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判断对于急诊危重患者非常重要,而常规静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时不能准确进行循环状态的判定。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打破静态,实现动态、个体化监测,是常规静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局限性及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廖志敏 《西部医学》2017,29(2):284-287
【摘要】 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多为有创监测,临床应用复杂,并发症多。Flo Trac/Vigileo系统是爱德华公司研发的一款微创且易于建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经过多年发展,Flo Trac/Vigileo系统已更新至第4代,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已被应用于临床监测并指导临床液体治疗。但Flo Trac/Vigileo系统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在特定条件或病理状态下,其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因此,Flo Trac/Vigileo系统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有创监测,但随着版本不断升级完善,使其有望在未来成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Flo Tracl/Vigileo系统在临床广应用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中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04例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依据监测指标对患者体液复苏进行指导,对患者相应的临床应用进行记录。结果运用微创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后,104例患者中,78例患者在6h内达到早期恢复,都未见监测与产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治疗中具有总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拟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由各级临床医师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选择治疗方案,在得到监测结果后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统计临床评估的预测符合率和治疗方案更改率。结果:临床评估预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符合率为50.2%~71.3%,其中预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符合率较其他3项参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根据PiCCO监测结果,41%医师更改了治疗方案。SOFA评分6~12的患者,临床预测符合率较评分<6和≥12者均显著降低(均P<0.05)。中高级职称医师预测符合率显著高于住院医师(P<0.05),且更少更改治疗方案(P<0.05)。结论: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较低,PiCCO监测能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童步高  王格珍 《现代医学》1989,17(5):263-264
对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用带气囊漂浮导管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指出对早期泵衰竭诊断,单凭临床所见具有局限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鉴别,机械性并发症,右室梗塞的诊断及心梗预后估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逐渐受到关注。准确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实时、连续等优点,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呼吸困难以及多发伤合并肺损伤液体复苏等呼吸危重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有创操作的局限性,是诊治呼吸危重疾病及评价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指导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PICCO运用于该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4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并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重点对复苏0 h与复苏48 h的各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苏48 h患者HR、MAP、CI、EVLW、Lac等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与复苏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运用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合理应用,积极防治液体不足,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中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确诊的AMI合并泵衰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予以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符合血流动力学的泵衰标准。2例左室梗死(LVI)合并右室梗死(RVI)患者难以确定休克原因,1例LVI患者难以确定肺内啰音性质,经血流动力学测定均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AMI合并泵衰的患者在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ulse-induc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可提供一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监测指标,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目前PICCO在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情况,就PICCO监测原理、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适应证及特殊疾病的监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O的比较,探讨Swan-Ganz导管与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05月至2016年05月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例,同时应用Flo 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O,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lo 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所获得的心输出量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值为0.913,P0.05)。结论 Flo 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技术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临床上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费用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动态、连续地监测反映患者心脏前后负荷指标的特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出现急性肺水肿,如何稳定血流动力学、早期缓解肺水肿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而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是治疗成功的前提。通过PiCCO监测相关参数联合应用多种指标可精准诊断ARDS,发现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而指导ARDS患者液体复苏,并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等。  相似文献   

12.
吴兰  马玉姗 《西部医学》2018,30(8):1245-1248
【摘要】随着产科重症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日渐增多,常规监测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大、并发症多,应用受限。与经典肺动脉漂浮导管相比,无创生物电阻抗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妊娠早期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MICOM可预测母胎界面的妊娠期疾病,改善母儿结局,在重症产科监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OM的原理,优势和缺陷,以及在产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PICCO监测技术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自2008年12月起对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PICCO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例病人中28例病人在监测治疗48h后病情好转,2例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原发病较多,于治疗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后自动出院.置管时间在2~7天,30例病人在应用PICCO期间内均未出现由其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获得并准确分析病情,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脓毒症休克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入我院ICU的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对本院ICU收治的30例留置EV1000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论 EV1000导管监测数据能有动态,能够全面的指导我们进行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符合最新脓毒症指南关于动态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癫痫亚临床发作过程中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价值.方法:对30例癫痫亚临床发作患者同步进行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连续监测,对发作前1 min及发作后1、5、10和20 min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癫痫哑临床发作前后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心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旁急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急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6例急诊科急救的危重症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应用Swan—ganz导管(漂浮导管)技术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记录患者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应用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后,26例患者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感染性休克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19例患者于48h内病情迅速好转并趋于稳定.6例患者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26例患者漂浮导管留置时间为24~160h,最长1例达13d,均未出现采用漂浮导管后产生的任何并发症。结论床旁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急危重症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在急诊科急危重病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指导治疗与危重患者预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标准"肺动脉漂浮导管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多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该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治疗,优化血流动力学状态。这种策略是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危重医学争论的焦点。该文就采用该监测技术对提高危重患者存活率的影响予以综述,为提高有限医疗资源运用价值构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产科失血性休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方法:对入住我院的52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补液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结果:5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和积极治疗,均得到良好恢复。全部患者经液体治疗后,意识模糊、肢体湿冷、面色苍白、指趾发绀、嘴唇发抖;呼吸急促、脉搏细微、心律加快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讨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补液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PAP患者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监测,观察HR、MAP、CVP以及CO、SV、TFC、ACI、SVRI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每次灌洗液注入肺时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CVP、TFC升高,HR、MAP、SV(P<0.05),灌洗液吸出后改善。随着灌洗次数增加,血流动力学抑制更明显。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在肺灌洗患者中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每次灌洗液灌入前后均出现周期性波动,为肺灌洗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体外循环术后监测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和充分灌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众多,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分为经胸电阻阻抗法和CO2部分重吸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