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选择素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选择素介导白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促使细胞内一些活性物质的释放,造成血小板活化和冠脉内血栓形成增加,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通过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多细胞粘附,可以有效减轻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细胞,减少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对P-选择素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更进一步的认识,将为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P-选择素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它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P-选择素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具有跨膜区域的整合型,另一种为缺乏跨膜区的游离型,后者在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到血浆内,成为血浆P-选择素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变化,对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利用二株抗P-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克隆抗体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方法,并测定了正常人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病人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禹  曹莉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02-1103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P-选择素(P-selection)作为炎症标志物及细胞粘附分子介导了细胞之间的粘附、活化,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和栓塞的中心环节。该文综述了P-选择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包括:P-选择素分布结构及生物学作用;P-选择素与动脉粥样斑块及炎症的形成;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测定在疗养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继斑块破裂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重要前期表现。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是逆转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饶绘  赵惠  李彬  润袁敏 《检验医学》2012,27(1):12-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 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6例,另设对照组14名。分别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对各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各组间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P=0.001),其中STE AC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STE ACS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与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r分别为-0.038、0.165,P>0.05)。结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与STE ACS相关,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可结合血小板聚集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7.
葛华  李巍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84-108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情况,对比观察治疗前后P-选择素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作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可减少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和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方法。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的大小及大小变异性与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相关[1,2]。为了明确血小板参数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P-选择素(P-sel)属于细胞分子黏附受体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分泌颗粒内的一种糖蛋白,介导白细胞、单核细胞黏附至活化的血小板与内皮细胞表面而发生相互作用,在控制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某些肿瘤细胞表面有P-sel受体表达,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厦相关关系.方法:6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及血球计数仪对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浓度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48,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一种细胞,其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随后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是造成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需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CTA)]的最重要原因。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P-选择素(P-sel)、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Fg)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检测,了解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方法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分别于入院后口服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300mg,2h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次日分别予波立维或泰嘉维持量75mg/d,一周后重复检测以上指标。结果①用药前,A、B组与C组(对照组)间4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A、B组间无显著差异。②ACS组服药2h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一周后以上各指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CS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确切。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具有相似的抗血小板疗效。PAGM、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sel方便、迅速、准确,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用于临床预测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P-选择素(P-sel)、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Fg)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检测,了解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方法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分别于入院后口服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300mg,2h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次日分别予波立维或泰嘉维持量75mg/d,一周后重复检测以上指标。结果①用药前,A、B组与c组(对照组)间4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A、B组间无显著差异。②ACS组服药2h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一周后以上各指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CS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确切。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具有相似的抗血小板疗效。PAGM、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sel方便、迅速、准确,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用于临床预测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其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智能血液聚集仪分别测定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脂、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P-选择素、PAg、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P-选择素、PAg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选择素、PAg均与TC、LDL-C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DM)易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因素.P-选择素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达分泌,并作为这些细胞的活化标志物.本文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以及在细胞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固、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给予高度关注。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中一个家族,包括P-selectin,E-selectint和L-selectin,主要功能为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自细胞、肿瘤细胞等粘附和相互作用,并与免疫损伤、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以凝血酶与腺苷二磷酸(ADP)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30min)诱导正常人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用全血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相应抗原的改变。结果凝血酶及ADP活化血小板后均可导致GPⅠb表达呈现先下降又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分布趋势,各时间段引起的GPⅠb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GPⅢa表达在活化后初期变化不明显,10min后呈现递增趋势;两种活化剂均可促使P-选择素显著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脑梗死患者GPⅠb表达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GPⅢa无变化。结论凝血酶与ADP均能介导血小板活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使GPⅠb与GPⅢa逆转,同时P-选择素向外释放,而血小板表面活化相关性抗原的改变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在急性肺血栓栓寒症(PTE)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正常人群组、肺栓塞组二组人群的血浆中可溶性PS、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比较二组人群中PS、CD62p的区别,并比较急性PTE患者治疗前后二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TE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表达水平、血浆内PS含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PTE患者溶栓治疗后二项指标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急性PTE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血小板活性增强,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记,参与了PTE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作为临床上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汪秀兰  张文新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65-206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冠脉内血小板血栓形成,冠脉狭窄,从而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目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taaneom coronal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C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血小板治疗是严重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只能分别阻止血小板活化中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蔡乙明  马虹  王立军 《新医学》2005,36(7):387-388,42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形成前状态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30名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血浆一氧化氮、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体外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N-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观察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预处理后L-NAME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5±16)μmol/L比(78±15)μmol/L,P<0·05)];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血栓素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而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应用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水平增加,L-精氨酸预处理可明显阻断这一作用。结论: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异常,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低下,可能是血小板活化、容易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应用一氧化氮前体或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药物对预防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形成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