。 7日龄以上发病 32例 ,男2 3例 ,女 9例 ,体重 >2 50 0 g者占 71 %。分娩史 :羊膜早破 1 1例 ,羊水污染 7例 ,滞产、窒息等 7例 ,均为 1~ 7日龄儿。脐部感染、皮肤脓疱疹、软组织局限性脓肿、呼吸道感染 ,均为出生 7天以后发病 ,共 2 2例。本组患儿中 8例无明显感染途径 ,占 1 3% ,有感染途径 54例 ,占 87%。其中脐部有脓性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三者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
取2015-01~ 2015-08 期间入住我院ICU 的感染性疾病病人106 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9 例及病毒感染组47
例作为实验组,并将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监测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中C-反应蛋
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值的变化情况与阳性率,同时将感染性疾病病人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
钙素原水平与正常人机体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做对比研究。结果: 细菌感染组病人
CRP、IL-6 和PCT 含量分别是( 146.3±19.87) mg /L、( 99.6±22.6) pg /mL 和( 6.32±1.69) ng /mL,明显比病毒感染
组、健康对照组高,病毒感染组病人的CRP、IL-6 和PCT 含量比健康对照组高,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细菌感染组血清CRP、IL-6 与PCT 阳性率分别是52.5%、59.3%、89.8%,明显比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
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清中CRP、IL-6 和PCT 的含量均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指
标,也能分辨感染类型,并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取2015-01~ 2015-08 期间入住我院ICU 的感染性疾病病人106 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9 例及病毒感染组47
例作为实验组,并将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监测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中C-反应蛋
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值的变化情况与阳性率,同时将感染性疾病病人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
钙素原水平与正常人机体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做对比研究。结果: 细菌感染组病人
CRP、IL-6 和PCT 含量分别是( 146.3±19.87) mg /L、( 99.6±22.6) pg /mL 和( 6.32±1.69) ng /mL,明显比病毒感染
组、健康对照组高,病毒感染组病人的CRP、IL-6 和PCT 含量比健康对照组高,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细菌感染组血清CRP、IL-6 与PCT 阳性率分别是52.5%、59.3%、89.8%,明显比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
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清中CRP、IL-6 和PCT 的含量均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指
标,也能分辨感染类型,并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8%,生后3天内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占76.5%,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较高,占12.6%。本组病例无论何种细菌感染,皮肤黄疸均高居首位达63.6%-100%。 相似文献
14.
我院儿科1988年1月~1994年7月共收治住院新生儿数975例,其中新生儿败血症4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8例,足月儿37例,早产儿4例。发病日龄≤7天11例,>7天30例。初生体重~2000g2例,~2500g3例,>2500g36例,其中农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期早期诊断 ,现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 3 1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1例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平均日龄 16天 ;足月儿2 1例 ,早产儿 10例 ;出生体重 <2 5 0 0 g 11例 ,>2 5 0 0g 2 0例。 3 1例均有明确感染史或病灶 ,参照新生儿休克评分表[1 ] 判断轻度休克 4例 ,中度休克 9例 ,重度休克 18例。 15例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 ,其中中度休克 3例 (3 3 .3 % ) ,重度休克 12例 (66.7% )。1.2 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皮肤颜色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本文对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8%,生后3天内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占76.5%,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较高,占12.6%。本组病例无论何种细菌感染,皮肤黄疸均高居首位达63.6%~100%。提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相当高,是否为院内获得性感染或为污染菌或为致病菌的转变,尚待进一步证实;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在国内有增高趋势,须引起重视;生后4天黄疸加重应考虑患本病的可能,及时做血培养并介用Philip介绍的适于基层开展的5种测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其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正> 1980~1990年我们收治经血培养(包括普通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161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21例,女40例。年龄:~7天51例,~28天110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126例。来自农村129例,城市32例。二、临床表现 1.原发病:母体羊膜早破21例,羊水污染14例;皮肤粘膜感染76例(其中脐炎16例,挑“马牙”60例);呼吸道感染21例,肠炎20例,中耳炎2例。 2.症状和体征:发热157例,体温不升4例。拒乳112例、呕吐10例、腹泻20例。抽搐18例。口吐白沫21例。不哭、反应差68例,皮肤黄染73例,硬肿12例。脐轮红肿16例,肝脏肿大12例。 3.并发症:新生儿肺炎17例,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