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刺针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浅刺针法组痊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常规针法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浅刺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浅刺针法和常规针法都能改善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的大部分指标,但浅刺针法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TCD指标方面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或P<0.01)。结论: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配合走罐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黄褐斑患者20例,均给予浅刺法配合走罐治疗,每周4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结果:痊愈7例,显效9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浅刺针法配合走罐治疗黄褐斑20例.  相似文献   

3.
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浅刺组和常规针刺组、药物疗法组各20例,温针浅刺组采用温针浅刺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药物疗法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丹参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结果:温针浅刺组痊愈17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法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药物疗法组痊愈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三组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都有改善而浅刺针法组疗效更优于常规针法组和药物疗法组(P<O.05,P<0.01).结论:温针浅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三通刺法组30例和经筋刺法组30例。分期三通刺法组采用"面瘫急性期轻通浅刺针法、静止期强通透穴斜刺针法、恢复期补通透穴平刺针法"的三通刺法,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并于3个月后用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分期三通刺法组的改善作用优于经筋刺法组(P0.05)。分期三通刺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经筋刺法组[80.0%(24/30),P0.05]。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经筋刺法。  相似文献   

5.
赵文  吴兰  陈英  王迪华 《四川中医》2013,(8):129-131
目的:比较芒针深刺针法与常规针刺针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芒针深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芒针深刺组采用芒针深、透刺治疗,穴取邵氏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腰宜、秩边;常规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常规针刺,取穴与芒针深刺组相同。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和压痛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部活动度及压痛恢复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0.01),且芒针深刺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芒针深刺组、常规针刺组显效以上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芒针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芒针深刺针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在普通取穴基础上于颧髎、颊车及双侧合谷穴予以温针治疗,对照组67例于普通取穴前在患侧翳风、牵正、阳白、颊车予以每周刺络拔罐两次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多针浅刺法治疗面瘫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多针浅刺法,配合TDP局部照射,治疗面瘫78例,7次为1疗程,间隔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78例中痊愈64例,显效13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愈显率98.72%.结论:采用多针浅刺法治疗早期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透刺温和灸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透刺温和灸法、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9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温和灸组32例、电针透刺组32例、浮针浅刺组32例.透刺温和灸组取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大迎、地仓、水沟,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电针透刺组取穴同透刺温和灸组;浮针浅刺组取患侧阳白、丝竹空、四白、颧髎、颊车、迎香、大迎、地仓、水沟.3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透剌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3.7%,与电针透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浮针浅刺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透刺温和灸法治疗本病疗效优于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刺营法联合山腊梅叶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刀刺营法联合山腊梅叶颗粒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眼周穴位结合五脏俞皮内针治疗眼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眼干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眼周穴位联合五脏俞皮内针治疗,对照组使用人工泪液联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和牵引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联合手针运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刺联合手针运动法治疗.两组取穴相同.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两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综合评定.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之66.67% (P< 0.01);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毫火针联合手针运动疗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用浅刺针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8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比较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7天、14天、28天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CSI评分、NIHSS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针法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减轻神经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多针浅刺与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71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多针浅刺法和行气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赛立泰、苯妥英钠和八珍汤合止痉散等镇静安神中西药治疗。均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针浅刺与行气法结合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药物治疗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TLRs MyD88信号通路为基础,对膝骨关节炎进行壮医浅刺针法治疗,并且对其进行观察及研究。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壮医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Lequesne指数评分和患者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3、12个月的Lequesne指数评分和治疗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LRs MyD88信号通路基础上得出壮医浅刺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在医学中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法偏五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平衡针灸法偏五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30d)后,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润燥通络针剌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科室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生脉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d1次;同时给予泼尼松0.25 mg/kg,晨起顿服;并辅以人工泪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润燥通络针刺法(脏腑背俞穴、循经远道取穴、局部取穴)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6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5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5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浅针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影响,探讨其效应机制。方法:将119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浅针组(40例)、药物组(39例)和浅针联合药物组(40例)。浅针组于镇静穴、太冲穴进行点按和浅针手法操作,药物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1 mg治疗,浅针联合药物组采用浅针联合药物治疗。以上治疗均1次/d,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睡眠和焦虑情况评定;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ACTH、CORT含量;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SAS评分及血浆ACTH、CORT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浅针联合药物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浅针组(P<0.05),且其PSQ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SAS评分均较药物组降低(P<0.05)。浅针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加用浅刺针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8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综合能力。结果:治疗7天、14天、28天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针法可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透刺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透刺针法的治疗方法,3周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在临床上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