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病例临床诊治及随访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诊治的101例川崎病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及随访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最长1年10月。本文病例中60例(A组)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4l例(B组)选用阿司匹林治疗。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者短期应用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结果我科住院的10l例川崎病病病例经积极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出院。A组出院时发生冠状动脉病变33例(55.0%),失访1例;B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16例(39.0%),KD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为KD的重症病例,本文12例并发无菌性脑炎中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11例(91.7%)。结论近年KD有增多趋势,不完全KD及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数有增多趋势,临床应引起重视。去除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病例数,A、B两组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相比,X^2=0.51,P〉0.05,无显著差异。儿科医师要提高对KD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减轻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76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76例患儿除具经典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各种皮肤黏膜损害外,尚有79例(45%)出现肛周红斑脱屑,41例(23%)卡介苗接种处红肿;162例(92%)超声心动图均见冠状动脉病变(含5例冠状动脉瘤)。提示肛周红斑脱屑、卡介苗接种处红肿似可作为KD较特征性的皮肤表现,应为临床医师所重视;超声心动图对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及时发现和诊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9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内,男孩多发,以典型病例多见,但仍有28.9%患儿为非典型病例。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无死亡病例。有35.0%的误诊率,误诊的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性皮炎、淋巴结炎等儿科常见病。结论:川崎病早期容易误诊,对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并伴有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项的儿童,应警惕川崎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无菌性脓疱病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1982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无菌性脓疱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在102例患者中,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67例,掌跖脓疱病6例,连续性肢端皮炎5例,疱疹样脓疱病24例.系统表现中常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治疗主要是昆明山海棠、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非特异性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为63.73%,有效率为85.29%.死亡3例.结论:无菌性脓疱病主要采用昆明山海棠、阿维A、非特异性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治疗,应尽量避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规范.方法:参照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对12例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有高热(39℃~40.5℃)和皮疹者100%(12/12),有球结膜充血、肢端硬肿者和淋巴结肿大者各10例,占83.3%,有口腔粘膜改变者11例,占91.6%,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窦性心动过速者10例,显示冠状动脉扩张者1例,全部病例经以阿斯匹林口服同时静滴丙种球蛋白为主的药物治愈.结论: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适用该病诊断,但须综合分析.阿斯匹林口服联合静滴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阿维A治疗无菌性脓疱病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用阿维A(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7岁,果农。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天入院。半年前患者右颧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结节,无痛痒,后形成溃疡,周边隆起,并向周围逐渐扩大。2月前出现间断头痛伴发热,体温38℃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经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取面部病变组织活检,排除皮肤肿瘤,住某市医院按脑膜炎处理,治疗1月未见缓解。3天前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8.2℃~39℃,恶心喷射状呕吐,视物不清。于1998年11月30日收我院内科诊治。入院后给磺胺嘧啶口服,甘露醇、速尿及先锋霉素Ⅴ、甲硝唑等静脉注射,剧烈头痛缓解,自觉头胀…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 ,3岁 ,因左颈部疼痛性肿物伴发热 1周于 2 0 0 1年 4月 11日就诊。 2 0 0 1年 4月 7日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波动于 38℃— 4 0℃之间 ,左颈部可触及 4个花生米大小不等肿物 ,有自发痛及触痛 ,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左颈部淋巴结炎” ,予静滴“青霉素钠 4 80万U 1/d× 5d” ,病情未见好转 ,周身相继出现黄豆至花生米大小不等红斑、丘疹 ,双手、双足出现非凹陷性硬性水肿。无腹痛、腹泻 ,无咳嗽 ,咳痰 ,无胸闷 ,憋气等不适。左颈部肿物触痛渐加剧 ,皮疹渐增多 ,遂来院诊治。患儿平素健康 ,无药物过敏史 ,足月顺产 ,进食规…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者8例,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13例,严重高颅内压[≥3.43kPa(35cm H2O)]17例(17/35),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4例.侧脑室引流2例。7例单用氟康唑或与氟胞嘧啶合用:9例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或联合鞘内注射、氟胞嘧啶口服;23例采用分期治疗,即初期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口服.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维持治疗。39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复发3例。采用分期治疗的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作为主要疗效监测指标是合适的:采用分期治疗方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应当提倡;颅内降压治疗是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和侧脑室引流是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着色性干皮病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获取我国着色性干皮病(XP)患者更多的临床定量描述数据。方法回顾分析了我国39例X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内发病者占2/3。28.2%的XP患者出现眼部病变,20.5%的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9.3岁。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者占61.3%,1/3患者中有兄弟姊妹同患本病。兄弟姊妹同患本病者,父母近亲结婚达72.7%。结论本组XP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19.3岁)大于国外平均发病年龄(8岁)。本组XP患者的存活年龄比国外患者大。近亲结婚者后代出现XP患者,兄弟姊妹同患本病比非近亲结婚者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随访观察26年的疱疹样脓疱病。患者女,37岁。3岁开始发病,反复发作,1980—2005年共发病15次。1992年妊娠期间皮损加重,未予特殊处理,顺产一健康男婴。1993—2005年共发病8次。发作不重时仅予对症处理,一般2~3周皮损消退;发作严重时则采用雷公藤多苷、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诊断倾向于疱疹样脓疱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发疹合并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皮肤科急诊疾病之一,有一定的自限性,预后一般,并发严重心、肾内脏损害可猝死。本病合并水痘样疹临床上实属罕见,现将我所收治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患儿女,6岁,其父母代诉病史:“患儿半月前原因不明发热,怕冷、流涕、咳嗽、咽喉肿痛,一周后出现口腔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儿童SSS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30例SSSS患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全部阴性。早期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取得良好疗效,患儿均于7~10 d治愈出院。结论 SSSS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生素并短程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周以上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均取得明显效果,92.3%的患者2~5天后水疱停止发生,尼氏征转阴,黏膜损害消退。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重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1岁,已婚,汉族。以外阴起红疹1年,伴脱屑瘙痒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10年3月初,发现外阴出现一个蚕豆大小的淡褐色皮疹,不痛不痒未在意,随后两个月发现皮疹明显增大,变多,  相似文献   

17.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om, X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为色素沉着、干燥、萎缩、角化或癌变,日晒后病情加重。XP患者皮肤细胞内的DNA受日光紫外线照射损伤后,因细胞内先天性缺乏核酸内切酶而不能修复,易形成带有异常DNA的细胞株,故易发生癌变[1],有时会诱发多种皮肤癌[2]。根据国外报道,XP患者100%会发生癌变[3],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预防和早期治疗皮肤癌是否得当,是XP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的关键。我们对两例XP患者进行长期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例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男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0.6:1,中位年龄46岁,病程2个月~1年不等,分别发生于面部、颈部、腋窝、胸部和下肢。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或无自觉症状。皮损以丘疹为主,直径2~14mm,表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生性生长,亦可伴有向外呈乳头状瘤或疣样、角化棘皮瘤样增生,下肢1例为小囊肿,各例均可见特征性鳞状涡形成。结论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为一少见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内生性生长和鳞状涡形成。  相似文献   

19.
脂溢性角化病1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表皮内肿瘤,临床及病理不难诊断,但南丁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易与多种良、恶性皮肤病变混淆。本文收集1999年1月~2003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脂溢性角化病12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院2002年6月-2008年7月收住的42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根据皮损面积及全身情况将其分为轻、中、重3型,病情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愈后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轻型患儿单用抗生素即可;中度患儿在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加用适量糖皮质激素,可加快病情恢复;重度患儿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和适量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