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pley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09-07诊断的60例BPPV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通过常规耳科检查和Dix-Hallpike诱发实验确诊,病程3个月~22年,Epley法治疗后2~4周复诊。结果Epley法治疗38例治愈,52例有效,8例无效。结论Epley法治疗BPPV效果良好,临床医生应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除部分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和内耳手术后等病因外,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在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结石学说"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阳性体位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大多数患者经耳石复位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BPPV的诊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美眩晕病研究所门诊和病房BPPV患者120例,随机分为BPPV诊疗系统组和手法复位组各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BPPV的诊疗效果。 结果 BPPV组间诊断符合率为100%(Kappa检验值1.000)。BPPV诊疗系统组的次日有效率为96.7%,1周有效率为100%,而BPPV手法组次日有效率为88.3%,1周有效率为91.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7)。 结论 BPPV诊疗系统对BPPV诊断准确,治疗效果好,有助于实现对BPPV高效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应用 Epley管石复位法、 Semont管石解脱法、Barbecue翻滚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结果 42 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36例(85.7%),有效4例(9.5%),复位失败2例(4.8%).失败的2例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 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可试行前庭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潜伏期,眩晕持续时间短暂,病变部位受累以单侧为主,右侧发病明显高于左侧,PC-BPPV发病率明显高于HC-BPPV及AC-BPPV;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效果肯定,1次治疗有效率为81.82%,2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123例治疗有效患者随访观察半年,复发率为17.89%;PC-BPPV潜伏期明显长于HC-BPPV(P<0.05),无明显潜伏期比例显著少于HC-BPPV(P<0.01)。结论 BPPV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tigo,BPPV)系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眼震,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属位置性眼震Ⅲ型.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可以自愈,故被称为良性眩晕,迁延不愈甚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征性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和眼震。依据耳石沉积部位的不同,BPPV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性BPPV(PSC-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各型之间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略有差异。美国神经病学会于2008年对关于BPPV的文献进行回顾,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解决了治疗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误诊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分别在外院及本院误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改变头位时出现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及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主要经耳石复位治疗后痊愈率达91.3%。结论对收住神经内科的眩晕患者,按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眩晕无缓解者,要想到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青年、中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病因、复位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确诊BPPV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资料在诱发因素、性别、病变部位、复位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区别。结果青年组BPPV继发因素多为偏头痛、梅尼埃病,而中老年组继发因素多为后循环缺血,且中老年组合并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青年组及中老年组病因各不相同,其临床特点也不同,但手法复位治疗对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均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病程,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祎  邹怡  刘博 《中国卒中杂志》2013,8(5):351-35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中心确诊并治疗的100例BPPV患者的资料,于诊治后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对出现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双温试验结果和共患颈椎病、高/低血压病、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情况比较,并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年龄≥45岁的患者(38.89%)较年龄<45岁的患者(14.29%)易复发(P=0.018);血压异常[P=0.0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7~7.634,优势比(odds ratio,OR)=2.893]和非复位治疗(P=0.014,95%CI 1.261~7.940,OR 3.165)为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性别、颈椎病、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糖尿病、双温试验异常与复发无显著相关。 结论 中老年BPPV患者易复发,血压异常和治疗方式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大量饮水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眩晕门诊BPPV患者140例,均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和对照组各70例,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次日有效率2组分别为大量饮水组BPPV患者为90.0%,对照组BPPV患者为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w有效率2组分别为大量饮水组BPPV患者为98.2%,对照组BPPV患者为91.5%,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水可提高手法复位的效果,促进BPPV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家族性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家系临床特点,提高对BPPV家族性可能的遗传病因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的1个家族性BPPV家系,并检索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6年间收录我国的家族性BPPV家系的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家族性BPPV的临床特点。