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弓上吻合等术式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呼吸功能进行对比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选择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患者20例及弓上吻合术患者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2,4,7天对呼吸频率(BR)、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分压(PaO2)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患者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BR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BR稍高于弓下吻合组(P〈0.05);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Sp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各时段SpO2无差异;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各时段的Pa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吻合组患者的PaO2稍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弓上吻合患者通气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加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液体治疗与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的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病例76例,根据术后早期液体出入量临测结果,分为平衡补液组(液体入量=液体出量)和负平衡补液组(液体平衡≤500 ml)2组各38例.观察其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负平衡补液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PaO2和PaCO2值等均明显优于平衡补液组,肺部并发症少于平衡补液组.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前3d,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后2d适当的液体负平衡,可以减少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一切口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7例,左胸胃经弓前至弓上与食管行弓上吻合16例,左胸胃经食管床再经主动脉弓后与上段食管行弓上吻合12例,经左胸Sweet手术颈部吻合61例,右胸腹颈三切口Akiyama手术颈部吻合6例;余6例患者肿瘤属局部晚期,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仅行探查性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94.4%(102/10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27/108),病死率1.9%(2/108).结论 严格控制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术期营养支持,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液体治疗与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的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病例76例,根据术后早期液体出入量临测结果,分为平衡补液组(液体入量=液体出量)和负平衡补液组(液体平衡≤500 ml)2组各38例.观察其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负平衡补液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PaO2和PaCO2值等均明显优于平衡补液组,肺部并发症少于平衡补液组.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前3d,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后2d适当的液体负平衡,可以减少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69-3970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压缩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缩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60 例,分别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结果 雾化吸入后压缩雾化组患者PaO2、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PaCO2降低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0.05).2组患者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在提高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PaO2、SpO2和降低PaCO2,减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开胸术后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4例,于吸入治疗后的1 h、4 h、8 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并根据术后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等,观察NO吸入的效果,为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患者护理总结经验及方法 .结果本组吸入NO后1 h、4 h、8 h 的PaO2 、SaO2明显升高(P<0.01), 8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衰竭死亡,36例患者在停用NO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认为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ARDS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杨俊杰  伍伫 《华西医学》1991,6(2):193-194
我科自1986年10月至1990年8月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127例,其中食管癌104例,贲门癌23例;主动脉弓上吻合62例,弓下吻合65例。术后吻合口瘘3例(2.4%),吻合口狭窄2例(1.5%)。作者认为使用吻合器具有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吻合口痿发生率的优点。对老年和心肺功能较差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呼吸机内固定在治疗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4-01~2007-12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61例,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分析血气分析等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 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 (P<0.01).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内固定治疗.本组治愈52例,治愈率85.2%.结论 尽早对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为手术提供条件,但应注意控制机械通气时间,防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1976年10月到1984年12月,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9.7%。自1985年1月到1986年12月,我们对手术操作和吻合方式做了一些改进。在104例食管癌,85例贲门癌及2例胃癌的切除中(其中行弓下吻合93例,弓上吻合14例,胸顶吻合49例,颈部吻合35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应用常州WGWA-24及WGWA-26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治疗食管癌216例,其中胸顶吻合28例,弓上吻合148例,弓下吻合40例.结果 本组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1例(0.46%),术后一月行胃镜下球囊扩张好转.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及使用吻合器,提高吻合技术,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能有效地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及胸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呼吸操训练对食管癌及肺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实验组除按常规准备外,术前1~5 d对患者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训练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最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有提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结论 开胸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少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成功在我科行改良法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的675例患者的颈部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6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瘘发生率为6.22%,无一例瘘入胸腔,住院时间(12.5 ± 8)d.结论:改良法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且治疗方便,愈合周期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腔和双腔插管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胸交感神经切除(TES)时的血气变化.方法: 对46例手汗症病人在胸腔镜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除,随机分为2组,A组19例为双腔插管,术中给予单肺通气,B组27例则选择单腔插管,术中给予3~5 cmH2O的二氧化碳胸腔正压.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以及手术开始后分别按两侧胸腔先后手术次序记录1、3、5、10、15 min血气、BP、P、经皮氧饱和度(SpO2)、PetCO2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麻醉前相比由于纯氧供应而明显升高,但随手术时间延长而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随手术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但在正常范围,MAP除插管时及第二侧手术10、15 min有显著升高外,前后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之间相比除SpO2有显著差异外,其余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且两者的血气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时单腔和双腔插管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均能较好地保证术中患者的通气功能和生命体征,但单腔插管能更简单,更经济地完成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7年7月至1982年10月,共作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346例,均行食管与胃或肠单层宽边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现就此法和吻合瘘口的关系等谈谈体会和看法。手术分类: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223例,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180例,弓下吻合4例,颈部吻合39例。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至1990年6月,我院共作食管癌手术170例,现就资料完整的10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9例,女性38例。年龄35~73岁。在该组中,食管癌53例,其中胸上段4例,胸中段29例,胸下段20例。贲门癌54例。24例肿块已向周围脏器浸润,行姑息切除,其余行根治切除。全组术后病理证实有转移者36例。其中行颈部吻合4例,弓上吻合39例,弓下吻合64例(17例在腹腔吻合)。术后并发症共7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痿2例,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食管癌患者19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对照组(9例)和行腋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游离食管+腹腔镜游离胃+胃食管右胸顶吻合的观察组(10例).比较2组手术结果.结果 2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胸引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食管胃吻合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行食管癌食管胃吻合术3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17%(91/312),心律失常发生在术后2 d内68例(74.73%),3~7 d 23例(25.27%)。窦性心动过速45例,室性早博(室早)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房颤)8例,房性早博(房早)6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律失常发生原因与患者年龄较大、原有心血管疾病、采用颈部及弓上吻合术式、未能维持脉搏氧饱和度<94%等。结论年龄(≥65岁)、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颈部及弓上吻合术式、维持脉搏氧饱和度<94%等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8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FEV1/FVC<70%、手术时间>3.5h、术中失血>600ml、弓上及颈部吻合等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具备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在术前有效控制血压,加强心肺功能锻炼,改善营养状况,术中轻柔操作,术后给予有效镇痛、鼓励有效排痰、保持胃管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