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1.43±0.21)h,术中出血量为(318.25±3.46)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为(13.12±1.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5.13±1.03)周。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术后3、6、12个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PA均大于术后即刻,TPA均小于术后即刻,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且术后时间越长,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越高(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51-3952
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后内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入院的94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47)予三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n=47)予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入组时、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变化并比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影像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出院时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总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两组出院时屈曲、伸直、内旋、外旋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负重时间、骨折不愈合、关节面塌陷、内固定情况、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4)两组出院时较入组时P物质(SP)、前列腺素F2(PGF2)、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三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面塌陷发生,缩短围术期时间,降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其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术后感染、创口愈合、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在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年后在关节内翻角度和后倾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术式治疗,可充分暴露关节面,手术视野清晰,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85-2187
目的探讨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按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膝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为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Merchant量表中步态、日常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度、活动范围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选用后内侧入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2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侧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累及后侧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手术切口类型:膝前正中联合后内侧3例,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或后外侧7例,前外侧联合后侧倒“L”型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1.5周。愈合后下肢全长X线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无骨折移位、钢板螺钉断裂情况。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4.6%。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直视下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2例,均经切开复位,螺丝钉、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给予植骨.结果 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X线显示无骨折畸形愈合,均恢复患肢正常力线,无内固定松动.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优21例,良33例,可8例,优良率达87.10%.结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切口、骨折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内固定,以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36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sⅠ~Ⅲ型患者,施行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术中发现,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手术时间(91.6±26.8)min,解剖复位率97.2%;术后关节屈曲至120°时间为(5.9±1.4)周,36例患者随访11~20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6.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Schatzker's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切实可行,术中易于处理合并损伤,易于精确复位,内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大大减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7~2002年对38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术中不切开关节囊。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89.5%。结论 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骨折的MRI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X线检查后作MRI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STIR序列,每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分类,比较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MRI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的MRI表现。结果:6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中X线检查60例阳性(81.8%)。MRI检查65例阳性(98.5%),I型7例(10.6%)、II型20例(30.3%)、III型6例(9.1%)、IV型18例(27.3%)、V型4例(6.1%)、VI型10例(15.2%)。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57例、韧带损伤48例、关节软骨损伤58例、局部骨挫伤34例、关节囊积液或积血61例。结论:MRI检查是术前评价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治疗较困难,容易出现因骨折固定方式选择不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及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3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27具新鲜骨标本,制成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模型,分别制成正常组,双钢板固定组,T形钢板固定组,拉力螺钉固定组。对以上3组进行压力、载荷一位移、应力强度、刚度和旋转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固定组载荷一位移显著小于T型钢板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固定组,双钢板固定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及转矩扭角变化,均显著大于T型钢板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固定组。提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双钢板固定较其他2种方法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的外科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2.3岁(20~58岁),按AO分型:41-B2型22例,41-B3型11例,41-C5例,所有病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患者,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2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所有病例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1]。  相似文献   

17.
Ten patients with type B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 (according to the AO-classification) were treated by 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reduction,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due to osseous defects and transcutaneous screw fixation. Concomitant intra-articular lesions were treated arthroscopically at the same time. We did not see any complications intra- or post-operatively and no secondary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 fragments. All patients gained full free motion in the operated knee. Considering the minimal soft tissue trauma, the diagnostic value,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good results, we regard arthroscopic minimally-invasive osteosynthesis as ideally suited for certain type B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  相似文献   

18.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方法自1997~2006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6例,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均经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进行骨折治疗。结果37例均得到随访,最短19个月,最长7年,平均23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3.8%,术后1年优良率为89.2%。结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必须早期处理受损的软组织;内固定物的选择应当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9.
冯涛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1195-120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 分型(I型6例,II型9例,III型17例,IV型4例,V型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均进行CT片、X片或MR检查,术中通过关节镜引导以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患者实施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诸如先对患者关节内合并损失进行处理,再对患者骨折实施解剖复位,并于复位后采用解剖支撑钢板或者松质骨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最后采用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髂骨对患者缺损处进行植骨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良好的早期功能恢复锻炼。结果 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6.54±6.87)个月。38例患者术后3~5个月经X线片观察,均获得骨性愈合,均不存在关节内感染及切口感染,也无创口延迟愈合、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发生。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析,优30例,占78.95%,良5例,占13.06%,可2例,占5.26%,差2例,占5.26%,总优良率达到92.11%。结论 在具备熟练的关节镜操作技术基础上,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能够在有效复位的同时合理处理关节腔内其他合并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良好的手术经验及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感染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并增加治疗费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周围软组织情况及骨折类型、手术操作是否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多方面,各因素常常相互影响,本文旨在对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从而帮助临床更好地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