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肺隔离症病例,对比分析胸主动脉供血及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CT 图像。结果:23例肺隔离症中,16例由胸主动脉供血,其中7例有2支供血动脉;7例由腹主动脉供血。21例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密度,1例胸主动脉供血者表现为囊实性不均匀密度,1例胸主动脉供血者表现为局部粗大血管。胸主动脉供血动脉直径(4.8±2.2)mm,长度(37±12)mm,腹主动脉供血动脉直径(3.3±0.5)mm,长度(104±42)mm。胸主动脉供血血管长度及隔离肺组织体积均小于腹主动脉供血(P均<0.001)。结论:胸主动脉供血及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肺内表现相似,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供血动脉长度及隔离肺组织体积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MRI,CT的正常胸主动脉研究及高血压对胸主动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5例健康志愿者的胸主动脉MRI检查、120例正常人的胸部CT扫描,并与50例高血压患者的胸主动脉CT扫描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确定了中国人胸主动脉不同平面的正常值范围及性别、年龄、体重和胸椎体大小与胸主动脉管径的关系,观察了高血压时胸主动脉管径的变化。笔者认为健康人胸主动脉管径随年龄增大而增宽;MRI所测各径线与CT相近(P>0.05);年龄、体重、胸椎体大小均与胸主动脉管径正相关(P<0.01);高血压患者的胸主动脉管径大于同年龄段健康受检者的管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量胸升主动脉瘤(ATAA)、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心脏、主动脉弓形态学参数,探讨胸主动脉瘤形成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及合作医院接受胸主动脉CTA检查的199例患者,其中ATAA组患者46例,DTAA组患者35例,无主动脉病变正常对照组患者1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造影在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意义.方法 2008-01-2010-11间73例患者在本科接受急诊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其中71例进行了胸主动脉造影.对所有患者的术前CT、介入术中DSA资料、并发症、栓塞效果以及胸主动脉造影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主动脉造影即可发现并栓塞病变血管者60例,6例未能发现病变血管,4例仅发现一侧病变血管所在,而选择性插管发现另一侧病变支气管动脉,1例患者胸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插管均未发现病变血管.在进行胸主动脉造影的71例患者中,胸主动脉造影发现与栓塞血管完全符合率为84.5%(60/71),未显 示率为8.45%(6/71),部分显示率5.63%(4/71).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胸主动脉造影造影剂用量小于胸部增强CT或CTA,对于选择性插管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咯血急诊介入治疗时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选择性处理胸主动脉远端裂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TEVAR术后存在胸主动脉远端裂口的ATBA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处理胸主动脉段远端裂口将其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主动脉重塑数据和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选择性处理胸主动脉远端裂口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74例ATBAD患者,处理组38例,均封堵胸主动脉段远端裂口;对照组36例,未干预远端裂口。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及再干预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左锁骨下动脉和膈肌水平主动脉直径对比中,处理组重塑效果更佳(32.1 mm vs 33.1 mm, 30.0 mm vs 31.7 mm,P<0.05),左肾动脉下缘水平未见明显差异(31.6 mm vs 30.9 mm,P>0.05),处理组的胸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高于对照组(86.9%vs 58.3%,P<0.05),腹主动脉段未见明显差异(15.8%vs 11.1%,P>0.05)。处理组随访期间出现支架源性裂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之间的差异,以判断最有价值的评价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经内镜活检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3.0T磁共振同相位(Inphase)T_1WI、脂肪抑制T_2WI及动态增强扫描,评价食管鳞状细胞癌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若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达91.3%、100%、92%;采用Inphase T_1WI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00%、88%;采用脂肪抑制T_2WI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3%、25%、86%。结论 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判断胸段食管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序列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强CT检查。结果: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7个支架,1例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内漏,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并发的腹主动脉瘤随访2个月无变化;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胸主动脉狭窄性疾病的PTA及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9 例胸主动脉狭窄患者,5 例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4 例为大动脉炎。采用经皮经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P T A) 治疗7 例,金属内支架治疗2 例。结果:9 例患者8 例治疗成功, 扩张效果明显,1 例症状无明显缓解。未发生死亡、大出血、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 T A 及内支架治疗是胸主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过去10年内人们愈发希望开发出可供胸主动脉功能成像的血管成像技术,本文即是为上述目的提供一种MRI和流体动力学相结合方法,以获得病人的具体血流动力学情况,即应用胸主动脉修复情况分析病人的治疗。方法首先以MR扫描确定范围,然后用MRI的心电门控电影序列对整个胸主动脉区进行扫描,并用相位对比成像技术提供血管入口及出口情况进行流体动力学计算,再利用电影成像显示动脉形态模型,模拟血管壁运动,假设血流为均匀牛顿流体,并对有限体积进行流体动力学计算处理。结果针对14例病人(男性,平均年龄62.2岁)不同的主动脉病变进行评估,根据四维映射的速度和血管壁切面的压力得到不同模式的血流(层流、湍流及狭窄血流)以及沿原主动脉支架壁压力的改变。结论这种计算与MRI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供胸主动脉支架植入后详细的功能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高原地区肺血管性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一例高原地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慢性肺心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有严重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胸部CT明确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压致肺动脉狭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压致肺动脉狭窄长期作用可引起肺血管性慢性肺心病,在高原地区应注意与慢性高原病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