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中晚期肺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痛在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慢性癌痛又是癌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癌症急性痛(损伤性诊断时出现、抗癌过程中出现)治疗失败者,癌症进行性发展(压迫、浸润、转移)所致躯体性、内脏性、神经性疼痛者,暴发性疼痛者(按时应用阿片类药物过程中出...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C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顽固性合并症之一,是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已消失区域出现的表现形式多样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4%~94%,且近年来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982年,Donovon提出了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分类,即5个不同的疼痛综合征:中枢性疼痛、根性或节段性疼痛、内脏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精神性疼痛。有研究显示,在353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64%发生各种各样的脊髓损伤性疼痛,其中神经性疼痛占30%,非神经性疼痛占17%,既有神经性疼痛又有非神经性疼痛者占17%。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一种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疼痛的性质常分为三类:(I)刺痛又称快痛,其特点是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发生迅速消失,情绪变化不明显:(2)灼痛又称慢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长,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3)酸痛、胀痛、绞痛多半属内脏痛或深部组织痛,疼痛性质不易描述,定位很差,可引起明显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疼痛具有保护机体避免伤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疼痛经常伴有组织细胞的损伤,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成为一种不可忍受的折磨,因此如何能有效地同疼痛作斗争,克服疼痛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总结了疼痛护理体会如下:(I)癌痛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发病率高达80%,对此种患者应有恰当的评价,包括对疼痛的解释,病理生理学的改变;(2)创伤和手术后疼痛是由于创伤和手术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一种主观感觉及症状并且常影响患者的康复,约有3/4的患者手术后仍存在着中度乃至重度疼痛,若不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处理将对患者生理心理产生有害的影响,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对创伤,手术后疼痛给予行之有效的镇痛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3)对疼痛患者来说他处在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着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的表现状态之中,运用心理治疗能使患者的主观状态得到改善,疼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顽固性非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对135例顽固性CPPS的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和性活动相关肌肉封闭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过度频繁性交和持续性刺激可导致与性行为相关的盆腔肌肉疲劳性损伤或CPPS,通过局部肌肉的封闭治疗,其有效率达76.3%(103/135)。结论性行为过度可能是非炎症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因之一,相关肌肉封闭治疗对CPPS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疼痛治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近期产生且持续时问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诉之一,通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急性疼痛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种类较多,治疗范围较广,方法符合药代动力学给药原则,迎合了患者的心理。当前,急性疼痛治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在治疗中采用多模式和规范化管理仍是阻碍有效镇痛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急性疼痛治疗,需不断加强急性疼痛治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病人教育是否能够减轻鼻外科手术后疼痛。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鼻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手术前后由指定的护士对其进行与疼痛内容相关的教育,对照组的患者仅得到常规性的教育和指导。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2天,采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疼痛感觉明显减低,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RI:P<0.01,NWC:P<0.05:P<0.001)。两组病人用药人数百分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病人教育能有效缓解鼻外科手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69例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疼痛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1)头痛、腰痛、眼眶痛、腹痛、全身痛较为常见,其平均发生率依次为67.5%、60.7%、33.6%、33.9%、29.3%;除腹闯外,各型别间各种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疼痛现象对于建立临床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2)头痛部位以额颞部为多见。多数患者的疼痛为隐痛、胀痛、重痛患者头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若伴有精神、  相似文献   

8.
超激光照射治疗急慢性疼痛的效果:315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内生产的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急慢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3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慢性疼痛患者315例,应用国产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红外偏振光治疗仪CZ-660I型)对痛点及相应的神经和神经节进行照射治疗,针对不同疼痛性疾病选用相应型治疗头照射,照射量为70%-100%输出,照射周期为照射2s,停2s,照射时间为20min,1次/d,7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1,2个月评估视觉模拟评分值(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以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值来评估其疗效(视觉模拟评分差值〉6为显效;≤6,〉3为有效;≤3为无效)。结果:315例全部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过平均8.3次照射,显效132例,有效136例,无效为47例,总有效率为85.1%。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显示,肩周炎、膝骨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照射效果较佳,而疼痛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者,特别是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者,其照射效果往往较差或无效。③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照射部位轻度红斑,1d后自行消褪。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急慢性疼痛安全而有效,但对神经性疼痛效果差,应适时并用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翟颖  徐广屏 《现代护理》2007,13(1):83-84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每位患者的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分。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h者,被认为是急性呃逆;而慢性呃逆通常是持续性的或复发性的且多为病理性的;呃逆持续时间远远大于48h的,被称为是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月的,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0.
《护士进修杂志》2011,(23):2197-2197
答:导致DIC发生的疾病主要有7种。(1)严重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霉菌感染等;(2)恶性肿瘤:特别是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胰、肺、胃、结肠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3)损伤、烧伤、手术:大面积组织损伤如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或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如体外循环或前列腺手术等;  相似文献   

