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316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05-2008年316例住院女性SLE患者病案资料,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16例患者中,未婚年龄组面部红斑、肾脏损害、浆膜积液和白细胞升高四项指标较之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未婚年龄组肾脏损害和浆膜积液发生率低于后两组,而白细胞升高和面部红斑发生率高于后两组.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未婚年龄组女性SLE患者与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部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性,对SLE病因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有部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伴有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特点.方法:收集169例SL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肾炎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结果:169例SLE患者中肾炎组为63例,非肾炎组为106例.与非肾炎组相比,肾炎组患者在青春期起病的比例、伴有贫血的比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抗La/SSB抗体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出现肾炎症状时抗La/SSB抗体阳性率低;患者如为青春期发病、或伴有贫血、或抗ds-DNA抗体阳性时均应高度警惕存在肾炎的可能.尽早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3.
男性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2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男性SLE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基本相似,但男性SLE患者初发症状单一,面部蝶形红斑发生率及ANA阳性率较女性SLE患者低(P<0.05),神经系统受累则高于女性患者(P<0.05)。从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及到出现肾损害的间隔时间均短于女性SLE患者(P<0.05)。发病后5年内的死亡率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提示男性SLE病程进展较女性患者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住院儿童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统计分析其发病率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儿童SLE以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全身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生率分别为 1 0 0 %、96 2 %、92 3%和84 6 %。血清免疫学检查中ANA阳性率最高 (84 6 % ) ,其次为Sm抗体 ,(4 2 3% )。胸片提示 34 6 %的患者有肺部感染。在病程≤半年组与病程 >半年组间各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病程的长短对儿童SLE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按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组研究。对儿童SLE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肾脏系统受累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SLE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9例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肾脏系统损伤的55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患者中符合狼疮肾炎(LN)诊断者399例(38.78%),有肾损害未达到LN标准的153例(14.87%),无肾脏损害组477例(46.36%)。LN患者的病理分型以Ⅳ型最为多见38例(43.68%)。SLEDAI评分以LN组最高(10.8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itic多因素分析示,血红蛋白和补体C_3与SLEDAI呈负相关;高龄、病情活动、补体C_3水平重度降低者肾功能损害重、病理分型较严重。结论 SLE常累及肾脏,LN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与其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LN的严重程度,但是仍不能替代肾活检在LN病理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SSB抗体阳性和SSB抗体阴性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疗效的影响,为更深入研究疾病的发展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15~49)岁,育龄期后≥50岁]分析l00名抗SSB抗体阳性及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中以育龄期女性为多,平均年龄28.6岁。汉族占88%。抗SS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蝶形红斑、抗ds-DNA抗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结论抗SS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生面部蝶形红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机率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的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2例SLE患者外周血象、实验室免疫检查结果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2例中血象异常者121例,其中贫血79例,血小板减少65例,白细胞减少76例,二系减少者69例,全血细胞减少1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象有显著改善(P<0.01〉。血细胞减少组抗dsDNA、补体C3、C4、24 h尿蛋白、肾损害、浆膜炎与血细胞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易并发血液系统损害,表现多样,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外周血和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细胞减少组抗dsDNA、补体C3、C4、24 h尿蛋白、肾损害、浆膜炎与血液系统受累明显相关,补体C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复发及缓解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期135例和非活动期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NCA,阳性者加做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比较IIF检测的SLE各组及对照组间ANCA的阳性率;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以及ANCA阳性的SLE活动期患者治疗(至稳定期)前后血清ANCA的浓度。结果①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01),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SLE中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在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LE活动期中MPO-ANCA阳性患者治疗前ANCA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ANCA与SLE发病和疾病活动有关,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25例,女203例,男女比例1:8.12,平均发病年龄(32.72±13.49)岁(6~71岁),平均病程(2.33±2.82)年(20d~10年);男性组肾脏损害、口腔溃疡、神经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抗Sm抗体阳性较女性组多见(P<0.05),而女性组则以蝶形红斑、关节受累、雷诺现象、抗SSA阳性较多见(P<0.05);经治疗女性组好转率(83.74%)较男性组(60.00%)高(P<0.05),死亡率(5.42%)则较男性组(16.00%)低(P<0.05)。结论 SLE患者男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有一定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内脏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629例初诊为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不同年龄SLE患者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629例SLE患者中,老年组60例,中青年组569例。老年组男性比例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并发症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关节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及补体C4降低的发生率,抗核小体核蛋白(RNP)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老年组患者肌痛、肌无力、浆膜炎、心脏损害、肺脏损害、WBC降低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而蝶形红斑、脱发、肾脏损害、雷诺现象、光敏感及补体C3降低的发生率和抗双链(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AnuA)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SLE患者与中青年相比,临床表现存在多种差异,具有轻型化及非典型化特点,但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指标阳性率较低,且病死率高,须对老年发病的SLE患者提高警惕,临床上应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