结果我院诊断1家系及文献检索出的2个家族性BPPV家系,共计3个家系,包括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起病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70岁,病程明确者为6 m至36 y,平均病程6.5 y。3个家系中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均表现为头部位置突然变化后诱发的眩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Roll-Test滚转试验或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眼震,经手法复位及相关药物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好转,均表现为家族成员多发性,且已排外其他原因所致眩晕,依据BPPV的4条诊断标准,上述成员均为诊断明确的BPPV,根据临床表现为家族聚集性BPPV,考虑诊断为家族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均未检测目前国外已报道的2个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的基因位点(良性复发性眩晕1(Benign Recurrent Vertigo 1,BRV1)定位在6p,BRV2定位在22q12)。结论家族遗传性可能为中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罕见病因,目前遗传机制尚不明确,需引起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者进行BAEP检查,并以47名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BAEP异常率为49.02%;(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Ⅰ-Ⅴ峰间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左右两侧相比,右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EP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符合标准的58例女性原发性BPPV患者和8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 BPPV组中,骨密度正常18例(31.03%),骨密度下降40例(68.97%),其中骨量减少26例(44.83%),骨质疏松14例(24.14%)。对照组中,骨密度正常44例(52.38%),骨密度下降40例(47.62%),其中骨量减少30例(35.71%),骨质疏松10例(11.91%)。2组骨密度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骨密度T值-1.08±1.65明显低于对照组-0.4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可能与骨密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32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均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后痊愈96例(72.7%),改善20例(15.2%),无效16例(12.1%),复位有效率达87.9%,其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当。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变位试验(Roll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对50例诊断S-BPPV患者进行分型及侧别判定,对可能的后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对混合型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连续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周后随访时治愈38/50例(76%),有效46/50例(92%),无效4/50例(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及变位试验可判断S-BPPV的类型及侧别,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98例,并招募10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受试人群均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 BPPV组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PPV患者中,38例(38.78%)有焦虑倾向,10例(10.2%)被诊断焦虑症;对照组中6例(6%)有焦虑倾向,2例(2%)诊断焦虑症。BPPV患者中,27例(27.55%)可能抑郁,10例(10.2%)被诊断抑郁症,2例(2.04%)被诊断重度抑郁;对照组中5例(5%)可能抑郁,1例(1%)被诊断抑郁症。女性、发作频率较高、病程长是影响BPPV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PPV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发作频率高、病程长的患者。因此,需要早期对BPPV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元炎(VN)在同一患者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再认识。方法 分析1例BPPV与VN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最初以“发作性眩晕,发生体位改变时加重”被诊断为“BPPV”,行耳石复位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3d后头晕症状再次出现,且呈持续性,再次行耳石复位治疗无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诊断为VN。经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和前庭功能康复锻炼,4w后患者痊愈。结论 BPPV与VN均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两种常见疾病,VN亦可诱发BPPV。两种疾病在同一患者相继出现时,尤其当患者先发生BPPV时,更容易发生误诊或者漏诊。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眩晕症状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熟练运用两种疾病的检查手段,可对患者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另外,临床医师亦应克服“一元论”的惯性思维模式,综合判断,全面诊断,防止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9.
吕肖玉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23-102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 aroxysmal p ositional v 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 情况。 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并经复位治疗 痊愈的BPPV患者1046例。所有患者于2015年12月进行随访以了解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BPPV多见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女男比例为2∶1。②BPPV复发率为27.20%,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伴有梅尼埃病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不伴有梅尼埃病患者的15.567倍(P <0.001);有偏头痛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没有偏头痛的患者的3.003倍(P<0.01);伴有高血压和高脂 血症的患者复发的风险分别是不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1.554倍和1.457倍(P<0.05)。 结论 BPPV多见于中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型BPPV占绝大多数。梅尼埃病、 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可能为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15 d、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1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47例(65.3%),改善15例,总有效率86.1%。15 d后痊愈55例(76.4%),改善12例,总有效率93.0%;1个月痊愈52例(72.2%),改善13例,总有效率90.2%;至3个月时,痊愈54例(75.0%),改善1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