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焕明  罗国亮  池晓玲 《中医杂志》2012,53(23):1998-200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吴秀霞 《中医研究》2006,19(12):46-48
重度黄疸常常持续难退,治疗难度较大。党中勤主任医师,系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从医20余年,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疾病,对重度黄疸的治疗经验尤丰,常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瘀血发黄是中医黄疸常见的证型。无论是古代医家还是现代医家,对瘀血发黄都有相关记载,同时具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中医论治瘀血发黄从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及中医外治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临床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于中医论治瘀血发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关于黄疸的论述由来已久,黄疸的中医施治丰富且繁杂,缺乏系统性概括。本文对黄疸的中医治疗现状作综述,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等方面介绍黄疸的治疗进展,笔者认为中医治疗黄疸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缩短临床康复周期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尚存在中医黄疸诊疗指南应用及知晓率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不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6):765-766
目的:总结黄疸的辨证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方法:对近几年来名老中医对黄疸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总结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他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成果,但缺乏机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黄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中医文献中有极其深刻的论述,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黄疸的近代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十年来黄疸中医临床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疗效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全国名中医、南通市中医院邵荣世主任中医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肝炎具有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8.
黄疸是《中医内科学》中重要一节,也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过从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治疗原则等方面比较《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在治疗黄疸上的异同点,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将《伤寒论》身黄辨治条文引入黄疸教学,扩展和加深学生对黄疸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佼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1,31(4):282-283
对黄疸的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力求从中医的视野去研究黄疸。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和方药,从整体认识黄疸辨证论治方面进行论述,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可以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以湿为主”逐渐发展为“瘀血致黄”。薛敬东教授认为湿浊内阻,病久伤及血分,导致瘀血发黄,是黄疸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并从复方中药、单味中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临床提出清热利湿化瘀退黄、温阳燥湿消瘀消黄、滋阴活血利湿祛黄、益气利湿祛瘀退黄、养血和血行瘀退黄等不同从瘀论治的方法,临床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湿瘀互结”阐述黄疸的病因病机、用药遣方特点,介绍薛教授治疗黄疸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系统地对古代哮喘病的中医文献进行收集梳理、发掘和研究,揭示哮喘病的病名、诱发因素、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和演变过程,总结其辨证经验,为中医预防和治疗哮喘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及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取得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从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27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配合中医护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27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全部康复。结论:中医护理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大量的经验和用古代哲学思想处理升华后的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要学会、学好、教好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临床治疗经验.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对中医专业教学进行补充,提高中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胆胰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早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的论述,且中医传统理论将黄疸的病因归结于湿邪为主,而黄疸通常以通利小便为治疗原则,正如张仲景所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肝胆疾病多年,结合现代西医知识,认为黄疸形成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而中医"肝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皆与黄疸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在治疗慢性黄疸上侧重从肝从血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医在心理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思想从远古至明清大致经过了萌芽、形成、发展和继续发展4个阶段。在这4个阶段中,古代中医对心理疾病的发生原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探讨,为当前构建现代中医心理治疗体系奠定了基础。我们应在借鉴西方心理学精髓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医心理治疗的量化研究,促进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使中医心理治疗这朵奇葩在今天再次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黄疸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病情越来越复杂,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需求越发强烈,构建高度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黄疸动物模型进行整理分析,拟定黄疸中西医诊断标准,并对吻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现有动物模型主要有梗阻性黄疸、阴黄证、阳黄证、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西医模型较多,中医证候模型较少。西医治疗黄疸处于早期临床实践阶段,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少,且存在副作用;中医治疗黄疸效果较好,药物温和,对机体刺激性较小为首选方法。未来应该完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为新药的研发、疾病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蒋燕娟 《中医药导报》2012,18(3):100-101
从光疗前的准备、光疗时的观察与护理、光疗后的护理及辨证施护4方面探讨了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张俊富治疗重症肝炎重度黄疸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富治疗重症肝炎重度黄疸的经验天津市肝病研究所崔丽安(300010)关键词:重症肝炎,重度黄疸张俊富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善于中医辨证和西医辨证病相结合,对肝炎的病因、诊断、治疗有独到见解,创“治肝五法”及治疗肝炎的系...  相似文献   

19.
李芳  傅萍 《光明中医》2014,29(1):33-34
<正>导师傅萍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及新发病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证细致入微,每每妙手回春,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导师对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的诊治更是独具心得:审证求因,知药善用,随证治裁,现将吾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经验总结如下。1中医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认识母儿血型不合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多见于ABO血型不合,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等后遗症。ABO血型不合在中医书籍中无此记载,但从胎死腹中和新生儿溶血皆见有患儿的黄疸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述了黄疸的理、法、方、药,并提出“但利其小便”“当下之”等治疗原则.现代医学从胆红素的产生、代谢、排泄机制论述了黄疸的形成,中医下法能有效阻断肠肝循环、减压、促进胆汁排泄及肝细胞再生,是中医药治疗黄疸的关键.中医下法治疗黄疸能迅速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运用下法时,不能仅限于有“下之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