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过度沉着疾病,可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是黄褐斑致病因素之一,其通过一氧化氮等途径影响黄褐斑形成.目前谷胱甘肽、中药药剂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抑制酪氨酸酶等均能改善黄褐斑症状.本文就氧化应激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治疗在黄褐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好发于女性,对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影响。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除与黑素细胞有关外,还与血管增生、炎症因子、基底膜的破坏等相关。本文就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相关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为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的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化学剥脱剂的问世、光电治疗技术的革新,黄褐斑的化学剥脱及光电治疗领域也得以迅速发展。该文总结了国内外黄褐斑的化学换肤及光电治疗领域研究成果及新进展,以期为黄褐斑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常见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分别阐述了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与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薄芝注射液治疗黄褐斑11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虽然目前治疗的方法多样,但疗效均不满意,2年来我们采用薄芝注射液对112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薄芝注射液对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退色素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具有中医特点并能够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制约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瓶颈问题。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疾病,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的黄褐斑肝郁证模型是研发治疗该病证新药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小鼠模型建立方法,从中尝试寻求建立黄褐斑肝郁证小鼠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分为内治法、外治法两个部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不仅影响外观,对工作生活也带来一定困拢。黄褐斑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表皮屏障破坏、炎症反应、血管改变、光老化、细胞自噬、非紫外线光热源及氧化应激因素在黄褐斑发病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回顾近几年关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文献,以期对黄褐斑的认识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孕期及非孕期黄褐斑患者几种微量元素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褐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的以颜面部发生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妊娠期易发生,故又称为“妊娠斑”,妊娠期间发生黄褐斑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有关,但尚未进一步证实。资料表明孕期黄褐斑者在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时黄褐斑并不能完全消退[1]...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病因复杂,多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黄褐斑,但疗效差及复发是临床常见的难题.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其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口服小剂量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单独用药,或联合其他口服、外用药及激光治疗.用药时间的长短与疗效相关,一般用药1~2个月开始起效,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静脉用药与口服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起效更快.氨甲环酸外用治疗黄褐斑与赋形剂无明显差异,局部微针和显微注射氨甲环酸有显著疗效,以前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的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褐斑是影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是阳光和遗传素质。黄褐斑临床上分为三型;根据伍氏灯和组织学检查黄褐斑可分为四型。治疗黄褐斑目前尚无特效药,但首先必须避免日晒和停止口服避孕药。现在通常使用2%~5%氢醌、0.1%维甲酸以及这两种药物的混合制剂,也可使用新的酚化合物、壬二酸和中等深度的化学剥脱术治疗黄褐斑。不得使用氢醌苄醚和汞化合物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或浅或深的棕黑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褐斑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基底膜结构受损、血管功能亢进、氧化应激.蛋白基因水平方面发现,黄褐斑皮损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非编码RNA H19基因显著低表达.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如WNT通路、一氧化氮合酶与核因子κB通路在黄褐斑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另外神经调节也涉及黄褐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女性面部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是目前的难点,成功率较低,而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光电技术治疗黄褐斑在国内外取得了满意疗效,主要包括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点阵激光、皮秒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射频技术等。其中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他光电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光电技术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单药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较大,而联合治疗因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受到医生的亲睐。目前黄褐斑的治疗多样,主要有口服、外用药物,激光或光子疗法,多种方案联合治疗等。黄褐斑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因、病程、临床分型、既往治疗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重治疗、序贯治疗或补充治疗应纳入黄褐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祛斑丸治疗肾阴不足型黄褐斑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祖国医学又称“肝斑、黧黑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性皮肤病。我们用祛斑丸治疗肾阴不足型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酸加化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激光等,往往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的提出,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治疗黄褐斑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皮秒激光、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剥脱性点阵激光、Q开关激光、强脉冲光等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与内分泌、遗传、日光、自由基、局部微生态、化妆品、精神因素等有关[1],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及身心健康。目前黄褐斑的治疗均不理想,有报道用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3]。我们尝试采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女性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临床发病病因较为复杂,为了探讨其发病机制,我们观察了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常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生活及精神方面的痛苦.黄褐斑的治疗疗效欠佳,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激素及日光照射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分型存在很多争议,且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有关黄褐斑分型的文章加以分析、归纳,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黄褐斑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