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虚型产后缺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妇科方书对缺乳的辨治 ,只有补气血与疏肝理气二法。如此虽抓住了虚实两纲 ,但并未体现中医通乳治法的全貌 ,也很难应付复杂多变的临床证候。笔者在临证中发现 ,产后缺乳除上述两个证型外 ,常见的还有肾虚型产后缺乳。现就此型的文献研究、病因病机、临床辨证予以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1 补肾药治疗缺乳的文献溯源用补肾药治疗肾虚型缺乳 ,最早可推溯到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记载玄参主“女子产乳余疾 ,补肾气”;续断可治“妇人乳难。”续断是补肝肾的要药 ,这些用药经验对后世补肾通乳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邈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产后缺乳的学术经验和组方用药特点,提出自己的领会。方法:通过对产后缺乳认识的仔细研读思考,结合自己的感悟,对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方药组成进行分析、阐释,并附验案举隅。结果:根据病因病机将缺乳分为气血两虚、肝气郁结、痰湿雍阻三种类型,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痰湿阻滞有关,治法主要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通络下乳治疗,并加以方药分析,临床应用收效良好。结论:产后缺乳治疗力求标本同治,虚实明辨。  相似文献   

3.
<正> 自82至83年我们运用乳三针治疗缺乳病人120例,获得较好效果.本组年龄23~25岁22例,26~30岁96例,31岁2例.缺乳日数最短7天;最长110天,以20~45天为最多.肝郁气滞型85例,气血两虚型35例.治法:两型均用乳三针和膻中为主穴.肝郁气滞加刺太冲;气血两虚加刺风池.乳三针即乳源、乳泉和乳海.病人取平卧位以乳头作标志.乳线上第二、三肋骨之间取乳源穴;在腋前线上平齐膻中取乳泉穴;乳线上第六、七肋骨之间取乳海穴.用2寸28号毫针,快速  相似文献   

4.
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本病的特点是产妇乳汁少不能满足哺育婴儿的需要.我们研究产妇缺乳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无乳”、“乳难”等。多发生于产后两至叁天以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产后初期的缺乳为常见。多分为气血两虚型、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6.
缺乳是产后的常见病,多数医者将其分型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但仅此两型尚未展现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全貌,临床疗效也不甚理想。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将缺乳分为先天无乳型,定时存储型和即时治疗型,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别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难 《光明中医》2014,29(11):2377-2378
产妇在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亦称为"产后乳无汁"、"产后乳汁不行"。此病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此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此乃临床多见疾病,严重影响母儿之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缺乳诊断容易,证型简单,分虚实两型: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然临床中两型常相互夹杂,中医药治疗缺乳有独特优势,笔者自拟黄芪通乳汤辨证加减治疗缺乳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9.
缺乳是产后常见症,笔者多年来用“大葱炝醋”一法治产后缺乳,临床上多获得良效。治法食用陈醋100ml,大葱、食用油各适量,将油加热后,炝葱于醋中,每日用饭时作调味品,每次2汤匙,或据个人口味可多调服,在喝开水时加一些大葱炝醋也可,连服2~3日就可使乳汁增多。病例王×,26岁,农民,产后月余,乳汁少,经中西医治疗效微,来门诊就诊。诊见皮肤干燥,舌淡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与麦当乳通颗粒联用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产后缺乳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20侧联合服用五加生化胶囊与麦当乳通颗粒,对照组180例按常规服用麦当乳通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泌乳量。结果:五加生化胶囊与麦当乳通颗粒合用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缺乳患者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11.
高伟  张新萍  夏阳 《四川中医》2011,(10):84-85
妇女产后易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根据"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治疗产后水肿、缺乳、身痛等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口服涌泉合剂和乳泉颗粒。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和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涌泉合剂对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运用傅青主的通肝生乳汤为主治疗产后缺乳61例,服药3~5剂,其中显效者38例,有效者18例,总有效率达91.8%,认为本病的主要治法为舒肝解郁,佐以消肿散结。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其通常多见于产后第2天~2周内。产后缺乳给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对37例产后缺乳产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了自拟催乳汤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产后缺乳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检索古代医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相关方药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酒、穿山甲、天花粉等;常用药对为当归、茯苓,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常用药组为漏芦、甘草、天花粉,白术、茯苓、当归等。结论由组方规律可以看出,治疗产后缺乳主要以行气活血通络、健脾益气养血两类药物为主,其常用的药味配伍,可为现今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后缺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产后缺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后4个月内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乳汁充足与否分为2组,其中缺乳组52例,正常组174例.对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支持情况、家族史、产后精神状态、分娩方式、胎儿性别等进行比较.结果:产后缺乳与家庭支持情况、家族缺乳史、乳腺疾病、产后精神状况有显著相关性(尸l<0.05),而与产妇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分娩方式、婴儿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家庭支持情况、家族缺乳史、乳腺疾病、产后精神状况是产后缺乳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病证,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具体可分为虚、实两种。乳泉颗粒主治产后肝郁气滞型缺乳症,隶属于中成药类妇科用药。通过对乳泉颗粒处方解析,考证了乳泉颗粒的处方来源;从质量控制、药理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究乳泉颗粒的研究进展,为乳泉颗粒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缺乳证治     
乳汁的质量,与母体的健康、精神和营养直接相关。健康妇女产后每昼夜泌乳量约为1000至1500ml,低于500ml即为缺乳,或称少乳、乳汁分泌不足。《三因方》中将缺乳分为虚实两类,“产妇乳脉不行有二,有气血盛闭而不行者,有气血弱涩而不行者”,即虚证缺乳是由气血虚,无以化生乳汁;实证缺乳则由于经络不畅,乳  相似文献   

19.
陈瑞英 《河北中医》2011,33(2):248-249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15 d,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发生于新产后的缺乳最常见.2008-10-2010-08,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4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梁晓春 《北京中医》2010,(2):157-159
中医治则和治法是链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古籍文献的查阅结合多年临床教学的经验,探讨了中医治则治法中存在的问题及以纲带目讲好中医治则治法的授课要点及体会。在治则部分把"调整阴阳"作为总的纲领,把"治病求本"作为指导思想,把"正治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均作为目。在治则指导下的汗、吐、下、和、消、清、温、补八种大法作为治法的纲,下面的具体治法作为目。这样以纲带目讲起来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缜密,学生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