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陈广娥  顾兴江 《中国针灸》2000,20(6):345-347
将1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3例,针刺足三晨、内关、中脘、太冲、阳陵泉等穴;对照组75例给予吗丁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蠕动、胃排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排空、胃蠕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开胃消食合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其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适症状的机制.方法:对FD患者询问消化不良症状,采用一次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后4小时拍摄腹部平片的方法,统计用药前后钡条在胃内残留的数目来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FD患者服用开胃消食合剂后,餐后4小时钡条排空率明显增加(P<0.01),与多潘立酮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症状较多潘立酮改善明显.结论:开胃消食合剂可改善FD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洪斌  许丹  鲍文菁  刘惠武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40-1142
目的:阐明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消食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6组;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百分率、食量、体重等指标,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特点;结果:各治疗组在消食口服液治疗后食量、体质量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剂量消食口服液组最为明显(P<0.01);消食口服液组碳末固体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多潘立酮组作用相当,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胃内残留率低于多潘立酮组(P<0.01);在小肠固体推进率的比较中,消食口服液治疗组碳末半固体糊在小肠内推进长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消食口服液具有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和体重、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 19%~ 4 1%。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笔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 4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2 6例 ;年龄 30~ 5 6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①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 ,至少持续 4周 ;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未发现食管炎 ,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④无糖尿病、肾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味,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胃排空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率均有提高(P<0.05,P<0.01),且治疗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和胃窦组织Ghrelin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多潘立酮组。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其余各组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盐酸喂养制作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灌胃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胃窦黏膜情况及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胃窦黏膜均未见明显损伤。(2)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胃排空和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升高(P0.05),但仍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和提高Ghrelin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胃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率、胃动素(MTL)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舒胃方治疗,中成药组予木香顺气丸治疗,西药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胃排空率、MTL及NO水平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胃排空率、MTL及NO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率与MTL水平增加,NO水平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增减幅度较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结论舒胃方能有效治疗F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MTL水平,降低NO水平,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提高胃排空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减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减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总疗效及对胃排空复常率、胃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5例FD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服用西药吗丁啉片剂与安慰剂(糖水),治疗组服用加减四逆散汤剂与安慰剂片剂;比较两组在总疗效、胃排空复常率、胃动力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FD胃排空复常率及胃动力指标接近,治疗组总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泄热、理气和胃之加减四逆散对FD肝胃郁热证的综合疗效较之吗丁啉显著。  相似文献   

9.
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血浆胃动素(ML)的影响,探讨消痞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FD模型.造模第3周开始,模型对照组、西沙必利组、中药组分别灌服蒸馏水、西沙必利混悬液和消痞方,连续2周.各组大鼠检测胃半固体排空率和空腹血浆胃动素.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胃排空率为(32.29±12.6 3)%,显著低于正常组(47.32±13.72)%(P<0.01),中药组和西沙必利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分别为(51.54±16.02)%、(53.44±1 5.21)%;模型组大鼠空腹血浆MTL含量为(94.89±36.57)pg/mL,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110.67±33.41)pg/mL(P<0.05),中药组大鼠MTL为(129.01±46.43)pg/mL,较正常组和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FD大鼠存在空腹血浆MTL水平低下和胃半固体食物排空延迟.中药消痞方能显著提高FD大鼠空腹血浆MTL水平,从而改善其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和血浆Ghrelin的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采用夹尾造模法建立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模型,分别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及太冲穴位及对照性西药治疗,测定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及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试血浆Ghrelin的浓度。结果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一般评分较模型组有明显差异;针刺治疗组无论是胃残留率还是血浆Ghrelin浓度水平较模型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均有明显差异;针刺治疗组在胃残留率和血浆Ghrelin浓度水平上有降低/升高,但元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胃肠动力有促进作用,可良性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Ghrelin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率和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制备FD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检测三组的胃排空率,运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胃动素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胃动素(Motilin)含量明显减低,经电针治疗后,胃动素(Motilin)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电针治疗可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清Motilin的表达,加速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健脾理气散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理气散,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疗程均为1个月,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胃半排空,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固体半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散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中药作用不局限于促胃肠动力,从这些角度健脾理气散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时间及中药胃回归煎剂对其疗效,方法:对20名健康者和64例FD患者,应用实时超声显像法进行胃排空时间测定。受试者空腹、饮水后0、10、20、30、40、50min测定胃窦面积和胃体-底交界区前后壁切面内径,测定胃起始收缩时间和2min收缩次数;从FD组中随机选择20例患者给予中药胃回归煎剂治疗,每次100ml,1日3次,连服2周,观察胃排空及临床症状改善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应用健胃消胀颗粒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的变化。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健胃消胀颗粒,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钡条排空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排空率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优于西药吗叮淋治疗。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钡条排空率,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 ,属中医“痞满证”、“胃脘痛”等范畴 ,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 ,因而也是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沉香化气胶囊是治疗痞满证的有效传统方剂。为了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及作用机制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沉香化气胶囊具有增强小鼠胃肠运动功能、镇痛、增加大鼠胃液分泌等作用的基础上 ,采用自身对照法治疗 40例 ,观察主要症状的改善并应用实时超声显象法观察该药对胃排空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0例均经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 ,中医辨证符合“痞满证”者 ,胃排空时间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促胃动力作用及机理,观察方中各药味在全方促胃动力中所起作用.方法:用夹尾激怒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减药味方对FD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结果:FD模型大鼠胃排空和胃动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半夏泻心汤组FD大鼠胃排空显著增强(P<0.01),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全方组比较,全方减半夏组FD大鼠的胃排空和胃动素分泌明显减弱(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显著促进胃排空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方中7味药物中,半夏对全方促胃排空及促胃动素分泌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三仁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排空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评估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上腹痛、嗳气、饱胀不适、胃纳减少及咽部梗阻感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单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半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胃窦收缩频率和胃窦收缩幅度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胆囊收缩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胃肠道激素紊乱,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治疗组用舒胃汤,对照组用吗丁啉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仅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胃排空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胃汤可改善胃排空,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9.
黄铭涵  林平 《光明中医》2006,21(9):41-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症候群,因其发病极为广泛,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999年罗马国际会议上对FD的定义达成共识[1],即RomeⅡ诊断标准.该定义的核心为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症状与排便无关.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同时配合应用心理护理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4 2例F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2 1例 )和观察组 (2 1例 ) ,对照组以黛力新片口服每天 1次 ,每次 1片 ,连服 4周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分别记录 2组治疗前后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FD症状量表评分 ,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 2组间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AMD、HAMA、SCL - 90评分及症状积分治疗前均有改善 (P均 <0 .0 5 ) ,2组间治疗后比较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阻滞、睡眠障碍的评分及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同时配合应用心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