11.
《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982-1982
答:导致DIC发生的疾病主要有:(1)严重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霉菌感染等;(2)恶性肿瘤:特别是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胰、肺、胃、结肠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3)损伤、烧伤、手术:大面积组织损伤如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或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如体外循环或前列腺手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线偏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疼痛且口服抗生素无效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超激光组,只经会阴部照射超激光)和B组(超激光加服药组除与A组一样照射超激光外还口服抗生素)。用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前列腺部位,体位为截石位,C探头,照射厦间歇比为7:1,每次20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检查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SP)镜检白细胞,记录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结果:A组治疗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结果显示76%减少,12%无改变,12%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1%、82%、81%。B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比较结果为白细胞91%减少,3%无改变,3%增加;B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标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3%、97%、98%。A组与B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包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VAS评分疗效比较厦症状改善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临床康复     
1临床康复的概念和源起临床康复的概念是近20年来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本来康复领域里已有医疗康复(medicalrehabilitation)、教育康复(educationalrehabilitation)、职业康复(vocationalrehabilitation)和社会康复(socialrehabilitation)的区分,这四类康复各有自己的内涵。医疗康复的内涵包括几个要点:(1)它是从医学方面对有功能障碍者进行的康复犤1犦;(2)它的对象是由致残性缺陷、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后而引起的功能障碍、需用医疗手段促使其功能尽量恢复者;(3)它的目标是通过医疗手段促进患者身体上、精神上…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出院的SCI患者,进行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调查并分析。 结果:共纳入96例SCI患者,54.2%(52/96)患者出现N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ASIA分级、距离受伤的时间、伤害感受性疼痛与患者是否出现NPP有关(P<0.05)。其中,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和距离损伤的时间。52位NPP患者中,82.7%(43/52)合并有伤害感受性疼痛。NPP患者平均NRS评分为6.4±2.0,61.5%(32/52)患者1周中每天都会出现疼痛,30.8%(16/52)患者疼痛为持续性,55.8%(29/52)患者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睡眠等产生中度以上的影响及干扰。59.6%(31/52)患者未接受疼痛相关的任何治疗。 结论: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损伤时间、年龄、ASIA分级与SCI患者是否发生NPP有关。患者平均疼痛强度为中重度,大部分患者每天都会经历疼痛,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约1/3患者疼痛为持续性,NPP产生的干扰及影响为中重度。大部分SCI患者未接受规范的NPP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源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持续性疼痛。临床前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大致可分为3类:不同的作用方式造成的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化疗药物或鞘内注射强啡肽造成的化学损伤模型及糖尿病性神经痛模型。尽管这些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临床上的疼痛症状,但它们在发病时程,持续时间,病理机制及对药物反应性方面等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随不愉快的情绪或心血管及呼吸方面的变化。按痛觉冲动的发生部位,疼痛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性疼痛。躯体痛又分为急性锐痛和慢性钝痛。  相似文献   

17.
杨荣 《当代护士》2018,(9):68-7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性疼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神经性疼痛问卷调查,通过简明疼痛问卷表(brief pain questionnaire,BPQ)记录其疼痛的部位、性质,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其疼痛的程度。结果 60例患者中,12例四肢瘫痪,48例截瘫;36例感觉和运动障碍,24例部分感觉障碍;麻木、感觉迟钝、烧灼感及刺痛最常用来描述神经性疼痛;夜间疼痛的程度明显高于傍晚、清晨和午夜。结论神经性疼痛严重影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且夜间疼痛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药物、冷刺激及休息等可以缓解神经性疼痛,而体力活动、焦虑、失眠等常常使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患者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重型组(29例)、中型组(31例)、轻型组(37例)三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1d、3d、14d血清中CRP水平。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重型组CRP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1);各组患者入院6h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d内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14d后轻型和中型组降至正常水平,重型组病情重的患者其CRP值升高幅度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监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重型组(29例)、中型组(31例)、轻型组(37例)三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1d、3d、14d血清中CRP水平。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重型组CRP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1);各组患者入院6h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d内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14d后轻型和中型组降至正常水平,重型组病情重的患者其CRP值升高幅度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监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癌症的三阶梯止痛法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等级止痛药物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推荐。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类慢性持续性疼痛,和爆发性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为护理人员掌握患者术后疼痛规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经手足显微外科治疗患者,采取疼痛数字评估法对术后患者在24h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并记录每个时间段(8:00—12:00、12:00—16:00、16:00—20:00、20:00—0:00、0:00~4:00、4:00~8:00)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强度,同时对术后为中度疼痛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并探讨最佳干预时间。结果患者在午后(12:00—16:00)和晚上(20:00~O:00)的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最为明显,且两个时间段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个时间段相比于其他时间段而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疼痛患者在疼痛出现的30min内开展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结论手足显微外科术后患者在时间段的疼痛最为明显,且在疼痛发生30min内给予护理干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