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联性。方法筛选符合既定相关标准的研究对象150例,分为病例观察组60例、病例对照组60例、健康组30例,均进行MRI检查,再根据Pfirrmann分级方法判断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然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观察组及病例对照组腰椎间盘退变为Ⅴ级与健康组腰椎间盘退变为Ⅴ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中,肥胖者腰椎间盘退变为Ⅳ~Ⅴ级所占比例与超重及正常体重者间腰椎间盘退变为Ⅳ~Ⅴ级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中,肥胖者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也比超重及正常体重者严重。结论体质指数越大,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越高,肥胖可能是引发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椐患者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kg/m2)40例,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32例,比较BMI对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结果正常体重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有效率及VAS评分明显优于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会影响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效果,控制体重应列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及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体质指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 收集资料.从生物因素、生活方式、脊柱负荷大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52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询问与调查,并通过身高与体重计算BMI值(体重/身高2),根据BMI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BMI<24,超重组BMI≥24,肥胖组BMI>28.结果 体质指数增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14.056,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体质指数正常为基准,体质指数超重(OR=1.800)和肥胖(OR=3.001)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过高,即体重超重、肥胖可能额外地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了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人群中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黄韧带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31例患者并发黄韧带肥厚,对并发黄韧带肥厚组和未并发黄韧带肥厚组患者的年龄、糖耐量、体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活动强度、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节段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黄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糖尿病、吸烟、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黄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98、3.560、4.376和1.875(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吸烟、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黄韧带肥厚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PDCD5在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深入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进一步预防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和纤维环标本中PDCD5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阳性率分别达73.1%、80.8%与对照组(30%、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 mRNA在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分别为0.5609±0.0495和0.5740±0.0447,与对照组(0.4895±0.0259和0.5065±0.0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均有表达,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高于对照组,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研究PDCD5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标本中PD-CD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组髓核中PDCD5表达阳性率达73.1%,与对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表达的高低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0.36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中均有表达,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腿痛病例中的分布特点及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因腰痛和/或坐骨神经痛行腰椎MR检查患者1040例,根据患者MR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Modic改变的发生率以及分布特点,并研究其与性别、年龄及体重的关系。[结果]1040例5200个腰椎椎间盘中,368例(35.4%)患者的448个(8.6%)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其中I型58例(5.6%)59个椎间盘(1.1%),Ⅱ型307例(29.5%)386个椎间盘(7.4%),III型3例(0.3%)3个椎间盘(0.06%)。男性30.5%(168/550)发生Modic改变,女性为40.8%(200/490),P<0.05。40岁以后各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与39岁前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正常组与肥胖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Ⅱ型居多;40岁以后多见;好发于L5-S1、L4-5这两个节段;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Modic改变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和超重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中山市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质量、生活方式,并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中山3所小学抽取1 836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包括问卷调查及形态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质量、生活方式对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3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学生的饮食质量情况及营养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体重小学生的营养态度得分显著高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超重小学生的营养态度得分显著高于肥胖小学生(P<0.05);正常体重小学生的饮食质量情况显著优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超重小学生的饮食质量情况显著优于肥胖小学生(P<0.05)。3组小学生的家庭富裕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学生的屏幕时间评分、总身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体重小学生的屏幕时间评分显著低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总身体活动评分显著高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超重小学生的的屏幕时间评分显著低于肥胖小学生,总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肥胖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该科睡眠监测室行多导睡眠监测并确诊为OSAHS的患者120例,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TS90%)及最低血氧饱和度(Mi02)的差异.结果:体重正常组AHI小于超重组、肥胖组,超重组AHI小于肥胖组;体重正常组TS90%小于超重组、肥胖组,超重组TS90%小于肥胖组;体重正常组Mi02高于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MiO2高干肥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的OSAHS患者病情比超重及体重正常的0SAHS患者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刘传芳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27-1829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边和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脊柱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探讨单边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梅州市中医医院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研究组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脊柱功能、脊柱融合时间和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2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脊柱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脊柱融合率均为100%;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胸椎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胸椎后、腰椎前凸角和颌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年矢状垂直偏距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矢状垂直偏距和颌眉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邻近节段无退变7例、1级退变6例、2级退变3例,退变率为56.25%,对照组无退变3例、1级退变7例、2级退变4例,退变率为78.57%,研究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其在改善脊柱稳定性、减轻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eze判定法取MRI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评估腰椎变直与否,运用Weishaupt分级标准评价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程度。结果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椎间盘退变分级显著相关(P<0.01);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腰椎曲度变化相关(P<0.01),并且在椎间盘退变较明显的患者中,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曲度与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相互协调作用,同时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可能影响腰椎曲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杠杆定位手法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与其对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杠杆定位手法组(观察组)和斜扳法组(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骨盆左右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髂后上棘距离差进行评估比较。[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盆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盆参数均转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骨盆参数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杠杆定位手法对骨盆参数的调节更佳。[结论]与斜扳法相比,杠杆定位手法能更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盆参数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2010年6月采用腰椎单节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伴有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一组有腰椎终板Modic退变(A组),另一组无腰椎终板Modic退变(B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缓解的影响。结果:术后2组患者下肢放射痛症状均缓解,临床疗效满意。2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与腰椎终板Modic退变相关,对终板的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评判下腰痛的发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牵引推拿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磁共振Pfirrmann标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1.5T常规腰椎MRI检查,对扫描的600个腰椎间盘行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并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评估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Pfirrmann标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显示LIDP中医辨证分型与Pfirrmann标准分级呈正相关(H=315.27,P0.01)。LIDP中医证型的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PfriimannⅠ级诊断接近于气滞血瘀证椎间盘退变程度,PfriimannⅡ-Ⅲ级诊断接近于湿热痰滞证和风寒湿滞证椎间盘退变程度,PfriimannⅣ-Ⅴ级诊断接近于肝肾亏虚证椎间盘退变程度。结论在某种程度上,Pfirrmann标准分级对应着LIDP中医辨证分型,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指导LIDP中医辨证施治,并且使LIDP中医辨证施治有了可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2年2月~2005年12月3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06年2月~2007年9月3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腰腿痛,减少复发,疗效明显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求新方法。方法:17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予以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88例,仅予腰椎牵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78.9%,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率46.6%,有效率78.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比单纯使用腰椎牵引物理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体重指数和血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496例接受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和516例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496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施行住院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计算其体重指数、住院期间常规检测血糖,与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516例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比较;②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患病情况和体重指数与血糖的关系。结果: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体重超常者,本组超重加肥胖者占70%,其中男性占39.3%、女性占30.7%;正常体重者占30%,其中男性占15.7%、女性占14.3%。②体重超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为83.3%,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16.7%)。结论:体重指数超常和高血糖可能是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故控制体重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和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研究PDCD5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标本中PDCD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椎间盘突出组髓核中PDCD5表达阳性率达73.1%,与对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表达的高低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0.36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中均有表达,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与单纯三维牵引治疗,对总疗效进行对照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