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顺时辨证论治五更泄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般都认为五更泄乃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所致。在治疗上采用温肾补土的四神丸辈统治该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原因为何?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以温肾补土之法统治五  相似文献   

2.
酒泄者,以酒致泄者也。长期过量饮酒者多有之。其临床症状有:晨起即泄,每日3~5次至7~8次不等,所泄物为糊状稀便,少腹寒,无脓血及粘液,大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症状。临床多见,但缺乏特效之方。我院赵国仁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疗效堪称满意。今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中,男47例,女6例;40岁以下8例,40~50岁12例,51~60岁15例,60岁以上18例。饮酒史:10年以下5例,10~20年11例,21~30年17例,30年以上20例。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党参30g,苍白术各10g,干姜6g,茯苓20g,菟丝子、益智仁、补骨脂各10g,芡实、覆盆子、…  相似文献   

3.
王俊 《国医论坛》2012,27(6):42-43
五更泄又称"肾泻",时医认为五更泄多为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所致,常以四神丸、理中丸等方加减治疗,然临床上五更泄的病因病机远非仅脾肾阳虚,五脏六腑皆可令五更泄.五更泄亦非纯属虚证,也有实证.故同是五更泄,中医治则也不尽相同,现整理有关文献,结合临证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五更泄42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五更泄辨治3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全之 《河北中医》1999,21(5):294-294
五更泄,又名晨泄,一般认为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但临床用温肾固涩法治疗不效者亦不少见。近年笔者对五更泄患者分寒湿阻遏型、肝气犯脾型、命门火衰型辨证施治,疗效较为满意,兹举例介绍如下。1 升阳胜湿,寒湿自除薛某,男,58岁。1997-06-09初诊。患者晨泄3月余。因田间冒雨劳动发病,日泄泻10余次,经当地医院治疗好转,但此后晨起均泄泻1~2次,感寒或饮冷加重,伴肢体酸重,神疲乏力,腹胀,喜温怕冷,食少,苔薄白,脉缓。大便检查见少量黏液。先予香砂平胃散、理中汤等温中健脾,疗效不显。思之再三,遵“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下者举之,…  相似文献   

6.
林品章 《河北中医》2003,25(11):828-82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指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亦可以说眩晕是一组综合征 ,因为患者感觉到自身平衡障碍时 ,常伴有自身和 (或 )周围景物旋转感 ,可出现共济失调 ,身体摇摆不稳感觉 ,外周景物倾倒感 ,还有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一系列症状。眩晕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真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两种。真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指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所引起的自身旋转或外周景物旋转的感觉。多见于梅尼埃病或综合征、晕车晕船、耳部其他疾病。一般性眩晕是脑源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指有眩晕样平衡障碍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8.
五更泄论辩     
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 ,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 ,泻后痛减 ,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 ,治以四神丸加减 ,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 ,发现其病机复杂 ,笔者不揣浅陋 ,对 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 ,作一探讨 ,希有益于临床。1 从肾论治1 1 肾阳虚证王淑华等〔1〕通过四神丸与痛泄泻方合用 ,治疗本病属顽固性病例共 4 2例 ,1月内痊愈 36例 ,1月内症状明显减轻、 3月内痊愈 5例 ,3月内无好转 1例。郭立忠等〔2〕用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泄 30例 ,治愈 2 1例 ,好转 9例 ,疗…  相似文献   

9.
10.
痤疮的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内分泌障碍被认为是引起痤疮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青少年 ,其好发部位是面部、上胸及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是一种障容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的恶化 ,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或“面疱”。笔者近几年来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痤疮效果较好 ,现分型介绍其治法并举验案为例。肺热蕴结 外感邪毒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风热邪毒及脏腑之热极易犯肺。肺主皮毛 ,故常表现面部皮肤损害 ,症见白色或红色面疱 ,伴疼痛 ,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燥湿解毒 ,药用黄…  相似文献   

11.
帅希红 《四川中医》2003,21(4):12-13
本文对气管炎的病机作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临床要注重辨外感内伤、辨痰饮水温、辩寒热虚实,并就常见证型列举了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张兆玉  王胜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364-364,358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国蓉 《新中医》1996,28(9):5-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辨证论治曹国蓉主题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药疗法,辩证分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机能增高,分泌激素增多或因甲状腺激素在血液循环中水平增高所引起神经精神兴奋、代谢增强的内分泌功能失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呈弥漫性肿...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面瘫”范畴,是由外邪侵袭,脉络阻滞而发病。临床表现为口眼口呙斜,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流泪,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食物时,食物常滞留在齿颊间隙。并可有舌前味觉减退,少数有听觉过敏,病程长者可有患侧面肌挛缩。口角反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而部板滞不适,而不合并肢体瘫痪。临证结合全身情况和舌脉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常获满意效果。现分为6型进行论治。1风寒外袭,脉络闭阻型1.1主证风邪外袭,突然口眼口呙斜,或发热,或不发热,全身酸楚,微恶风寒,头痛,口不渴,尿清长,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15.
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性酸收,少有言及酸泄者。然笔者在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时发现叶氏常运用乌梅和川连相伍治疗湿热性疾病,并称之为"酸苦泄热"。若把乌梅理解为其性酸收,二陈汤作为治痰名方,方中乌梅若用来治疗实证,似与"实者泻之"治法相悖,可见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单纯理解为酸收实有不妥之处。故结合乌梅在方剂中配伍运用和叶氏验案中应用阐述乌梅实为酸泄而非酸收之特性。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胃痞证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痞或称痞满,是指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胃痞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86例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系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门诊72例,住院14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5年。全部病例均因胃脘痞塞满闷而就诊,经胃镜检查后诊断浅表性胃炎52例,萎缩性胃炎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6例。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辨证分型治疗,部分病例结合胃镜检查所见进行微观辨证。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如下所述。2.1肝郁气滞…  相似文献   

17.
“酒厥症”概述宋一亭酒厥及与之相关的病症在临床并不少见。这类病症主要是由于一次饮酒过量或长期纵酒无节所致。自《黄帝内经》以来,几乎历代文献都有因饮酒而伤身致病的记载,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乃至诊断、治疗、预后等均有详尽的描述和记载。1.命名《...  相似文献   

18.
夏小军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18-1219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于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这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方法,这是‘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它是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先创立并应用于临床。兹结合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学习,对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大动脉炎目前无根治之法,既往中医治疗亦未从理论上阐述,辨证分型较混乱。本文结合西医分型将其分为五个证候类型,并对各型病机及治疗用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