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脂腺囊肿是由体表皮脂腺管阻塞,皮脂排泄受阻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面、颈背及臀部。有时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塞的小黑点,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聚集的油脂样豆腐渣样物,极易引发感染,溃破后多伴有奇臭。西医多主张在囊肿未感染前或感染控制后手术摘除为宜。但临床上遇见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者为数不少,对此,笔者自2003年6月以来,采用中医药内外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段旭东  左爱欣  侯绪肖  赵辉 《河北中医》2006,28(10):742-743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感染,皮脂腺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难以彻底清除,因而易复发。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先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切口愈合后再行皮脂腺囊肿切除术,此法较费时。我们临床应用70%石炭酸配合中药治疗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31例,并与应用皮脂腺囊肿切  相似文献   

3.
寻常性痤疮(zcne vulgaris)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病,好发于面部,有皮疹、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及其瘢痕等多种损害,常伴有皮脂溢出。现代医学认为可能由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面部皮脂腺对激素敏感性增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生及宿主的炎症反应、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等引起,  相似文献   

4.
透皮药物体内吸收的另一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经皮吸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透过角质层及活性表皮进入真皮,另一途径是透过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吸收到达真皮,毛细血管位于真皮的上部,药物进入真皮后,就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为此对于透皮药物的实验研究、药物评价等的标准都是以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来衡量的.随着科学对细胞生物学机制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显微化,现已揭示出组织通道也是人体微循环中的重要部分,组织液、组织通道也是参与透皮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和途径,显现出了人体对透皮药物吸收的途径呈多元化,启发我们对透皮药物经组织通道运送,吸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后期会留下萎缩或增生性瘢痕,俗称"粉刺"。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本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本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达到80%以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相似文献   

6.
寻常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性疾病,以粉刺、丘疹、囊肿及脓疱等皮损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面部,有时累积颈部、前胸、背部、臀部.  相似文献   

7.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1],好发于青春期,多发于颜面、颈部、胸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之处。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见丘疹、粉刺、囊肿、结节、瘢痕等损害,常伴皮脂溢出,炎症明显时自觉疼痛。中医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20例皮脂腺囊肿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皮脂腺囊肿声像图表现为: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密集点状或粗颗粒状。结论皮脂腺囊肿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皮脂腺囊肿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肺风粉刺"等,多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脓疱甚至囊肿结节和瘢痕等多种皮损形态,多伴有月经不调[1],西医学认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腺过度分泌及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此外,遗传因素在痤疮的发  相似文献   

10.
黄晶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49-50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近年来,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采用中药方剂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与外擦痤疮擦剂结合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和成人期的皮脂腺的慢性疾病,常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有瘢痕.西医认为,本病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患,与雄性激素分泌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堵塞、痤疮棒状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痤疮亦称寻常型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笔者用刺络拔罐法治疗该病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是青春期和成人期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疾患,以颜面及胸背部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如细小丘疹和脓疱,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为特点,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疤痕、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4.
虞琳 《气功》2012,(5):442-445
人一到中年,面部皮肤就不免会出现皱纹,这是什么原因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人的皮肤组织。皮肤分表皮、真皮及皮下层三层:表皮为上皮组织,又分三层,最外一层为角质层。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自毛囊口排出,汗腺也开口于皮面,汗与皮脂相互乳化作用很强,形成乳化剂,在皮面及沟后皱褶处形成脂类薄膜,使皮肤滋润、平滑。真皮层中有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纵横交织,使皮肤富于弹性。皮下层由粗大的结缔组织束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7):1472-1472
疖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细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寻常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包括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鼻唇沟,  相似文献   

17.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尤其重型痤疮易形成瘢痕。因此,患痤疮后,会严重影响人的美貌,有时还会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8.
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尤其重型痤疮易形成瘢痕。因此,患痤疮后,会严重影响人的美貌,有时还会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1]。对痤疮  相似文献   

19.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常见有寻常痤疮、聚合性痤疮、婴儿痤疮、药物性痤疮及接触性痤疮等。寻常痤疮为青春期常见病,本病是在有遗传性因素情况下,由雄激素引起的,尤其是与皮肤组织中的双氢卑酮增加有关。在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发育旺盛,皮脂腺毛囊管壁出现角化并堵塞皮脂的排出而形成脂栓,即是“粉刺”。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等。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酯,使成为游离脂肪…  相似文献   

20.
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中医古书称“肺风粉刺、面疱、酒刺”。是常见的一种由毛囊皮脂腺分泌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脂溢出过多,在面、背、脚部发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等损害。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大多数病人发育期后渐渐减轻、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