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实验与B超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B超确认的冠心病患者52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超,而假阴性则低于B超,但特异性较低,假阳性较高。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费用较低,操作简单,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心电图室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4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24h动态心电图,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断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24h动态心电图,二者结合诊断冠心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静平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心静平胶囊,4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35例,服用美西律,10mg日4次口服,疗程为4周,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0%,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71.43%,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心静平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下肢平板运动试验中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与5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双下肢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无ST段下移时)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QTcd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QTd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QTc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比(P0.01)。QTd无显著变化,冠脉正常组QTd、QTcd变化无显著性。以运动中QTcd≥50 ms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95.2%。结论双下肢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进一步显著增加,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运动平板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症状疑诊冠心病的病例128例,每例患者均间隔2周做运动平板及冠脉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69.5%,准确性为70.1%,且病变范围越大,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越高。结论:运动平板是一项诊断冠心病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综合其临床表现和高危因素综合诊断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静平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服用心静平胶囊(4粒q8h),对照组(35例)服用美西律(10mgq6h),治疗室性期前收缩4周时,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心电图判断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0%,2组差异显著(P〈0.05),相关临床症状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71.43%,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静平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肯定,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83%(P〈0.05),且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尸l〈0.05),研究组显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及Holer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显效率高。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有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ST段改变情况,对107例有胸闷、胸痛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有ST—T改变、仅有T波改变或未见明显异常的冠心病或隐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检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3%和73.8%,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提高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特异性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分别检测其运动前后的IMA值,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诊断,比较冠脉造影阳性及阴性患者的IMA值,评价结合IMA值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特异性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运动前IMA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IMA值显著升高,其中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无冠心病患者(P<0.01);以35mg/mL为界限值,冠心病患者IMA阳性率为92.7%,结合IMA,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后IMA值显著升高,以35mg/mL为界限值,IMA可显著提高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在2周内每例患者都进行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对单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和对多支病变冠脉的检出率。结果 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56%,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62%,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83%,后者特异性与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板运动试验检测CHD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92%,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71%;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平板运动试验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为86%,高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62%。结论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平板运动试验的检出率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心肌酶谱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观察61例试验者(包括正常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心肌酶谱及同功酶变化。结果:次极量运动对心肌酶谱(SGOT,LDH,CK-MB)变化无影响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后可使cK轻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但其绝对值未超过正常值。正常人、高血压病人,运动前后心肌酶谱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五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运动平板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运动平板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36例社区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14d。比较室性期前收缩控制情况、药物起效时间及伴随症状。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94%,优于对照组的89%(P〈0.05);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及holter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效率高。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胺碘酮,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运动试验中心变时性指数作为变时性功能的一项指标,探讨其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并提供该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临界参考值,以提高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对12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平板运动试验,冠脉造影阳性者58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阴性者64例为非冠心病组。运动试验得出ST段下移程度及变时性指数。利用ROC曲线计算变时性指标与ST段诊断冠心病的诊断学指标,联合试验提高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艘时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时性指数诊断冠心病的参考值为0.81;其与ST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一致(P〈0.05);将两种指标序列试验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系列试验联合特异性度93.10%,平行试验联合灵敏度为100.00%。结论变时性指数可作为判断冠心痛的一个指标,它与ST段指标联合诊断冠心病将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与病种的关系,探讨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及分布规律。方法:按照总体设计,对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和糖尿病等。结论:心律失常出现的频度和复杂性因不同的疾病有明显的差异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体重与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变速斜率运动(Bruce)方案,随机选择243例成年男性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超重组,2组为正常体重组,对两组分别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观察两组阳性率差异情况并探讨成年男性不同体重与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关系。结果:两组体重男性患者在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后,其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称年男性正常体重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超重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美托洛尔,6.25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袋/次,3次/d,口服。2组均于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62.22%,,对照组为44.44%,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7.78%,2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2组治疗后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14d。比较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控制情况、药物起效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90%(P〈0.05);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及Holter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显效率高。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评价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及两者联合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拟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16层螺旋CT冠脉显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冠脉狭窄≥50%作为冠脉造影和16层螺旋CT阳性结果,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结果以冠脉造影作为"金标准",16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3.3%。联合16层螺旋CT和运动试验均阳性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88.0%。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心病筛选的有效手段,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可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巴酚丁胺试验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既往运动试验阳性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进行多巴酚丁胺试验和平板运动试验,记录诱发心绞痛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RPP)。结果多巴酚丁胺试验诱发心绞痛时的HR、RPP、心率占预计极量运动心率比例(%PHR)高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P<0.05),SBP相近(P>0.05)。多巴酚丁胺试验诱发心绞痛时的HR、SBP、RPP、%PHR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分别存在正相关。结论多巴酚丁胺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是可行、有效的,但简单的根据平板运动试验85%的PHR进行多巴酚丁胺试验所得的结果假阴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