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用药》2011,(7):70-70,71
1.什么人的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 2.为什么熊冬眠时会睡那么久? 3.什么报只印一份?  相似文献   

2.
春季。气候转暖。阳气初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复苏,万物新生。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人相应,人的生活起居、情绪活动、饮食药物等,都要与“春生”之机相适应,符合春季保养生机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蔡运昌  吴强 《贵州医药》2003,27(3):279-280
心肌冬眠于 1980由国外学者首先描述[1 ] ,被定义为由于心肌血供减少导致慢性收缩功能下降且在血运重建术后功能可以恢复的一种状态[1~ 2 ] 。目前尚缺乏与临床相一致的冬眠心肌 (HM)动物模型[3] ,这是长期以来动物实验研究落后于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因。但最近有作者在动物实验研究上获得重要进展 ,如静息灌注和收缩功能慢性下降、冠脉血流储备的临界限度和对F—脱氧葡萄糖 (F—FDG)摄取的增加[4 ] ,这些发现显然还未能包括人体HM的全部病理内容。 80年代以后 ,随着器材改进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进步 ,接受冠状动脉搭桥 (CABG)…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87例海洛因依赖者,应用氯硝西泮合并冬眠治疗戒毒治疗的效果,并配以60例单纯应用亚冬眠疗法脱毒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氯硝西泮与亚冬眠疗法联合戒毒,较单纯亚冬眠疗法在脱毒过程中,起效快,控制症状彻底,过度平稳,脱毒成功率高,或毒后期较少纠缠求药及失眠现象,因而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闫俊平  王四宝 《河北医药》1996,18(6):383-384
对亚冬眠患儿的护理管理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闫俊平,王四宝根据冬眠疗法的原理,在临床中对于瑞憋严孟、肺炎及其它疾病所造成的组织严重缺氧的患儿,我们应用亚冬眠疗法,使患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低水平,组织耗氧减少,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中的重要性。方法:颅脑外伤后用冬眠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应用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冰块置于大动脉处进行机体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3~35℃,同时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剂、抗生素、钙拮抗剂、激素和脑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实行亚低温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疗效优于未施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结论: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配合精心的专业护理不但可以提高疗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工冬眠低温疗法被应用于重型顱脑損伤,有一定效果。根据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除能控制高烧外,可減少損伤对大脑皮质之不良刺激,有减輕脑水肿、降低顱内压力、降低脑的氧需要量等重要作用。我科自1959年初至1960年3月对重型顱脑损伤病人28例进行了人工冬眠低温治疗,現将观察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辽东林区生长着一种珍贵的蛙类,在当地被叫做哈士蟆。哈士蟆形如青蛙,长约6-7厘米,两栖动物,大致半年水中、半年陆栖,其习性与青蛙、蟾蜍不同。青蛙、蟾蜍大都单独入土冬眠,哈士蟆都是几十只乃至上百只聚集在有长流水的石洞、石缝或石崖下、树根底进行5个多月的冬眠。哈士蟆耐寒冷,冬眠较其他蛙类晚,春天上岸又比其他蛙类早。  相似文献   

9.
每年3月5日左右是惊蛰,它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古书中有记载:"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的时候,此时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被惊醒,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冬眠低温治疗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冬眠低温治疗的26例住院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严密监测、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重点是对病情变化的动态监测;细致入微的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55例患者术后采用冬眠合剂疗法,保持术后管理的安全性及稳定机制。方法术后当晚给予氯丙嗪,哌替啶,氢化麦角碱,并根据睡眠、精神等综合状况加减安定。与常规组对照。结果经Riddit分析冬眠合剂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冬眠合剂的术后作用机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平稳渡过术后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切断大白鼠的颈部脊髓,可以保护该鼠免罹四氯化碳所造成的急性肝坏死。由于接受此种手术的大白鼠有极其显著的体温下降,从而使人联想到降低体温可能为保护肝脏免遭损伤的真正机制。本文在从事切断颈部脊髓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影响观察以后,又观察了人工冬眠对这种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与切断颈部脊髓的动物相比较。实验方法1.以重250克左右的大白鼠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3.
江巧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40-2541
复方冬眠灵(氯丙嗪+异丙嗪)是儿科疾病中的常用药,用药途径一般是静脉注射。2年来,在临床上曾有4例婴幼儿因静脉注射复方冬眠灵致皮肤局部充血性改变,经局部用药后,充血区域皮肤48小时内恢复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分泌的周期规律生物界的若干活动和现象是周期规律性的;植物和动物,单细胞动物和高等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莫不表现有各种各样周期性生理活动。候鸟年度季节性定向长途飞行,某些脊椎动物冬眠,人类夜间睡眠和月经周期,以及24小时的体温变化等是人所共知的例子。许多激素的分泌释放也是周期性的,或者在24小时内的一个特定时间(昼夜规律)或者生殖周期,在  相似文献   

15.
冬眠低温疗法使机体处于冬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组织代谢,尤其是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复方冬眠灵、氯胺酮、安氟醚复合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摘除术中的应用体会王洁,梁郑,刘海霞,董耕田,贾英萍,卢秀英(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郑州市450003)用复方冬眠灵、氯胺酮及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未行气管插管,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摘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每年3月初,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呜,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九四年四月至七月连续在我部进行亚冬眠脱毒治疗一百名病员(男六十八名,女三十二名)做了回顾性研究。有十二名病员(全部为男性)出现了肺源性呼吸困难,其主要表现为舌体后坠引起的吸入性呼吸困难和因吸入性肺炎导致的混合性呼吸困难。男女病员出现的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比例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男性病员出现肺源性呼吸困难组的年龄(年),成瘾史(月),最大氯丙嗪和异丙嗪用量(毫克)分别为30.42±6.24,13.58±5.51,975.00±271.11;男性病员无呼吸困难组分别为27.00±4.96,11.48±5.96,1146.32±300.30,两组的年龄和最大日用药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出现呼吸困难组,年龄偏大,用药量较少。在亚冬眠脱毒治疗中,氯丙嗪,异丙嗪的用量是根据病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决定的,出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人都出现了过度镇静,他们大多是对亚冬眠疗法十分敏感的人。在海洛因脱毒治疗过程中,大多在四至六小时出现戒断反应的精神症状,在十八至三十六小时达到高潮,戒断反应迅速,不容易逐渐观察病人对亚冬眠疗法的敏感情况和耐受性,而由亚冬眠疗法的这一不良反应很容易造成死亡。我们认为,对亚冬眠疗法脱毒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0.
据BMJ最新研究报道,许多动物实验的结果与临床研究所得的结论并不一致。动物实验难道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